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技术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背后故事真不少!

(文章来源《院士讲科学》,该书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总策划,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专家:谭述森,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装备和卫星导航系统设计论证与应用研究,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

现代社会,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是人们长途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抢险救灾、军事指挥、精准农业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不过你知道卫星导航技术一开始是怎么发现的吗?

在进入航天时代之前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种导航的方式,比如利用日月星辰等自然天体导航,可以在野外和大海上不至于迷失方向。航海领域使用的六分仪,就是通过测量自然天体与海平面的夹角,推算出船只所在的经纬度。在航空时代的早期,一些飞机(特别是水上飞机)也配备了六分仪,在无线电导航尚不完善的时代,让远程航线上的飞机不至于迷航。

无线电技术完善之后,无线电导航流行起来,提供了比使用自然天体导航更高的精度。但无线电导航也有其劣势,那就是受制于地球曲率而无法覆盖全球。所以,人类迫切需要一种人造天体来兼顾这两类已有导航方式的优势。人造卫星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卫星导航原理是这么发现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泰尼克一号送入太空,开启了人类的航天时代。美国对苏联首先掌握航天发射技术深感震惊,在跟踪这颗卫星的过程中,美国霍普斯金应用物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无意中发现,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会出现多普勒频率转移效应,也就是卫星飞近地面接收机时,收到的信号频率会逐渐升高;而飞过以后,频率就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使美国科研人员认识到,卫星的运行轨迹可以由卫星通过时,人们所测得的多普勒频移曲线来确定。相反,根据同样的原理,如果人们知道了卫星的精确轨迹,就能够确定接收机的位置。这一有趣的发现,成为卫星日后运用于导航服务的技术基础。



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从1958年开始,美国为解决“北极星”核潜艇在深海航行和执行军事任务时需要精确定位的问题,开始研制军用导航卫星系统。1964年,这套被命名为“子午仪”的卫星导航系统竣工并为美国海军所用,1967年又开放民用导航服务。直到1996年,随着GPS竣工,“子午仪”方才退出历史舞台。

“子午仪”的导航原理,就是使用卫星移动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在每一个偶数的分钟(每小时整点和第2分钟、第4分钟、第6分钟……依次类推)开始的时候,卫星会播发一组轨道参数信息。卫星以一定的速度环绕地球运转,因此与地面用户的接收设备存在相对运动。接收设备测量卫星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再据此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和修正,得出位于地球表面的用户(比如某一艘船)的位置。但这样的系统设计也有其缺点,那就是不能做连续定位。

在美国之后,苏联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但因为苏联的卫星和电子产品设计水平与美国存在差距,航天发射系统也不够可靠,所以“格洛纳斯”的卫星寿命和建造速度都远远不如美国。时至今日,“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仍然不稳定,一部分早年发射的卫星已经损坏。能够接收“格洛纳斯”信号的设备,也因为如今俄罗斯电子工业水平较低,而往往过于笨重。


而美国1994年建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如今已经成为卫星导航系统的代名词。GPS由24颗卫星组成,也就是21颗“工作星”和3颗“备用星”。它们工作在互成60度的6条轨道上,确保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至少4颗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终端(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这些数据可以测定地球表面的一个确定的点,从而知晓用户的具体位置。


相信在未来,更高的导航精度,以及更多样化的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会发展起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便利!


  • 发表于 2017-10-27 00:00
  • 阅读 ( 66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