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车的时候只要遇到一个红灯,就会次次红灯?

为什么不管是骑车还是开车,只要遇到一个红灯,就会遇到更多红灯?

这个问题,可能每个经常使用地面交通工具的人都思考过。

这究竟是因为城市交通线设计有bug,还是因为心理误判产生了错觉?

其实一路红灯的反面状况同样常见,为什么只要遇到一个绿灯,就会遇到更多绿灯?

不管遇红则红,还是遇绿全绿,其实都是设计师们研究了几十年,特地规划出来的交通堵塞最优解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同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优解”

交通灯多少秒变一次颜色,是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所以,从1868年交通灯在伦敦诞生开始,专家们就在不断研究优化措施。

1963年的多伦多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966年的英国TRANSYT系统、70年代的英国SCOOT系统、悉尼的SCATS系统等,都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这些交通控制系统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最多车辆通过路段?

解决原则也同样简单:前方道路空,就让新来的车快点走;前方道路堵,就让新来的车慢点走。

原理明白了,具体如何操作呢?

我们要引入两个概念:绿波带和绿波速度

“绿波带”也叫绿路协调控制,就是通过设置路口间的绿灯启动相位差,减少停车次数,缩短旅行时间,使道路整体交通效益最优。

绿波带的设计方法非常复杂,要考虑路段长度、车流量、平均车速、汽车启动耗时、不守交规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数量等等等等因素。

随便拉出一个计算式来,都是这个样子的:

●绿波带计算过程的冰山一角

通俗地讲,“绿波带”就是对路口间的红绿灯设置时间差,使在绿灯时出发的车辆,抵达下一个路口时,也能遇到绿灯。

“绿波速度”则是指,在道路启动绿波带的情况下,车辆以某个速度行驶,最有可能遇到一路绿灯。

它通常比道路限速要低,但是远高于交通拥堵时的行车速度。

例如国内较早开始挂上“绿波速度”指示牌的福州市,市区内大多限速60公里/小时,而指示牌上的“绿波速度”一般是50—55公里/小时。

●福州绿波时速50—55公里/小时

绿波带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网的效率,也能改善司机们的驾车体验,看起来是个利国利民的发明。

不过,它对路况的要求有点高:只能在每个十字路口间距相等、单行、没有行人硬闯红灯、交通不拥堵的情况下实现。

所以一路绿灯的畅快体验,大多出现于早晚高峰之外的城市主干道、各种外环线、或者早晚高峰的出城方向上。

绿波带之下,即使你不幸遇到了一个红灯,只要调整下车速,还是非常有希望把自己和绿灯校对到一个频率上的。

那校对不过来的一路红灯是怎么回事呢?

●北京晚高峰:红色代表“停车场”

我们来介绍另一个概念:“红波带”

“红波带”同样是通过调整路口的交通灯时长,从而控制车辆到达下一个路口时遇到的红绿灯状态。

不过,它的手段和绿波带是相反的,红波带的复杂算法,只为一个目的服务:确保你遇到的每个交通灯都是红灯。

虽然红波带让人发疯,但这实在不是交管部门的恶趣味,因为红波带的应用场合,大多是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的道路。

也就是说,启用红波带的路段,很可能五公里外即将发生大拥堵

为了避免一千辆车在单个路口等十次红绿灯都没法通过的这种惨状,管理者们认为,还是分别把大家一百辆一批地拦在十个路口,比较有用。

●2014年2月14日:把过情人节的人一批一批拦在十个红灯底下

总体上,对于大多数神志清醒的城市来说,绿波带和红波带都是搭配使用的。

例如晚上六点的北京,从东二环的办公区朝阳门开车去北五环外的睡城天通苑,遇到一路红灯的概率大,从天通苑开到朝阳门,则是遇到一路绿灯的概率大。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不管什么时候出门,路上车多车少,都是一路红灯,而且试着调节车速也完全没用的话,那多半是这个城市的交管局需要重修一下“交通灯控制系统”这门课程。

参考资料:

1. 赵薪:《逆绿波带通行的优化设计与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 刘小明、王力:《基于综合绿波带最宽的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吉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3. 钱晓杰:《中小城市路网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月。
    4.马亚峰、刘澜:《干线局部拥堵的绿波带与红波带协调控制策略》,《城市交通》,2017年第1期。

  • 发表于 2017-10-30 00:00
  • 阅读 ( 76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