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喝普洱茶致癌”是谣言!事实在这里

突然之间被 “怎么看‘普洱茶致癌’”的问题和文章刷了屏,其实这问题出现好几年了。“普洱茶致癌”的说法是因为普洱茶中有黄曲霉毒素,而普洱茶行业则一直在试图证明“普洱茶中不会有黄曲霉毒素”。

事实呢?科普真的很重要!

普洱茶生产过程中会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事实: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有“黄曲霉菌”和“适宜条件”这两个要素,普洱茶的生产过程在这两点上并不利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也就是说,普洱茶行业“证明”普洱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并不意味着造假。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也表示,真正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污染。

曾有普洱茶被检测出带有黄曲霉毒素是怎么回事?

事实:2010年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对广州某市场70份湿仓普洱的检测结果,不仅检出,还有8份样品超过了5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即微克/公斤)。但请注意是“湿仓普洱检测结果”。

所谓“湿仓”,其实是故意把茶叶放在温暖湿润的仓库里储藏使之更快地发生“后发酵”。这样的环境中,存在着茶叶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

陈茶仓储专家、茶文化专家吴顶明指出,70份普洱茶中检测出的黄曲霉毒素并非茶叶自身产生,而是因为仓储条件恶劣,导致茶叶被储存环境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

干仓成为主流,湿仓早已成为行业中人人喊打的产品,把所有普洱茶都冠以“致癌”的帽子,是极度不负责的做法。

长期喝普洱茶是不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事实:从“检出黄曲霉毒素”演绎出“喝普洱茶致癌”,是典型的脱离剂量谈毒性的流氓行为。

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浓度很低,不可能让人急性中毒。它最主要的危害,是长期摄入会增加肝癌的风险。在各种黄曲霉毒素的类型中,B1的致癌性是最强的。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科学家们总结出黄曲霉毒素B1的摄入量与肝癌风险的关系:每公斤体重每天吃1纳克黄曲霉毒素B1,每一千万非乙肝患者中每年大致增加一例肝癌;而对于乙肝患者,则是每一百万人中每年增加三例。

目前监测到的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大多数都在5ppb以下,只有少数超过这个量。我们按10ppb来计算,一般人每天喝的茶叶是几克,我们按10克来算,那么其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总量是0.1微克。而且,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被直接吃进了体内,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并不容易溶解到茶水中,实际上喝到体内的量还要低于茶叶中的含量。即便假定它全被被泡到茶水中,0.1微克含量也只相当于上面计算出的从粮食中摄入的总量的1%。也就是说,如果你担心喝普洱茶会致癌,那么吃饭导致的致癌风险比它要高100倍!

普洱茶中到底有没有黄曲霉毒素?

事实:概率极低,低到几乎不可能。黄曲霉素的生长条件是黄曲霉作用的基础物必须是含有蛋白类、糖、脂肪为主的物质,虽然普洱茶也有及少量的蛋白、淀粉和脂类物质,但含量实在太少。

并且,在发酵过程中,普洱茶中少得可怜的蛋白质被水分解成氨基酸,微量的淀粉又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更少的脂类物质在厌氧发酵中由于多酶体系的作用转化为醇类物质,成了芳香类物质的一种。由于缺少转化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因此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

为什么茶叶没有国家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

事实:国家标准没有制定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并不是“立法缺失”,而是经过风险评估,综合考虑茶叶中“可能出现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和“消费者每天的茶叶消耗量”,认为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不会危害公众健康,所以“没有必要制定标准”。

实际上,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不含有黄曲霉毒素”作为粮油的安全标准。现行的中国标准是:花生和玉米以及它们的制品,限量为20ppb;大米及其制品,限量是10ppb;小麦、大豆、坚果及其制品,限量标准是5ppb。这个标准,在国际上也并不算低了。

综上所述,“喝普洱茶致癌”的说法实为无稽之谈。

消费者在选购时,只要注意不选购过于便宜、纸包上有水渍,茶饼明显发霉(比如起白霜、有霉点)或味道不悦的茶饼,不喝不清亮、甚至出现的霉味的茶,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 发表于 2017-09-07 00:00
  • 阅读 ( 105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