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1.申请表
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注册后,选择软件著作权登记,填写申请表并下载打印(注意:需要使用360安全浏览器,不然会出问题,不知道这个问题现在解决没有)以下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注册地址(apply.ccopyright.com.cn/cpcc/column_list_bqdj.jsp)
申请表填写方式传送门:zhuanlan.zhihu.com/p/154462281
2.软件使用手册
软件使用手册为图文并茂的格式。有格式要求,以下我贴几个重点 :
1.不要出现LOGO,如果出现LOGO,需要提供LOGO的商标证明
2.软件截图中出现的时间,不要早于开发完成日期
3.图片不要打马赛克,需要清晰
4.如果截图中出现软件名称,名称要和著作权软件名称一样,或者和简称一样
5.不要出现域名,如果出现,则需要提供备案许可
如果想要模板点这里下载:www.zhifufu.com/file/tpl/sc/软著登记文档鉴别材料模板.docx?down=1&pin=pprlxpte
3.准备软源代码
以word文档进行排版,格式每页不少于50行,共计60页,如果超出60页,则取前30页和后30页。注意不要出现别人的版权字样,例如XXX版权所有,作者XXX。
如果想要模板点这里下载:www.zhifufu.com/file/tpl/sc/软著登记程序鉴别材料模板.docx?down=1&pin=pprlxpte
4.著作权人的身份证明
著作权人如果是公司,则提供公司营业执照+盖公章。
著作权人如果为个人,则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签名。
5.关于多著作权人
单一著作权人可以不看这里。如果一个软件为多著作权人,则提供合作开发协议。格式自拟,这里不再赘述。
既然材料都准备好了,那么怎么递交呢?
1.可以自行递交
自行递交到版权局窗口,或者以邮寄的方式。优点是免费,缺点是周期长,如果出现补正会比较麻烦。如果不是很懂,不要选择自行递交。
2.寻找代理机构协助
可以寻找本地代理机构,也可以在网上找。代理机构肯定都是收费的,但是稳,并且有加急业务。例如你自行递交,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需要2-4个月。但是找代理机构的话,使用加急业务,最快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注意一下,加急越快,费用越高)。
本篇文章我尽量客观的说明整个递交所需的材料,如果看是看不明白,可以参考常见问题:
www.zhifufu.com/faq/sc/1?pin=pprlxpt
或者直接访问我们平台的网址知服服 - 人人都会用的商标版权在线登记查询平台
或者有偿咨询,微信z604189994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具体得看这个软件是否属于职务开发 属于职务开发的话 版权属于学校 你没有权利以你自己的名义进行出售 如果属于非职务开发 版权属于你自己 你有权进行出售 出售归你自己 只要开发的是与本单位工作有关的软件 都算职务开发软件,您是否符合下面三种情况? 1、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 2、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者自然的结果; 3、主要使用了单位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软件。 职务开发软件和非职务开发软件的区别,说明如下: 自然人利用业余时间及个人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发完成的,并且与本人的本职工作内容无直接联系的软件为非职务开发软件。 自然人在单位任职期间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或者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者自然的结果,或者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软件,自然人的开发行为属于职务开发,软件为职务开发软件,该软件著作权由单位享有。 申请软件著作权的前提是您是这个软件著作权的合法拥有者,如果在申请的过程中申请者隐瞒相关事实进行了不合适的申请,那么申请到的软件著作权最终也会被撤销的。 问题的是关键是您先确定 这个软件的版权究竟属于谁 确认好后 再进行对应的版权登记 一般还应再进行软件产品登记 才可以进行合法的销售
···································^^····································
你好。软件著作权登记,如果是以自然人名义申请,需要提交非职务软件开发证明或者非职务软件开发保证书,二者选一即可。 申请登记可以自行办理,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办理。 建议先咨询一下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软件登记部: 咨询电话:010—68003934、64097080五个人合作开发的软件,现在需要登记,那么就要提供五个人的非职务开发保证书,其中有三个是工作的,那么就必须要提供在职人员的非职务开发保证书,这个是必须这三个人工作单位盖章的,其余的两个在非职务开发保证书上面签字就行了。
···································^^····································
软件著作权人是自己 但是要去申请登记 可以出售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省“英才名匠”新能源汽车及
轻量化技术高级研修班来啦!
江苏省“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项目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人才强省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主要目标是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工业和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促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
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扬州大学)承办的2020年省“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技术高级研修班(盐城班)”将于10月20—24日在盐城举办。
本次培训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大家授课,并到相关知名龙头企业观摩学习,诚挚欢迎相关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研发和技术负责人、高技能人才以及产业促进机构负责人等报名参加。
研修主要内容
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产业政策、应用场景等。
研修师资
赵又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车辆结构力学与NVH、车辆底盘控制与主动安全、新型动力与电动汽车以及车辆及其零部件测试技术与装备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已主持总装探索研究重大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几十项,研究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期中150篇被SCI、EI或ISTP收录;已申请和授权的国家专利5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为IMechE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PLoS ONE、计算力学学报、应用基础与工程学报等50余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陈 昊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年遴选为电气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002年-2003年韩国Kyungsung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西澳大利亚大学兼职教授,国际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中国分会理IEEESeniorMember;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1年获江苏省第三期“333工程”突出贡献奖;2003年、2007年、2013年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7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业高层次人才,2001年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0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美国专利授权3件、澳大利亚专利授权8件、丹麦专利授权1件、南非专利授权2件、加拿大专利授权5件、俄罗斯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6件。
栗欢欢
江苏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国化学会会员、IEEE会员、美国化学会ACS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江苏省动力电池专委会会员,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动力电池体系、动力电池能量管理及热管理、车载动力电池测试、检测性能等的研究,先后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30余篇;已申请和授权的国家专利20余件;为10余家国际知名SCI期刊审稿人。
严程健
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师,研究员级高工、扬州市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汽车三包技术专家、扬州大学兼职教授;从事电气设计尤其是客车电路设计开发30多年,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突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曾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多年的技术工作积累,拥有十多项专利,其中有五项是发明专利;在省级以上刊物上也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发表的《基于ADVISOR仿真的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匹配研究》文章获得《客车与技术》编辑部推荐并荣获三等奖。
郑再象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汽车用管件内高压成形技术、结构轻量化设计及多学科优化技术等的研究;已主持和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建部项目、中欧合作项目、科技部火炬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省科技厅项目、扬州市科技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共计50多项,扬州大学金讲台获得者,先后在多家企业任技术副总,已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已申请和授权的国家专利80余项。
陈关龙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期从事材料成型,机械制造及质量控制的科研与教学;完成轿车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薄板成形动态仿真及质量控制、焊接过程中的实时故障诊断、汽车制造质量控制、基于虚拟装配的误差补偿技术、制造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及智能诊断、汽车润滑系统的状态监测等多项科学研究。
陈靖芯
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汽车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化开发方法与技术、汽车及其复杂零部件轻量化设计方法与结构优化、汽车薄板零件先进冲压成形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德国爱斯林根应用科学大学和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德国Schuler集团汽车技术部访问进修和博士论文的联合科研;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科技部、江苏省科技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十项,市厅级和横向委托项目二十余项;先后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德国巴符州政府中国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曾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等奖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EI收录10余篇;主持翻译出版译著1部;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1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30件;兼任扬州市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沈辉
扬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田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茶园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项目《系列农业环境装备研究与开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自适应太阳能真空玻璃谷物干燥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扬州大学自然科学基金、扬州大学高端装备技术研究、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研究等纵、横项课题十余项。
研修对象及报名方式
(一)研修对象:
江苏省各设区市相关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研发和技术负责人、高技能人才以及产业促进机构负责人等;每期62人,同一单位参加同一培训班次不超过5人,额满为止。
(二)报名方式:
请各单位尽快确定参加班次和人员,并将盐城班报名回执(附件2)发送至邮箱006478@yzu.edu.cn。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版通知
并在跳转链接中点击【附件下载】
下载报名回执
研修时间及地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王文山、刘永智、袁世杰
联系电话:
0514-87978347、13665208337、15295785351
邮箱:
006478@yzu.edu.cn
公众号:机械扬子津
ID:yzjjxxsh
编辑:梁咏晶
审核:王文山、袁世杰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