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玩手机会对眼睛造成多大的伤害?

开门见山,先说结论,非常明确

关灯玩手机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

关灯玩手机伤害眼睛的谣言

近来,关灯玩手机伤害眼睛的谣言越传越邪门。到5月初厦门中医院放出“大二女生经常熬夜聊天致暴盲右眼只剩光感”的卫星达登峰造极。

于是,各路专家纷纷出来科普,说法可谓精彩纷呈。新浪健康“关灯后玩手机到底伤不伤眼”一文对各媒体的信息做了汇总,所谓各种伤害大致包括黄斑病变、青光眼、干眼症和视疲劳、近视眼。

然而,各路专家夹带的私货导致所谓科普反而成了谣言孵化器和扩音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逐条分析。

黄斑病变

各路眼科专家的说法可以概括为两种:1)尚无证据表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2)临床上可见一些病例。

第一种说法与“尚无科学证据证明上帝存在”等价。

因为,从理论上讲,手机光照不可能造成这种伤害,自然不会有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把资源和精力浪费在这种研究上,当然不会有证据。

眼睛是感光器官,而且具有聚焦(聚能)能力。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广义上的光辐射都携带一定能量,理论上都可以损害眼睛。

比如,任何波长的激光都可以削“眼”如泥,像我们用来治疗近视眼的低能激光。

然而,自然光或照明人工光源是不是可以造成眼睛伤害,首先决定于不同波长辐射对生物组织的生物效应。已知,长波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热效应通常不会造成眼睛伤害(烧伤),仅有短波长高能)的紫外线和蓝光与眼睛组织发生光化学反应可能会造成损害。

几乎所有紫外线都被眼角膜和晶体吸收,不能到达视网膜。只有蓝光既可以到达视网膜又可以造成损伤,这就是人们担心的“蓝光危害”。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科学家发现,视网膜对短波长的光敏感(441 nm蓝光最敏感),并用来解释没有保护下观察日食造成视网膜损伤的原因。

日常阳光中的蓝光会不会伤害视网膜呢?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的确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表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比如,著名的海狸水坝眼研究中,少年期阳光过度暴露(每天> 5小时),到30多岁就可以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迹象。同时发现,如果佩戴太阳镜或宽檐帽就可以使这种伤害减低50%。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按照标准,普通人工照明光源提供的光照度不高于500勒克司(照度单位),一般电子产品显示器的照度不会超过100,手机屏幕仅有几十照度。

相比之下,通常白昼天空照度稳定在5000勒克司以上,晴朗日子在几万勒克司,而晴朗夏日中午阳光照度更是达10万勒克司之上。

就是说,如果每天5小时以上长期暴露在上万照度的日光下几十年,部分人可以发生蓝光辐射导致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那么每天用几个小时看几十照度的手机(这跟环境照度完全无关),能伤到视网膜需要几万年呢?

谁来回答我?

反正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没有人计划来回答我——没有人进行相关研究。

那位或者说了,你怎么知道没科学家进行研究?我的确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么多年来,没有科学家针对照度高于手机显示器几十倍的普通照明灯对视网膜损害的研究。

不知道身处1000照度的电视台演播室中的主播们说这话时心里怕不怕?

第二种说法,临床上可见一些病例?

这么说吧,专家们口中任何一个确证病例都可以拿到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世界首例报告的论文。这些眼科专家为什么不去整个世界第一玩玩?包括厦门中医院“大二女生经常熬夜聊天致暴盲右眼只剩光感”的急性视神经乳头炎。

原因很简单,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报告,需要提供哪些天是由雄鸡唱白,哪些天不是由雄鸡唱白了的证据。

证据焉出?

青光眼

关灯玩手机导致青光眼的说法那是相当相当的分裂性奇葩:“在关灯后,周围环境亮度较手机屏幕亮度明显降低,为了让更多光线进入眼内,瞳孔长时间处于散大状态,周边虹膜堆积,房角变窄,加上小梁网受到遮蔽,房水无法外流,导致眼压升高,从而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敢情,关灯玩手机眼睛不是盯在光亮的手机屏而是凝视那深沉的黑夜?

即便如此,按着这个说法,那些惯于夜间活动的偷鸡贼们不是个个得青光眼全瞎了?

跟这种专家讲道理都觉得丢人。

干眼症与视疲劳

长时间使用(每天几个小时)电子数码产品导致的视疲劳是世界性流行病。机制上,聚精会神凝视干扰眼睛正常眨眼,导致泪膜破裂致使角膜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造成不适,充血甚至发炎,进一步诱发泪液分泌增加。

然而,问题是,这种所谓数码产品视疲劳的第一因素是长时间看显示屏,而无关乎是不是在黑暗中看。

逻辑上来说,如果每天几个、十几个小时看显示屏没有引发视疲劳,关灯后玩短时间反而导致视疲劳症状,这样才能说是关灯玩手机造成的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退一步说,黑暗中看电子显示屏会不会加剧视疲劳呢?迄今,世界上仅有一项没有正式发表的相关研究,2006年英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照明研究中心完成。结果有墙壁背景灯环境下看电视半小时比在完全黑暗环境下,有较少的视觉不适、困倦和眼睛疲劳,较低的眨眼频率,以及较短的视觉刺激与脑波响应时间。但是,仅有困倦程度和脑波反应时间两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是说,黑暗中看电视可能增加视疲劳。

特别提示的是,关于眨眼频率,与专家们说的恰恰相反。

还要强调的是,这种视疲劳是暂时性的,休息最好是睡上几个小时就完全消失,不会对眼睛到来任何实质性伤害。

至于所谓干眼症,是概念不清。大概是因为视疲劳中的眼睛不适包括感觉眼睛发干。事实上,视疲劳会刺激眼睛分泌更多的泪液(自我保护性机制)使得眼睛泪汪汪的,虽然感觉上可以发干。

真正的干眼症是由于眼睑的睑板腺分泌不足,导致眼泪中的油脂成分减少,致使眼泪更快挥发破坏泪膜造成的眼睛不适和发干(真干)。常由于睑板腺结构功能或其在睑缘的开口破坏(比如纹眼线)造成。

因此,长期看手机引发的视疲劳根本不是什么干眼症。

近视

有关近视的原因,历史上曾经抓了很多冤大头,包括长期近距离视物、暗或者明环境下视物等,但都被后来的研究给否定。

目前明确的近视的原因包括遗传和日光环境活动不足。当然,看手机、长时间看手机、关灯长时间看手机都不妨被专家捉来临时客串近视的原因。反正,短时间内不会有研究来反驳他们。

综上,传闻中关灯看手机对眼睛造成各种严重伤害的说法都是谣言,除了可能稍微加剧长时间看手机带来的视疲劳。

什么照明条件下看手机最好

至于应该在什么照明环境下来看电视、电脑、电子阅读器和手机呢?美国眼科协会有明确说明:

无论是看纸质文件还是电子显示器,视野范围内任何非常明亮的光源都可造成不适和眩光失能,必须全部清除掉。在黑暗环境(包括黑暗环绕模式)下长时间观看可视显示器也会造成不适,因此应该设置一个低照度的背景照明。

事实上,在几种可视显示器中,手机屏尺寸最小、照度最低,即使在完全黑暗环境看1个甚至几个小时也不会增加多少不适。

不信的话,你不妨一试。事实上我们中的很多人天天都可以试,前提是白天把手机藏好。

  • 发表于 2017-06-25 00:00
  • 阅读 ( 90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