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大脑居然也会生虫?

今天早上,就在我思考“中午该吃什么”的时候,忽然看到了网易的新闻——一位患者因为肢体无力和癫痫,去医院看病,结果,罪魁祸首居然是寄生虫,而这种寄生虫,居然可以跑到脑子里……[1]

新闻报道(图片来源:yuedu.163.com)

所以,吃的事儿先放一放吧。“吃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什么不要吃”。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中提到,这种寄生虫叫作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注意看这个名字,它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以下简称曼氏虫)”[2],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寄生虫;另一部分是裂头蚴。

裂头蚴和曼氏虫的关系,以及其致病机制,都可以从它的生活史中找到。常见的寄生虫,一般遵循寄主到寄主的模式。比如说,头虱,它会通过接触,从一个人的头发,迁移到另一个人的头发,不断产卵繁殖。曼氏虫则不然。它不但有中间宿主,而且中间宿主不止一个。

曼氏虫的虫卵(图片来源:《人体寄生虫学》)

曼氏虫的虫卵进入水中以后,倘若温度合适,便会孵化、发育,在2-5周以后,变成椭圆形的、长满纤毛的钩球蚴;钩球蚴非常小,运动方式也古怪,就跟没头的苍蝇一样,它会做无序的螺旋式运动。池塘也好,河流也罢,地方就那么大,转来转去,钩球蚴就会遇到自己的第一个宿主——剑水蚤。

钩球蚴(图片来源:《人体寄生虫学》)

钩球蚴进入剑水蚤以后,就会改头换面。脱去外表的纤毛,经过剑水蚤的肠壁,进入剑水蚤的血液。随后,经过3-11天的发育,长成原尾蚴。与此同时,剑水蚤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很低,蝌蚪都能欺负它。当蝌蚪吞食了剑水蚤以后,一方面,蝌蚪按照自己的发育路线,变成青蛙,另一方面,剑水蚤内的原尾蚴不会死亡,反而会发育成裂头蚴。

裂头蚴(图片来源:《人体寄生虫学》)

裂头蚴有很强收缩能力,可以在蛙体内不断迁移,逐渐移动到蛙的腿部,在蛙皮肤下游离,或者聚集在蛙的肌肉间隙里。之后的事,有两种可能:如果蛙被猫、狗捕食,裂头蚴进入猫、狗体内,就会发育成成虫(曼氏虫),排出虫卵,完成一次循环;如果蛙被其他动物,比如蛇、鸟、人类食用,那么,因为环境不合适,裂头蚴没办法在其肠内发育成成虫,只好穿过肠壁,转移到其他地方,勉强度日。[3]

曼氏虫的生活史(图片来源:LIU Q等等)

问题是,裂头蚴不自在,寄主更不自在。前面说道,裂头蚴的移动能力很强。因此,它会在人体内不断地迁移,逐渐定居到人的眼睛、四肢、脑部或者内脏中。迁移运动越剧烈、定居的部位越重要,引起的症状就越严重。

其中,眼部的裂头蚴病最常见,内脏中的最罕见,脑裂头蚴病的发病率在二者之间,但是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癫痫、头痛,严重时可有肢体麻木、瘫痪、昏迷等。

显微镜下的裂头蚴(图片来源:www.cdc.gov)

对于裂头蚴病,最好的方案莫过于预防。不饮生水,不接触生蛙肉,鸡、蛇等肉类在食用之前完全、彻底加热,就可以完全避免绝大多数裂头蚴寄生。除此之外,我国某些地区有生食蝌蚪养生、败火的习惯。能不能养生暂且不提,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有不少人因此感染裂头蚴,[4]所以,还是那句话,“吃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什么不要吃”。

中国曼氏裂头蚴病的发病率(图片来源:LIU Q等等)

参考文献:

[1] 少女大脑皮层萎缩 医生从她脑子里捉出5厘米虫子-网易云阅读[EB/OL]. [2017-08-22]. http://m.yuedu.163.com/reader/news/content.do?source_uuid=f4609973-79e2-4f95-97fb-8d99a62883bc_1&content_uuid=a14e17ce45544d89bb25d96d9bd5e7bd_1&from=singlemessage.

[2] 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M]. 2008.

[3] LIU Q等. Human sparganosis, a neglected food borne zoonosis[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15(10): 1226–1235.

[4] 蔺西萌, 王中全. 我国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特征概述[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6): 467–468.

  • 发表于 2017-08-23 00:00
  • 阅读 ( 67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