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有救了?星火一直有,尚不足燎原(上)

因篇幅较长,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下篇见

近日,一则标题中带有“中国治愈狂犬病第一例”字眼的新闻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被很多媒体转载。“狂犬病无药可救,发病就必死无疑”是很多人都笃信不疑的“常识”,现在狂犬病有救了?先别急着喜大普奔,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存在误导的新闻

新闻报导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中国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华大基因的测序结果帮助一位在深圳发病的美国籍狂犬病患者及时确诊,经过医院救治,患者如今已经走出重症监护室。”华大基因也对此事进行了宣传。

其实,华大基因的宣传本就有夸大之嫌,而新闻报导更是继续跑偏,让人误以为“基因检测”是一种可以“治愈狂犬病”的新技术。

然而,稍微了解基因测序的人都知道,它根本不是一种治疗的手段。这名患者发病后能够存活至今近一个月的时间,是得益于医院的医疗处置,基因检测技术只不过是确定了病原体是狂犬病毒。

事实是怎样的呢,从医疗大V“烧伤超人阿宝”所发的文章可见端倪。


这名病患尚未脱离危险,虽然他确实有可能成为中国土地上第一位被治愈的狂犬病患者,但要说狂犬病从此有救了,还为时太早。



深入人心的恐惧

狂犬病在全世界每年造成5~6万人死亡,与人口基数相比,这实在是一个并不算大的数字。每年死于车祸的人约有125万[1],2015年乙型肝炎病毒夺走的人命达到88.7万[2],即便是被很多人视为“小毛病”的季节性流感,每年也要造成25万~50万例死亡[3]。但人们对狂犬病的恐惧,远甚于对乙肝和流感。可以说,狂犬病在人类社会所散布的恐慌,程度超过它的实质危害,这正是由它一旦发病就几乎必然死亡的特性导致的。

高达99%的狂犬病病例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其中80%的患者生活在非城市区域[4]。在这些地区,人们普遍散养未免疫的狗,很多人被咬伤后也没有尽快去接种狂犬疫苗的意识,导致了大量死亡病例的出现。

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很好地预防狂犬病发作,即使是被真正能够传播狂犬病毒的病狗咬伤,只要及时按规程接种疫苗、注射血清,也能够避免感染和发病[5]。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万人在被动物咬伤后接受狂犬病预防接种[4],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健康动物咬伤,即使不接种疫苗也并不会感染狂犬病,但本着“以防万一”的原则,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接种疫苗,医生也都建议人们被不明情况的动物咬伤后务必尽快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制作的狂犬病世界地图)



罕见的生存病例

无论基因检测技术在这次事件中到底是否有助于治愈病患,对于患者发病后存活已经超过平均时间的事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医疗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很多人仍然乐观地相信,“有了这第一例,说明狂犬病很快就可以治疗了”。

事实上,这只是“可能成为”中国首例,并非世界首例。狂犬病虽然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但毕竟不等于100%,在茫茫人海中,还是有那么几个凤毛麟角的生还者。

在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12月发布的《狂犬病常见问题解答手册(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6]中,记载的狂犬病发病后幸存者人数是7人,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迄今为止,由典型的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类狂犬病仍然是近乎100%致命的,全球都还没找到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全世界只有7人狂犬病发作后幸存,他们都得到了重症监护。其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被咬伤前或被咬伤后接种过狂犬疫苗(但未必及时、全程接种),这可能改变了病程。只有一例未接种狂犬疫苗而存活的,但患者是被蝙蝠咬伤,其狂犬病并不是由典型的狂犬病毒引起的。”

(《狂犬病常见问题解答手册(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截图)

从2013年到今天,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期间又出现了新的治愈病例[7],加之不同研究根据不同的筛选标准,对狂犬病发病后治愈的判定不同,所以迄今为止狂犬病的发病后治愈病例数应该在十几例到几十例之间。



密尔沃基疗法

在狂犬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 Protocol)”是最著名的一种实验性治疗方案。

2004年9月,15岁的高中生吉斯(Jeanna Giese)被蝙蝠咬伤,其后未接种狂犬疫苗。一个多月后,她开始出现狂犬病早期症状,随后被确诊为狂犬病,在征得吉斯父母的同意后,密尔沃基市威斯康星儿童医院的威洛比医生(Rodney Willoughby, Jr.)的团队设计了一种实验性的疗法为她治疗[8]。

关于狂犬病的一个假设是,狂犬病毒并不会对大脑本身造成严重损害,而主要影响神经细胞间的生物电信号传递,剧烈提升神经系统兴奋性,让大脑超速运转超过负荷。患者死亡是由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障碍或心跳骤停导致的,狂犬病毒可能并不会直接杀死脑细胞,但它会导致在人体产生足够抗体击败病毒之前,就已经把大脑累死了。

威洛比医生根据这一假设,使用氯胺酮(麻醉剂,且有抗狂犬病毒效果[9])、咪达唑仑和巴比妥酸盐(镇静剂)来使吉斯的神经系统陷入休止,避免病毒引起的过度兴奋,然后应用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物)来对抗吉斯体内的狂犬病毒。除了药物,吉斯自己的免疫系统也在努力反击病毒,治疗7天后,吉斯的血清和脑脊液中都出现了大量抗体,抗体正是人体自己用于对抗病原体的“军队”[10]。

住院一个月后,威洛比医生诊断认为吉斯体内的病毒已经被清除,又经过几个星期的康复治疗,吉斯的认知能力基本完全恢复,能够行走,甚至能学着开车,但仍然存在舞蹈样动作、构音障碍、步态不稳、平衡感受损等问题。即便如此,她还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被治愈了,只是留下了一些不算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不太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她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第一个在未接种狂犬疫苗的情况下狂犬病发病后存活下来的人[11],她也正是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常见问题解答手册》中所指的那一位被蝙蝠咬伤、未接种狂犬疫苗的生存者。

(吉斯的大学毕业照)

之后,威洛比医生总结了针对吉斯的治疗方案,归纳出了“密尔沃基疗法”,几年后他又对疗法进行了一次修订,去掉了利巴韦林。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至少有36名狂犬病患者接受了第一或第二版的密尔沃基疗法,其中成功幸存的有5人[12, 13, 14]。

在这5名新的幸存者中,资料最详实的当属加利福尼亚州的8岁小女孩雷诺兹(Precious Reynolds)。她也是被蝙蝠咬伤且未接种疫苗,但发病时家人认为她得的是流感,直到发病一个月后症状非常严重了才就医。雷诺兹接受了密尔沃基疗法,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两周后活了下来[15]。

当然,幸存并不等于完全康复,所有从狂犬病病魔手中逃生的患者,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雷诺兹在进行康复治疗)

未完待续,参考资料见下篇

  • 发表于 2017-09-03 00:00
  • 阅读 ( 80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