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大约在2.3亿年前进化而来,在二叠纪-三叠纪灾难性大灭绝2100万年后,恐龙从它们的表兄妹中分裂出来,那次大灭绝摧毁了地球上大多数的生命。和其他的始祖龙一样,恐龙的特征是长有凹齿,这使得它们在进食时不太可能被拉松,头...
恐龙大约在2.3亿年前进化而来,在二叠纪-三叠纪灾难性大灭绝2100万年后,恐龙从它们的表兄妹中分裂出来,那次大灭绝摧毁了地球上大多数的生命。和其他的始祖龙一样,恐龙的特征是长有凹齿,这使得它们在进食时不太可能被拉松,头骨上独特的洞,以及一个特殊的脊,用来连接股骨上的肌肉。

恐龙在三叠纪末期开始统治地球。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之前,古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爬行动物类群。在二叠纪晚期,这片土地主要由兽脚类动物统治,远古哺乳动物的近亲。大多数兽脚类动物在二叠纪末的大灭绝后,或是随后的干旱世界中都没有很好地生存下来。这使得几个主要的生态位大为开放,许多科学家认为,祖龙和恐龙的崛起与更好的应对干旱环境的策略有关。例如,祖龙可以释放尿液中代谢的副产品尿酸,而不是液体,节约用水。缺乏腺体皮肤也是一个优势。被认为是所有恐龙的共同祖先,一种1米高的两足食肉动物,大约在2.3亿年前进化而来。曾经有人认为恐龙是一个亚类动物,一个不由共同祖先组成的群体它的后代,但是大多数科学家后来得出结论,所有的恐龙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大约2.15亿年前的卡尼安时代之前,恐龙是相对罕见的,只占陆地动物群的1-2%然而,在卡尼安边界,许多在二叠纪末期灭绝后幸存下来的兽脚龙和其他古龙最终灭绝了,给恐龙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很快,恐龙在所有陆地动物中至少占50%,甚至90%。到了三叠纪末,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的主要生态位逐渐变小,越来越多的原始恐龙种群占据了越来越大的生态位,在中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每一种体型大于一米的动物都是某种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