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背着我说话?一定是在针对我,我不开心了

很容易被别人说的话影响心情,应该怎么办?
图片:Pexels / CC0 很轻易被别人说的话影响表情,应该怎么办? KnowYourself,夸姣糊口从领会自我起头

题本家儿说本身时常因为别人说的几句话就感受欠好受。从你的描述看来,似乎你很轻易把他人的评价、观点当回事,感觉他们所作所为都是在针对你。英文里有个对应的说法叫“take it personally”,说的也是这个现象。

下面我们来阐发一下,为什么有些人会轻易把别人说的话当回事,以及陷入这样的关系模式后,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我们会轻易把别人说的话当回事?1. 在人际关系中缺乏平安感(Sense of Insecurity)

出格轻易把别人说的话当回事,可能是因为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平安感。在人际交往中,曲解、冲突或矛盾是不成避免的。但缺乏平安感的人,对关系的认知可能会比力僵化、贫乏矫捷性。他们会倾标的目的于把关系中任何一点不兴奋的旌旗灯号,解读为对豪情自己的威胁。他们情感敏感的背后,可能是对本身即将被丢弃、被变节的惊骇和焦炙。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已经无暇去考虑对方的话语和行为是否有其他的原因,而是进入了“战或逃”的状况,要么就地做出激烈的反映,让冲突进级,要么本家儿动疏远对方,想要回避与对方有更多接触。

2. 自我中间(Egocentric)

老是认为其他人针对本身,也可能是自我中间导致的。自我中间倾标的目的较为较着的人,难以接管其他人有和本身分歧的设法。他们对本身和身边人的关系,往往采纳一种抱负化的立场,认为是伴侣就不克不及让本身不高兴,不克不及和本身的设法纷歧致,或是认为本身一起头相处下来兴奋融洽的人,必然是无害的、没有进犯性的。一旦事实与想象相悖,他们就会无法接管实际,陷入无助和愤慨之中,或是但愿去节制对方,让关系回到想象中的样子。

怎么做才能成长更好的人际关系?

临床精力科大夫 Abigail Brenner 指出,当我们感受别人在针对本身时,在遵照直觉做出反映步履之前,可以先对本身、对关系多一些更理性的审阅。她建议人们从以下 5 个方面做出思虑和改善:

  • 去存眷这段关系自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可以问问本身,你很垂青和 Ta 的关系吗?在关系中有了心结,意味着什么呢?你必然要老是把不高兴藏起来,或是在心里默默疏远 Ta,来维持和平的假象吗?若是你把不舒畅的感触感染说出来,会怎么样呢?你们的关系会有什么转变?你必然需要对方赞成、理解你的每一句话,你们的关系才能继续吗?
  • 测验考试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来改变相处中的存眷点。试着去理解对方的感触感染、设法和想要传达的信息。Ta 是不是和其他人也这样交流,而不是针对你一小我?Ta 老是这样,仍是之前都好好的,只不外偶然或比来才说了让你不舒畅的话?也许对方只是没有找到对的体例,来表达和沟通本身的设法;也许,Ta 比来碰到了一些小我困扰,所以措辞才变得没那么注重鸿沟,变得暴躁了起来;也许,你们确实都对彼此有一些不满,可是持久以来,你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体例,来让这些不兴奋的情感浮出水面。
  • 当我们被求全谴责时,别太快下结论。有时辰,我们感觉他人批判、评价我们,是因为我们说了或做了什么,其实未必如斯。有可能对方之所以会这样做,只是因为 Ta 将本身的一些不雅念和感触感染投射到了你的身上。事实上,大大都环境简直如斯:那些让我们感应不舒畅、进犯我们的人,往往是本身心里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未被知足的诉求,从而但愿节制我们、节制对话的偏向。想要改善这种环境,我们需要领会本身感应懦弱的点在哪里,对本身的反映有所发觉。这样,下次再有谁说了什么,让我们陷入情感旋涡时,我们可以有心理筹办,不让本身的情感被对方影响过多。
  • 在你的步履和你本身之间留一些空间。固然看题本家儿的描述,你没有在感应不舒畅后做出感动的行为,好比就地和对方起冲突,但你会比力快地对对方的意图做出判定。若是可以的话,先不要有这样的判定和预设,而是花一些时候,去看一看现实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好比,对方是否跨过了你的鸿沟?你的鸿沟是否足够清楚?除了疏远对方,还有哪些体例可以应对今朝的环境?
  • 当你做好筹办回应对方时,起首要做的,是给对方机遇澄清本身。你可以扣问对方,让对方充实诠释本身是怎么想的,以及 Ta 但愿你可以如何做。细心倾听 Ta 的诠释,这样你可以分辩 Ta 哪些原因是合理的,而哪些只是基于 Ta 的猜测和臆想。告诉 Ta 你之前因为 Ta 说的哪些话而有了如何的感触感染。在良多环境下,对方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本身危险了你的感触感染。别的,在你们彼此澄清、诠释之后,你们也可以配合切磋,今后再碰到此类矛盾时,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

我们需要熟悉到,每小我都是自力的个别。即使是关系很是亲近的伴侣,也无法精确理解我们的每一句话,无法不时刻刻赐顾帮衬我们的情感。而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是有弹性的。我们要许可两边表达心里的真实感触感染,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彼此碰撞、沟通、协调关系。

以上~

Reference:

Brenner, A. (2014). How to Stop Taking Things Personally. Psychology Today.

  • 发表于 2019-04-08 21:59
  • 阅读 ( 91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