苗勒拟态是一种生物学现象,两种可能没有密切联系的有害物种在外表上互相模仿,吓跑捕食者。这些动物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捕食者,因此当它们的体型与捕食者眼中的危险相联系时,它们会相互受益,最常见的例子是蝴蝶,它们的翅膀上有...
苗勒拟态是一种生物学现象,两种可能没有密切联系的有害物种在外表上互相模仿,吓跑捕食者。这些动物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捕食者,因此当它们的体型与捕食者眼中的危险相联系时,它们会相互受益,最常见的例子是蝴蝶,它们的翅膀上有相似的彩色图案,以帮助吓跑捕食者。蝴蝶真正的排斥机制是它的臭味。
![]()
拿着一本书的女人模仿苗勒鱼是多种形式之一指有机体用来帮助它们生存的模仿。许多类型的模仿的基础都是语义学——一种危险的有机体(黄蜂、毒蛙等)通过鲜艳的颜色(如鲜黄色、橙色、紫色或红色)向捕食者发出防御信号的策略。这是一种自然与crypiss相反的策略,当有机体试图通过尽可能少的注意力来生存,比如在伪装中。有些有机体甚至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试图在被发现之前不引人注意,在这一点上,它们闪烁着警告的颜色或符号。这种双重策略在许多蛇和两栖动物中都能找到。苗勒拟态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博物学家弗里茨·穆勒(Fritz Muller)于1878年提出的,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早期倡导者。在理论发表后的几十年里,博物学家花了大量时间试图解释这个理论中某些看似空洞的地方,并将其与实地观察相结合。英国博物学家威廉·贝茨(William Bates)研究了巴西蝴蝶,提出了贝茨模仿(Batesian Simulation)的概念,即无害的物种模仿有害物种,愚弄掠食者相信它是有害的这表明了独立进化的血统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相互相似的。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有害物种也会彼此相似。这个问题是穆勒提出的模仿苗勒的建议来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