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人法规是由政府实体通过的一项法律,旨在保护或有时补偿因各种不当行为而“举报人”的人,特别是当这种不法行为对政府或确定的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时。这类法律在国家一级有着悠久的实施历史在世界各地,近年来,地方政...
举报人法规是由政府实体通过的一项法律,旨在保护或有时补偿因各种不当行为而“举报人”的人,特别是当这种不法行为对政府或确定的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时。这类法律在国家一级有着悠久的实施历史在世界各地,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自己的版本来保护公共和私人雇员不受报复,举报人法旨在保护员工不因举报公司或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而被解雇。举报人法规有两种类型:国家和地方。国家举报人法规的一个例子是美国的虚假联邦政府于1863年通过了《索赔法》,该法对举报企业企图欺诈政府的举报者提供保护和赔偿,美国所有50个州都采用了自己版本的举报人法规,以保护公共和私人雇员免遭报复。举报人法规的效力往往因其管辖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国家法规通常旨在鼓励举报人站出来,作为一种激励措施,例如,2010年,根据美国《虚假索赔法》,举报人的平均报酬为100万美元。各国政府很少有资源来查明所有损害其利益的欺诈行为,因此,政府依靠公民来监督他们的同事和雇主,并让有关当局意识到他们的不当行为地方举报人法规通常是为了保护公民在就业中不受打击报复,很少提供补偿作为奖励。地方法律倾向于恢复举报人因泄密而丧失的任何特权。它们还通常规定了私人诉讼理由,以便公民能够起诉追讨因其披露而遭受的损害。除了管辖权类型和所提供救济的类型不同之外,举报人法规还可以通过所涉诉讼加以区分。这类法律在世界各地广泛适用,但是,举报人法规通常旨在抵消六种常见的不当行为:欺诈、环境危害、歧视、虐待、公共安全和就业
-
发表于 2020-09-03 06:20
- 阅读 ( 552 )
- 分类: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