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洲面积差不多,为什么人口却比欧洲多了将近一倍?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中国的面积有9,634,057平方公里,

整个欧洲面积有1016万平方公里,

要比起(面积)大小来,

欧洲还要比中国大一些。

可中国的人口却有13亿人,

而欧洲人口仅有7.25亿。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嘛,

还得从气候和历史方面分析。

欧洲的气候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中国比欧洲的人口多可不是近些年的事,早在公元前40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就要略多于欧洲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正是气候。

欧洲的大陆虽大多较为平坦,但其海陆轮廓破碎,山脉分布还呈东西走向(造成西风容易深入),又地处中纬度常年受西风控制,这就形成了温带海洋气候。

什么是温带海洋气候呢?说白了就是冬暖夏凉,常年温和多雨的气候。

这种气候听起来倒是挺好,很适合人类居住,但却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我们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这种常年温和多雨的气候人住着是挺舒服,可光照不足却是发展农耕的致命弱点。不过这种气候还是很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的,适宜发展畜牧业,可畜牧业能养活的人数当然没有农业多。

▲米勒《拾穗者》,1857年作。

你就想想看,食草动物的数量一般都是要比食肉动物数量要多的。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地中海沿岸还分布着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东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可这两种气候也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我们知道,农作物生长是同时依靠光照和降水的,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无法大规模种植农作物。

不过这种气候倒是适合水果园艺业,那里的柑橘和葡萄倒是还蛮不错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可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但降水少却是其致命弱点。

相比较而言,中国多是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这种雨热同期的气候就更适宜农作生长。

当然,粮食多了,人口自然也就多了。

此外,中国气候的多样性也是对其人口数量的一种保障。

也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中国兼有热带(少部分地区),亚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等多种类型,所以在面对自然变迁和灾害的时候也有较强的承受或应变能力。

由此可见,气候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耕织全图。

生产力不同

什么是生产力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当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劳动力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高出生率。

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讲究男耕女织,典型的以手工劳动为主,你看中国古代的那几个繁荣期如文景之治啦,开元盛世啦,还有康乾盛世都伴随着人口的增长。

因为农业,手工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而欧洲呢,正如我前文所说的,它主要以畜牧业发展为主,需要的劳动力相对来讲没有农业手工业多。

而且欧洲海岸线较长,靠近海域的地区较多,海陆交通便利,所以也就容易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你想想看,无论畜牧业还是商业,都不如农业那样“安居乐业”,生那么多孩子拖家带口到处奔波多麻烦呀。

▲《干草垛》莫奈19世纪90年代作品。

由于生产力不同,也就导致了人口政策的不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少地方就由官方设立了“掌媒”之官。说白了就是官方的媒人,其主要职责就是掌握全国男女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督促适龄男女结婚。

《管子?入国篇》中写道:“凡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此之谓合独。”也就是说这个掌媒之官要帮助鳏夫寡妇重新组织家庭。

想想古代政府为了鼓励生育也是够拼!

更绝的还在后面。

《魏书?太武五王列传》曾记载:“其妻无子而不娶妾,斯则自绝,无以血食祖父,请科不孝之罪,离遣其妻。”也就是说已婚男子的正妻不生孩子的话就必须纳妾,否则就是犯罪。

看来在那个时代想当一个好男人都不容易。

在唐代,百姓的婚姻生育状况还是考核地方官吏的一项标准。虽然这些政策很“疯狂”,但也能看出古代政府对人口的重视程度。

▲《古代风俗百图》。

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的剧减

黑死病其实是一种鼠疫。

这种疾病1347年由十字军带回欧洲,1348年1月到达意大利,9月跨过英吉利海峡,到1349年底,它在挪威,法国的其余地区,莱茵河流域,瑞士,奥地利和达尔玛提亚海岸发作;1350-1352年间,它向东扩散,从德国到波兰再到俄罗斯,最后于1353年越过莫斯科。从1347年至1353年,这场鼠疫夺去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

要知道当时欧洲的人口才不到8000万!也就是说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更糟的是,接下来的两个世纪,瘟疫的灾害并没有消失,虽然它们不像之前几个世纪一样严重,但也制约了人口的增长。在1663-1670年“袭击”了英格兰,法国等地后,瘟疫才从欧洲基本消失。

中国虽也有鼠疫,但并没有出现中世纪欧洲那样严重的黑死病。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小农经济。

因为小农经济使得人口流动非常有限,疾病也就不容易大范围传播。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医的功劳。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也增加了人身体的免疫力。

▲中世纪时,黑死病横行欧洲

欧洲大量向外移民

在欧洲向外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曾向殖民地大量移民。

19世纪后半期起,向新大陆的移民达到高潮。这种现象跟工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工业革命增加了生产率,所以使大量劳动力剩余。这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大批破产农民大量涌进城市之中,妇女大量就业,童工广泛使用,这也导致当时死亡率显著上升,如英国曼彻斯特在1840年有五分之四的儿童活不到5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百姓当然会涌入新大陆寻找生机。

当然,更容易和迅捷的交通也使得移民变得更加容易。

爱尔兰在一个多世纪中移民使人口减少了一大半。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虽未达到这种程度,但数字也很可观。

1846-1939年的近一个世纪中,欧洲共迁出5159万人。这数字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两个甘肃省的人口了。

你想想看,就算在今天的中国,两个甘肃省的人口要是呼呼啦啦移居国外,那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

现代中欧人口差距原因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交通的便捷,气候等原因对人口的影响没那么重要了。

可是中国人口为什么还是比欧洲人口要多呢?其中一个原因与1962-1973年中国的生育高峰有关,期间内中国大陆人口由64508万人猛增至89211万人,这也是政府当时鼓励生育的结果,再加上了经历了文化大ge命,使得生育更加没有控制。

这一生育高峰所产生的后果也影响着当今的人口形势。

还有一个原因也跟欧洲发展水平领先有关,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口素质就较高,也就不愿意多生孩子。

现代欧洲人口增长率接近于0,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

▲大跃进

结 语

虽说有这么多原因导致了中国与欧洲人口的差距,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说就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这些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率倒是下降了不少,但短时间内中国的人口还是应该处于“领先地位”的。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顾元婧

  • 发表于 2017-06-04 00:00
  • 阅读 ( 6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