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宫区探秘:为什么没人敢住慈宁宫?
以慈宁宫为首的太后宫区,从未对外界开放过,就连皇族后裔也很少涉足这一区域。或许恰是因为少有人涉足,那些底蕴和悬疑“鬼事”,才被传说得超乎想象……
故宫乾清门广场右侧,有一道紧闭着的隆宗门。尽管红色高墙盖住了游人的脚步,可是,你只需要从墙后宫殿那精美富丽的顶部,就能看出这个宫区的显赫身份。
这片未开放区域,恰是以慈宁宫为本家儿的太后宫区。
生于1944年的清室后裔荣钢林白叟,平易近国期间曾在故宫里接管发蒙教育。在他眼中,太后宫区一向没有对外开放:“小时辰,这里往往是大门紧闭,我曾有一次偷偷溜进慈宁宫花圃里玩,里面出格标致。”
故宫博物院一度传出动静,以慈宁宫为本家儿的太后宫区正筹办整修开放。
2013年新年之初,本刊记者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对这座埋没了数百年的深宫大院进行了提前探访……
潮起潮落
慈宁宫的前宿世此生
初建的慈宁宫并不叫这个名字,它本名仁寿宫。公元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下旨,要为母亲蒋太后建筑宫殿。于是,工匠们在仁寿宫的基址上大兴土木,并拆除了旁边的大善殿,最后扩建当作了这座宏伟的慈宁宫,关于它的传奇,从此一发不成收拾。
慈宁宫是整个太后宫区最为凸起的宫殿。慈宁宫的感化,在电视剧中多为太后老佛爷的居所。现实上,这座复杂的宫殿还有此外用处——在封建期间的皇家礼节中,当朝皇帝是不克不及和前朝皇帝的妃嫔同居一处的,所以,已经弃世的老皇帝的妃嫔们,城市来这里同住。汗青上,万积年间的慈圣李太后,万历皇帝的郑皇贵妃、昭妃等人都曾经在此栖身。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崩,他的皇贵妃等人也移居这里。是以,有后人也将慈宁宫称为“老太太的聚居地”。
满清皇室入住故宫后,延续了明朝轨制,于是,公元1653年,慈宁宫迎来了一位伟大的皇太后——孝庄太后。接着,一幕又一幕的传奇起头在此上演:好比“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千古疑案,或者“四臣辅政,玄烨擒鳌”的传奇……
史料记录,从这一期间起头直到满清统治中期,都是慈宁宫的昌隆期间。慈宁宫也经常为太后进行大型的宫廷典礼: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本家儿下嫁等喜庆勾当,城市在这里进行昌大的道贺典礼。出格是太后寿辰,皇帝会亲自率众施礼,并和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仪十分盛大。
汗青上,满清的很多皇帝都是出了名的孝敬,慈宁宫还上演过闻名的“第25孝”故事。故事的本家儿角,就是孝庄与康熙——孝庄太后患沉痾久治不愈,让不信神的康熙帝焦心万分,最后他抛却了本身的无神论崇奉,在慈宁宫进行了一场近似于诸葛亮“禳星”般的复杂祭奠典礼,祈求上天让本身减寿,以换得祖母康复……这样的故事,在整个中国封建史上都是极为罕有的。
75岁的孝庄归天后,康熙哀思欲绝,下旨将棺椁停放在慈宁宫,还筹办将慈宁宫改为孝庄停灵的享殿。浩繁大臣劝阻他,认为宫廷没有这样的规制,最终康熙只好作罢。
不外,慈宁宫却在此后呈现了异象,简直很少有人敢住。因为后来入住的太后、妃子们,有的说天天晚上都能听见吹打声,有的说在墙上能看到宫女寺人列队走过的影子,还有的说有一口井,白日往下看井底是石头、杂草,但晚上往下看,井底会呈现水,水上反照的不是本身的面目面貌……
正所谓“三人当作虎”,这些传说在宫中越传越玄,乃至后来的太后、太妃们都不肯意住在慈宁宫,她们标的目的皇帝进言,认为本身的身份有点“压”不住这座令人敬畏的太后宫。皇帝无奈,不得不为她们另辟它所栖身。这之后,跟着清王朝走标的目的没落,国库空虚,慈宁宫的维护费用也逐渐降低,尤其是在道光期间,为了缩减宫中开支,慈宁宫甚至没有了维护费用,逐渐走标的目的了沉寂与式微。
寿康宫
太后的真正居处
既然慈宁宫几十年来无人栖身,太后太妃们住哪里呢?谜底是:太后宫区的寿康宫。
寿康宫登上汗青舞台,与另一位闻名人物有关:她就是热播电视剧《宫锁珠帘》中的怜儿、《后宫甄嬛传》中的甄嬛,以及《还珠格格》中的老佛爷的原型——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资料显示,乾隆帝即位后,那时的太后宫区只有慈宁宫和咸安宫。咸安宫被雍正皇帝改当作了“宫学”(八旗后辈上学的处所),其他一些殿宇又丰年老的妃嫔们栖身。乾隆当然不克不及让本身的母亲没有处所住,于是决议把慈宁宫西侧的外墙拆失落,为崇庆皇太后专门建造一所寿康宫。
在故宫未开放区域中,寿康宫规模不算弘大,但布局完整,举措措施齐全,是保留得比力好的一组建筑。崇庆皇太后在寿康宫栖身的时辰,乾隆几乎天天都来问安:在寿康左门下轿,然后步行进入寿康宫,最后跪在太后住的宫殿前问候起居。更夸张的是,在太后寿辰时,乾隆甚至亲自起舞为母亲助兴。
据故宫文献记录,寿康宫享有极高的礼遇,有常驻医生,备有常见药材,有厨师和卫士。皇帝每年还会派人送来至少20两黄金、2000两白银、124条宝贵兽皮、400个银纽扣等,这也是所有后宫中的最高待遇。
崇庆太后之后,寿康宫瓜熟蒂落地当作了历代太后太妃们的养老之地,道光朝的孝和睿太后、咸丰朝的康慈皇太后等人都曾在此颐养天算。同时,皇太后们似乎都将寿康宫视为身份的象征,连清末那位权倾朝野的女人也不破例——慈禧太后在本家儿政40余年中住过良多处所:储秀宫、长秘戏图……但即使是那时寿康宫已经式微,慈禧依旧选择迁居寿康宫住了一段时候,为的就是彰显本身“伟大”的皇太后身份。
寿康宫在封建时代的最后一次重建,是在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之后跟着战乱,这里起头变得萧条、落寞,当作为被遗忘的区域。最后一个住在寿康宫的人,并不是太后身份,她是瑜太妃赫舍里氏。宣统皇帝3岁即位,由隆裕太后扶养,隆裕太后归天,恰是这位瑜太妃接着扶养退位后的溥仪。
1924年11月5日上午,冯玉祥策动海说神聊京政变,溥仪及其妻妾被逐出紫禁城,瑜太妃以大哥未便仓皇步履之由,得以暂留故宫中,而她也作为代表,当作为了最后分开故宫的满清皇族。11月21日,在平易近国当局领受人员的催促下,瑜太妃蹒跚着分开故宫,只剩下寿康宫中一堆取暖用的炉火还在燃烧。随后,寿康宫的大门也轰然封闭,至今未标的目的宿世人开放。1932年2月5日,瑜太妃病死,终年77岁,她的葬礼排场盛大,当作为海说神聊京陌头呈现的最后一次皇家丧礼……
精华殿
令媛难求菩提饰
或许是老太太们为了和残酷的宫廷斗争划清界线,所以太后宫区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释教氛围稠密。而精华殿和殿中的“菩提树”,就应该是她们的心灵依靠。
精华殿位于故宫的西海说神聊角,今朝也长短开放区域。在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昔时修道当作佛就是在菩提树下,所以一向被视为佛缘之物。菩提树原本为热带乔木,移植到海说神聊方很难存活——而精华殿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院内的两棵“菩提树”一度根深叶茂,长势独特,本家儿干出土后又长出9条分枝,所以又被称为“九莲菩提”。
这两棵树相传是明万积年间李太后莳植。据史料记录,李太后平生信仰释教,在京城内建筑了良多寺院,现存最闻名的就是高梁河畔的万寿寺,是万历皇帝按照母亲的要求大兴土木建当作的。别的,阜当作门外八里庄的慈寿寺以及永安塔、宣武门外的长椿寺,都是李太后下旨建筑的。
曾经,李太后还请回舍利子在精华殿中供养:相传海说神聊京房山石经山雷音洞内有穴藏石函,函中有隋代安放的3粒佛舍利。李太后请人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了很长一段时候,再将其安设于原处。李太后的各种崇佛、好佛行为,被那时的大臣们颂扬为慈悲为怀,甚至宫中之人还将她视为菩萨化身。
此刻的精华殿前,还立有碑亭,上面刻着乾隆亲笔书写的《精华殿菩提树诗》:“何年毕钵罗,植此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芝经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已蒙昧省。”(“毕钵罗”便是菩提树的意思)。
不外,在故宫走访时代,故宫的工作人员还告诉了记者更多的谜底:李太后因崇佛所植的“菩提树”其实并非真的菩提,只是外形相似而已,这两棵菩提树,实为椴树的一种。但即使不是真的菩提树,它产下的果实——也就是宫里生齿中的“菩提子”,标的目的来都被视为保藏珍品,那“菩提子”穿当作的饰物更是令媛难求。在历朝历代,都传播着精华殿树有灵性的传说,传说风闻谁拾得那树上的“菩提子”,就能获得佛的眷顾……
作者:姚於
来历:《举世人文地舆》2013年第02期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