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仁爱冥想(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与其他形式的冥想一样,慈悲冥想可以减轻压力,降低血压,并让修行者充满一种压倒性的宁静感。据说,慈悲冥想,或称为弥塔巴瓦纳,起源于至高无上的佛陀悉达多(Siddhārtha Gautama),他被认为是在这期间去世的公元前450年和公元前40...
与其他形式的冥想一样,慈悲冥想可以减轻压力,降低血压,并让修行者充满一种压倒性的宁静感。据说,慈悲冥想,或称为弥塔巴瓦纳,起源于至高无上的佛陀悉达多(Siddhārtha Gautama),他被认为是在这期间去世的公元前450年和公元前400年。这种冥想是关于对自我和他人的同情,接受现实,把消极的心理习惯再训练成积极的心理习惯。爱的仁慈冥想专注于同情和接受佛陀教导说,爱是比仇恨更强大的力量,在慈悲面前,建立在自我和幻觉基础上的仇恨就会烟消云散。理论上,很多人也说,如果世界上一半的人每天都在进行慈悲冥想,另一半会被它所产生的治疗能量所改变。一位印度王子被认为是佛教的第一位老师慈悲冥想必须从自我开始。修行者相信,一个充满自我厌恶或其他负面情绪的冥想者无法产生甚至真正体验到同情通过重复咒语,观想一个物体,让世界安静下来,第一步就是消除每一个分心的东西。与其他形式的佛教冥想一样,仁爱技巧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集体练习根据传统,仁爱冥想包括一个冥想系列,叫做"四神州",在这个系列中,第一个metta,或友好的仁慈,梅塔可以被描述为一颗不受阻碍的心对所有生命的接受和爱。它也包含了对其他完全利他主义的人的喜悦的祝福。梅塔是仁慈的,没有私利仁爱冥想必须从自我开始。Karuna,同样富有同情心,有着不同的情感特质。它可能更投入或者更投入主动的;对世界幸福的仁慈而遥远的愿望转化为积极的情感,卡鲁纳可以包含忍受痛苦以拯救他人的愿望是消极情绪的反面,如嫉妒或嫉妒Mudita在不断扩大的圈子中向外散发,而嫉妒或类似的负面情绪则随着越来越狭窄的自我专注而向内移动。Upekkha,也被称为平静,是这个系列的最后冥想。在这种状态下,心与心处于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洞察整个循环是可能的。这是一种没有激情的状态,强烈的积极或强烈的消极情绪都不会造成不平衡。每一步都必须做到其次是慈悲的纯洁性,比如说,如果没有第一次体验,对卡鲁纳的冥想可以转化为怜悯而不是同情,没有前三种状态,最后冥想的慈悲修行,平静,可能会表现为冷漠而不是深刻的接受佛陀的教导为仁爱冥想提供了基础。
  • 发表于 2020-08-26 01:20
  • 阅读 ( 1248 )
  • 分类:医疗卫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