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荷兰语言学家Simon Dik首先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功能语篇语法,但这一理论可以称之为功能语法,因为它指出所有成分,无论是词缀、词、短语还是句子,都具有语义,句法和语用功能...
功能语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荷兰语言学家Simon Dik首先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功能语篇语法,但这一理论可以称之为功能语法,因为它指出所有成分,无论是词缀、词、短语还是句子,都具有语义,句法和语用功能。功能语法学家可以将语言话语分析为语用、语义、形态句法或语音。

功能语法是一种阐述所有成分的语言学理论,无论词缀、单词、短语还是句子,都具有语义、句法和语用功能。有几种语言学理论也被称为功能语法,而不是形式语法。其中最著名的是系统功能语法是由英国语言学家迈克尔·哈利迪于1961年首次出版的。其他功能语法包括丹麦功能语言学、词汇功能语法和,角色语法和指称语法。这些不应与Dik在1969年至1994年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普通语言学教授期间所描述的功能语法理论相混淆功能语法学家可以将语言学分为语义、语用、形态句法或语音根据Dik的功能语法,每个成分都有语义、句法和语用功能,语义功能是指参与者在句子动作中所起的作用,如施事者或接受者,语用功能是指成分在语境中的意义,概念成分、语法成分、语境成分和输出成分都存在于每一个语言话语中成分是说话人想与听众交流的思想,首先要有一个要分享的概念,否则就不会有语言表达,在语法成分中,这个概念通过四个步骤形成单词首先,从语用学的角度,考虑到语境,在人际层面上构建单词;其次,在语义步骤中,每个单词和短语在表征层面上进行意义检查;在第三个层面,考虑形态句法步骤、句法和形态。最后,语音层面考虑的是语言话语的声音,语境成分是话语的一部分,它只能根据对话中已经分享的内容或共享的知识来理解所有的代词都是上下文成分的一部分,因为它们需要知道先前的先行词功能语法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输出成分,在输出成分中,所有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语言话语,无论是口头的、书面的还是有符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