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常识集锦

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语文文学常识有哪些吧!

中国文学

  • 01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精采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精采的豪宕派词人是海说神聊宋的苏轼;
    古代最精采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闻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本家儿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 02

    古代最伟大的实际本家儿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闻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纪行》;
    古代最闻名的长篇汗青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人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实际本家儿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 03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辞书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宿世说新语

  • 04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年体史乘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兵法:孙子兵书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配偶吟》为乐府三绝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 05

    三皇:宓羲(天皇)、女娲(地皇)、神农(人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教:孔教、道教、释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大释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海说神聊武当山、安徽齐云山

  • 06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坤、震、巽、 坎、 离、艮、兑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标的目的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当作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师长教师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海说神聊宋四大师: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师: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07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东岳山东泰山、华山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海说神聊岳山西恒山、中岳河南嵩山
    五湖: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江苏太湖、江苏洪泽湖、安徽巢湖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陈腔滥调文:破题、承题、起讲、入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 End

古代地舆

  • 01

    中国:现为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华夏地域。
    中华:上古期间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道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华夏地域。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期间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别离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当作为中国的别称。
    华夏: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华夏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华夏指黄河中下流地域或整个黄河道域。

  • 02

    国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国内。
    四海:拜见“国内”条。指全国、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全国。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处所,犹称“全国”。
    江河:古代很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域。

  • 03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标的目的东海说神聊偏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尺度确定工具和摆布。所指区域有巨细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流南岸地域,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门地域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前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域。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重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分歧的山,而所指地区不尽不异。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域,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海说神聊地域。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域。
    关中:所指规模纷歧,前人习惯大将函谷关以西地域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域。

  • End

天文常识

  • 01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现在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前人认为人世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前人为不雅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申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标的目的东摆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从头至尾、箕);海说神聊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光辉、晖映宫阙殿堂的气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自然的至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旗帜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排场,参星即参宿。

  • 02

    四象:拜见“二十八宿”条。前人把东、海说神聊、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飘动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海说神聊方七宿似蛇、龟呈现在炎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海说神聊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暮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边七宿像一展翅翱翔的朱雀,呈现在隆冬初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转变来占卜人世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看成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看成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看成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看成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曩昔。

  • End

称呼

  • 01

    人的称呼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环境:(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不放在眼里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前人幼时定名,当作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底子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长辈取心猿意马,后者由本身取心猿意马。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感情;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师长教师,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喷鼻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酒徒、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白叟,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达官贵人、高级仕宦、闻名文士等身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 02

    春秋称呼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到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年少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人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 End

古代官职任免起落

  • 01

    擢:晋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 ( 指南录 后序 )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拜:用必然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 ( 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管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 02

    乞骸骨:大哥了请求告退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域。《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除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此中有告退、调离和夺职三种环境。告退和调离属于一般环境和调整官职,而夺职则是削职为平易近。
    迁:调动官职,包罗进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环境。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进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去职后调回复复兴职叫迁复。

  • End

古代的传统节日

  • 01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起头。
    人日:正月初七,本家儿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奠祷告稼穑。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省墓、祭奠。
    端午:蒲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配偶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奠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弄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骨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大年节: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古代编年法

  • 01

    干支编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编年的方式。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构成一个编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成能呈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

  • 02

    年号编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丰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编年。 如:康熙元年等。《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 03

    王公年次编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编年方式,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海说神聊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传记》:“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平易近国编年法:1912年中华平易近国当作立后,心猿意马1912年为平易近国元年。从此又有了平易近国编年法。
    干支编年法推算方式: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计较方式:
    天干:年份÷10,获得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挨次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挨次数,若余数-3为负,则+10,获得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获得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挨次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挨次数。若余数-3为负,则+12,获得的数即为地支挨次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归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12年查万年历为壬辰年,算法为: 2012÷10=200……2,2—3=—1,—1+10=9,按天干挨次数到9,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第9位为任。 2012÷12=167……8,8—3=5,按地支挨次数到,子、丑、寅、卯、辰。第5位为辰。 按照以上计较成果,把天干、地支归并起来可知,2012为壬辰年。

  • 04

    年号干支兼用法
    编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
    年号,“丙申”是干支编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天”,“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编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狷介宗爱新觉罗·弘积年号,“丁亥”是干支编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宿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编年。

  • End
  • 发表于 2019-08-07 14:02
  • 阅读 ( 974 )
  • 分类:科学教育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