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狂犬病的九个常见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

近日,两条有关于狂犬病的新闻刷爆了网络,网友们对于狂犬病的恐慌也随之发酵。

西安32岁的龙女士6月20日被流浪犬咬伤踝部,及时到医院清创、接种疫苗后,按时接种了前四针疫苗,仍然在7月13日(受伤后第23天)发病,五天后,患者因狂犬病合并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当天正是原本应该接种第五针狂犬疫苗的日子。

今年5月,38岁的上海市民姚某某被小区内看似正常的宠物犬轻度咬伤手背,未出血。该犬逃走,去向不明。当日姚某某自行清洗及消毒,未接种狂犬病疫苗。两个多月后,姚某某出现畏风、畏光、畏水等症状,并有伤人倾向,此时去接种了狂犬疫苗,但最终于7月18日身亡。

第一条新闻属于非常罕见的极端案例,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患者未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最可能的致死原因,但具体真相仍然需要等待进一步检测结果方可判断。第二条新闻则是典型的被病犬咬伤后未接种狂犬疫苗造成的感染。

笔者作为病毒方向的科研工作者,曾经在包括知道日报在内的多个渠道进行过狂犬病相关的科普,在百度问咖等问答平台也多次回答关于狂犬病的提问。在这两条新闻见诸报端之后,笔者收到的留言、提问明显变多了,可见大众对于狂犬病非常关心,也怀有许多疑虑。

因此,笔者特别从这些提问中筛选了最常见的和最容易误解的一些问题,为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1、问: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通常为1~3个月,绝大多数人在半年以内,一年以上极罕见。

世界卫生组织2013版《狂犬病常见问题解答手册(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的Sec1:Q5描述为“可长达一年”,而《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研讨报告(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第19页明确写了“五天至数年不等,2~3个月多见,一年以上极罕见”。人们常常传说狂犬病潜伏期可长达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多数是因为误将多年前被狗咬伤的经历当成了感染的原因,而忽略了近期被猫狗舔到黏膜部位等情况。部分医护工作者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也加剧了狂犬病潜伏期特别长这一错误信息的传播。


2、问:哪些情况可能感染狂犬病?哪些情况是安全的?

答:被唾液中含有狂犬病毒的犬、猫、其他哺乳动物或人类抓伤/咬伤/舔到新鲜伤口/舔到黏膜,就可能导致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即使没有肉眼可见的伤口,也可能感染。

人类的皮肤能有效阻隔狂犬病毒,被舔到完整的皮肤是安全的,但仅限于单纯地舔,轻咬、轻抓就不安全了。眼、口、鼻等黏膜部位不能抵御狂犬病毒的入侵。

被不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是不会得狂犬病的:a)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不是狂犬病毒的宿主,被它们咬伤不会得狂犬病;b)定期接种狂犬疫苗且已接种过两次以上的猫和狗,不会感染狂犬病毒,被它们抓咬伤不会得狂犬病;c)一直关在家里养的兔子、仓鼠等经过长期人工繁殖的宠物,只要不接触野生动物和未免疫的猫狗,就不会凭空感染狂犬病毒,被它们咬伤也不会得狂犬病,但土拨鼠、浣熊等可能是野生来源的宠物,则不够安全;d)狂犬病毒不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小猫小狗不会先天感染,只有后天被带病的动物咬伤才会变成携带者,从出生起就在家里养,不曾接触野生动物和未免疫猫狗的小猫小狗,也不会传播狂犬病。e)一些国家和地区并非狂犬病疫区,例如日本、冰岛、新西兰等,在几十年来从未有过人或动物感染狂犬病的地区,狂犬病毒不会凭空产生,被这些地区的猫狗咬伤也不会得狂犬病。

很多人由于不清楚狂犬病毒的传播条件,在与猫狗接触后,陷入不必要的恐慌中,不妨去当地防疫机构咨询。


3、问:“十日观察法”靠谱吗?

答:靠谱,但有些人对“十日观察法”的理解不靠谱。

“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种判断动物伤人时是否存在传播狂犬病毒风险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家养猫狗,对流浪猫狗也同样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十日观察法”只适用于猫狗,不适用于其他动物,而且并不是等十天再视情况去打针,而是第一时间清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然后有条件观察伤人猫狗的,如果十天后猫狗依然健康,可以不打剩下的几针。


4、问:被猫狗抓咬伤后,应该做什么?

答:第一时间彻底清洗伤口,在开大的水龙头下,用肥皂水和自来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用碘伏涂抹伤口。之后尽快就医,如果伤口有渗血或流血的情况,还需要由医生再次清理创口。遵医嘱接种狂犬疫苗,如果伤口有流血或伤口位于头、手等神经密集的部位,还需要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狂犬疫苗和球蛋白非常安全,即使是儿童、老人、孕妇,被猫狗抓咬伤后,也可以并应该接种狂犬疫苗,如有必要,还要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问:影响狂犬病毒感染人体的因素有哪些?

答:伤人动物的情况、伤口的严重程度、伤口所在部位、受伤后的处置等都与狂犬病毒感染几率密切相关。

正常健康的狗可能会因为自卫、护幼、护食、被激怒、过于兴奋等原因伤人,而无故咬人的狗则有更高的可能性是已发病的疯狗。伤口的严重程度关系到进入人体血液中的病毒量,病毒量越高,越可能形成感染。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伤口离头部近、受伤部位神经密集,都会导致感染几率上升。

受伤后接种疫苗的时间也有影响,拖得越久,免疫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快去打疫苗,预防成功的几率越接近100%。有些人被猫狗抓咬伤后,没有第一时间去接种狂犬疫苗,在受伤后几周到几个月内,如果不能排除狂犬风险,还是可以去补打疫苗,虽然不能确保大概率预防成功,但也很可能比不打强一点。如果受伤已经超过十天且伤人猫狗仍然健康,或者距离受伤已经超过一年,则没有再打疫苗的必要了。


6、问:怎么看咬人的猫狗带不带狂犬病毒?

答:很遗憾,这是肉眼无法准确判断的,被不清楚疫苗接种史的猫狗抓咬伤,为防万一,都应该第一时间去接种狂犬疫苗。

猫狗在感染狂犬病毒后,一开始并没有传染给人的能力,只有当病毒在猫狗体内蔓延,侵染到脑部时,猫狗的唾液中才含有狂犬病毒。从这时开始,猫狗伤人就可能造成伤者感染狂犬病毒,但这时猫狗很可能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从猫狗的唾液中出现狂犬病毒,到猫狗出现明显的狂犬病症状,通常需要1~5天,出现症状后,病猫病犬往往在1~7天之内死亡。


7、问:为什么打了疫苗还要打球蛋白?

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定,三级暴露除了接种狂犬疫苗还要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这是因为,在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需要1~3周的时间来形成免疫应答,产生抵御狂犬病毒的抗体。而病毒有可能比免疫系统快一步,在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之前,就侵入神经系统。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现成的抗体,可以捕捉血液中的病毒,阻止它们侵染我们的神经细胞。因此,这就是一个和死神赛跑的过程,既要接种疫苗让人体产生大量抗体去对抗病毒,又要注射球蛋白在人体产生抗体之前赶快拦截病毒。


8、问:狂犬疫苗四针法和五针法可以混打吗?

答:可以,但并不推荐。

由于生产厂商、生产方式的差异,目前我国主流的狂犬疫苗有的要打四针,有的要打五针。有时会遇到因为工作、旅游等原因,某次接种时人在外地,而当地并没有之前打的那种狂犬疫苗的情况。混打不同的狂犬疫苗也可以引起人体免疫应答,并正常产生抗体,但还是建议尽可能不要混打,坚持打完一整套。狂犬疫苗应当在2~8℃避光的条件下保存,有条件的可以用冰袋和泡沫箱保冷携带。


9、问:为了预防狂犬病,应该做些什么?

答:给自家的猫狗按时接种狂犬疫苗,外出时牵绳避免它们接触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远离流浪猫狗,不要投喂,不要逗弄,也不要去吓唬、踢打。参与流浪猫狗捕捉/收容工作前,可以考虑预防性接种狂犬疫苗。

实际上,投喂流浪猫狗对流浪猫狗本身、对生态和对附近的居民都是有害的。投喂会让流浪动物聚集,增加疾病的传播概率,降低它们对人的警惕性,让坏人有机可乘,火腿肠、酸奶、饭菜等含糖盐油过高的食物还有害动物健康。流浪猫会捕杀大量野生鸟类,而且吃饱了的流浪猫也会出于玩乐的目的捕杀许多鸟类,有大量研究证明流浪猫对鸟类的兴趣远大于鼠类。习惯投喂的流浪猫狗常流连于人类社区附近,容易被车撞,也容易惊吓、伤害到无辜行人,还是人和家养动物的健康隐患。如果喜欢动物,应该领养并负责地饲养,而不应该投喂了事。

  • 发表于 2017-07-23 00:00
  • 阅读 ( 183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