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真的会造成胃下垂吗?

秋高气爽,许多同学会选择饭后和家长一起溜溜弯儿,消消食,顺便遛遛小狗。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可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智慧啊!

可是近年来,又出现了“要想活到九十九,请你饭后不要走”的说法,还有人会认为饭后散步会导致胃下垂的发生。这两种矛盾的说法,使小伙伴们无所适从。那么吃了饭后到底应该不应该走呢?

(图片来自网络)

饭后不能立刻走!

从消化道的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肠道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可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

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

在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过程中,吃进去的食物根本来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谈吸收啦。这个时候匆忙起身而走,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图片来自网络)

走了,会怎样?

如饭后立即散步,则血液分布在肢体活动部位,致使消化道供血量减少,除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外,久而久之,就会引发慢性胃肠疾病,或者加重消化道溃疡。

此外,饭后胃部处于充盈状态,即使是很轻微的运动也会使胃受到震动,增加胃肠负担,如果运动幅度较大甚至可能导致胃下垂。

还有,对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来说,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易出现轻微的缺血,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更易出意外。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散步本身也是有益身心的。只是饭后最好还是休息一下,比如静坐30分钟再活动;散步以速度适中,不觉得疲劳为宜,如先慢慢溜达一会儿,然后再加快节奏,否则脏器会承受不了运动的压力;每次20—30分钟为宜,运动量不要过大。

散步十分适合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这些人如果能散步30-6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也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但至少应在饭后过30分钟才开始“百步走”。

(图片来自网络)

Tips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饭后的散步应当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夏季不宜安排在午饭后,因为中午日光强烈,温度高,容易出现中暑等不适,所以最好是选择在晚饭后。

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也不适合饭后到户外散步,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容易引起上呼吸道不适甚至感冒,所以最好选择在家里溜达溜达就好啦。

编辑:胡小雨

(作者:张远超,临床医生,原创作品)

  • 发表于 2017-08-17 00:00
  • 阅读 ( 71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