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禁毒日】接种“抗毒品疫苗”,帮助瘾君子戒毒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在联合国的官方网站中文版上,这个纪念日的全称是“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1],联合国于1987年正式确立了这一纪念日,以期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是因为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从1839年6月3日开始,持续了整整23天,在当年6月26日结束,这一销毁毒品的行动在全世界都颇负盛名。


毒品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治理毒品问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制毒、贩毒、吸毒的各个犯罪环节入手,进行打击和管控,戒毒正是治理毒品问题的多个方面中的一个。

戒毒过程可分为脱毒、康复和回归三个阶段,脱毒指的是在短期内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多数戒毒人员均可顺利完成脱毒。然而,戒毒人员在脱毒后复吸的几率非常高,而且一旦复吸,再次戒毒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解决复吸问题才是戒毒成功的关键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正常人的大脑通过产生、传递、接收多巴胺的过程来形成兴奋、开心的情绪。但在长期被毒品控制的大脑里,正常的多巴胺途径持续受到干扰,逐渐产生了一定改变。即使在脱毒后,这种改变也无法很快复原,大脑因此感觉不到“快乐”,便不断催促着躯体去重新使用毒品,以找回快乐的感觉。


试图通过“抗毒品疫苗”来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并降低戒毒后复吸几率的“免疫戒毒治疗”,是免疫学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

常见的滥用药物包括鸦片化合物(包括吗啡和海洛因)、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冰毒)等,科学家们研发抗毒品疫苗的工作也主要针对这些药物。[2][3][4]

抗毒品疫苗的原理,是用蛋白质与某种毒品中的特定基团或这种毒品的代谢产物相结合,形成一种人造的大分子物质,这种大分子物质能像普通疫苗一样,诱导人体产生针对这种毒品的特异性抗体,就像预防疾病的疫苗能诱导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一样。产生特异性抗体后,抗体就像是“巡逻兵”,在血液循环中游走,再有该种毒品进入血液,抗体就会迅速冲上去“抓捕”毒品,不让它顺利发挥功能。[5]

例如英国早年研制的一种治疗性可卡因抗毒品疫苗TA-CD,就是由琥珀酰去甲可卡因与重组霍乱毒素B结合,再加入氢氧化铝为佐剂而制成。可卡因成瘾者接种2针TA-CD后14天,血液中即可检测到针对可卡因的抗体,三个月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可维持一年左右。[6]


细胞膜上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叫做受体。绝大多数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发挥功能,都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的帮助。受体具有特异性,就像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细胞膜上千百种不同的受体,对应的是千百类不同的物质,只有结合到匹配的受体上,物质才能启动细胞,进而发挥功能。

人体自身的信号分子需要通过结合相应的受体,才能启动各项生理反应。外来的病原微生物和有细胞毒性的化学物质也利用了受体,它们模仿人体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到本应该与自身信号分子结合的抗体上,就像是窃贼偷配了钥匙,偷进家门后为非作歹,启动一系列病理、毒理反应。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为了保护大脑,血液并不直接与脑细胞接触,而是存在一层“血脑屏障”,可以避免血液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

正常情况下,吸毒者吸食或注射毒品后,毒品分子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来到脑部,穿过血脑屏障后,与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的受体结合,“劫持”神经系统,最终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改变吸毒者大脑的“奖励机制”。原本人们会为了赢得比赛、吃到美食、遇见心上人等事感到快乐,但被毒品改造过的大脑,却会因为吸毒而感到极度愉悦,渐渐地便形成了毒瘾。

当人体内有了针对特定毒品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一旦发现了这种毒品,就会迅速结合上去,就像用防爆围栏将炸弹包围起来。原本毒品是小分子化学物质,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去毒害大脑,但抗体和毒品结合到一起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分子,这个大分子会被血脑屏障拦在外面。

毒品无法进入大脑,也就不会再侵害脑细胞,久而久之,不再受毒品滋扰的大脑,就能够逐渐修复原本的奖励机制,对毒品的渴求就能慢慢降低,最终实现彻底戒除毒瘾的目标


早些年,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美沙酮等替代疗法来帮助戒毒,美沙酮疗效较好,但必须长期服用,且美沙酮本身仍有一定的依赖性,可谓令人从毒瘾变成药瘾。

纳曲酮、纳洛酮等受体拮抗剂也被用于戒毒药物治疗,可以竞争毒品所需结合的细胞膜受体,这样一来,吸毒者服药后,即使吸毒也无法体会到毒品带来的快感,与抗毒品疫苗相似,达到防复吸的目的。[7]但是受体拮抗剂也有其缺陷,一方面如果吸毒者本身意志薄弱,未能坚持服药,就会走上复吸的路;另一方面,受体拮抗剂将毒品需结合的受体关闭了,但也就同时关闭了这一受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与这些药物相比,抗毒品疫苗具有更安全、更可控的特点。抗毒品疫苗利用的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无依赖性,不需另行戒断。疫苗按要求注射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保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避免了不按时服药造成的复吸。同时,血液内的抗体结合毒品,使得毒品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不会影响脑细胞的相关受体,也就不会阻碍神经系统正常工作。


目前,针对海洛因、可卡因、吗啡等毒品的疫苗多已进入临床Ⅲ期实验阶段,但仍需更多的研究和改进才能真正实际应用,针对甲基安非他明等毒品的疫苗研制也取得了突破。[8][9]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针对各种毒品的抗毒品疫苗都能问世并成功走向临床,从而帮助人类更好地战胜毒品!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官方网站中文版 http://www.un.org/zh/events/drugabuseday/index.shtml

2. Shen XY, Orson FM, Kosten TR. Vaccines against drug abuse. Clin Pharmacol Ther. 2012 Jan; 91(1):60-70. doi: 10.1038/clpt.2011.281. Epub 2011 Nov 30.

3. Kosten T, Domingo C, Orson F, Kinsey B. Vaccines against stimulants: cocaine and MA. Br JClin Pharmacol. 2014 Feb; 77(2):368-74. doi: 10.1111/bcp.12115.

4. Stowe GN, Vendruscolo LF, Edwards S, Schlosburg JE, Misra KK, Schulteis G, Mayorov AV, Zakhari JS, Koob GF, Janda KD. A vaccine strategy that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heroin. J Med Chem. 2011 Jul 28; 54(14):5195-204. doi:10.1021/jm200461m. Epub 2011 Jun 30.

5. Alving CR, Matyas GR, Torres O, Jalah R, Beck Z. Adjuvants for vaccines to drugs of abuse and addiction. Vaccine. 2014 Sep 22; 32(42):5382-9. doi: 10.1016/j.vaccine.2014.07.085. Epub 2014 Aug 8.

6. Kosten TR, Biegel D. Therapeutic vaccines for substance dependence. Expert Rev Vaccines. 2002 Oct; 1(3):363-71.

7. Watkins LR, Hutchinson MR, Rice KC, Maier SF. The "toll" of opioid-induced glialactivati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pioids by targeting glia. TrendsPharmacol Sci. 2009 Nov; 30(11):581-91. doi: 10.1016/j.tips.2009.08.002. Epub2009 Sep 15.

8. Kosten TR, Domingo CB. Can you vaccinate against substance abuse? Expert Opin Biol Ther.2013 Aug; 13(8):1093-7. doi: 10.1517/14712598.2013.791278. Epub 2013 Apr 18.

9. Shen X, Kosten TR. Immunotherapy for drug abuse.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 2011Dec;10(8):876-9.

  • 发表于 2017-06-25 00:00
  • 阅读 ( 95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