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丨扇子、瓷枕头、冰窖……古代文人是这样避暑度夏的!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今年的大暑在7月22日降临。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正所谓,“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避暑。

然而现代人可以依靠风扇、空调等现代电器进行避暑,古代在没有电力以及这些电器的情况下,那些文人墨客又是如何避暑的呢?

法宝一:扇子

(图为电视剧《红楼梦》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种方法是用扇子纳凉。古代的百姓最主要的纳凉神器便是扇子,扇子多由竹子编制,称之为“摇风”,又称之为“凉友”。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使用绢帛制成的扇子,相对竹制的扇子摇动起来更加地轻松。

(图为故宫明清扇面,图片来自网络)

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文人墨客,他们则表现得则更有情趣一些,会在扇面上写下诗词,并绘以山水。

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扇面,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下可以数百年不受侵蚀。因此现在我们在很多博物馆里都能看到明清时期留存下的扇面。

法宝二:“凉枕寒床”

(图为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池塘游鸭纹瓷枕,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种纳凉方法则是采用瓷枕头解暑。瓷枕头,顾名思义就是烧制而成的枕型陶瓷。静息状态下,人体的大脑是能量的主要消耗区,消耗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

瓷枕头的表面是釉,耐高温,比热容高,脑袋枕在上面不容易发热,散热还快,因此是乘凉的佳品。

(图为电视剧《神雕侠侣》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而古代的文人墨客,除了使用瓷枕头还会使用一些变种,比如石枕头、玉枕头。

正所谓“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便用玉石枕头用以纳凉,玉石相对于瓷枕,密度更高,湿度更低,冷而不冰,凉而不寒,还可促进深度睡眠。

金庸笔下《神雕侠侣》中的古墓派,便拥有一张寒玉床,睡在床上对人体有健康的功效。

法宝三:冰窖和冰室


(图为梁启超的饮冰室,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种纳凉方式则是冰窖和冰室。冰窖顾名思义,就是在家中设置用于储冰的地窖。前一年冬天将冰块置于其中,第二年夏天便可进去纳凉,饮冰,如梁启超便自称饮冰室主人。

而早在先秦时期在贵族中流行的夏房叫做窟室,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地下室的房间。由于窟室建造在避开日照的地下,内部阴凉,所以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宴会都会在窟室内举办,郑国大夫良霄就经常在自家的窟室里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法宝四:香帐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一种方式便是香帐。夏季除了燥热之外,蚊虫叮咬也会让人心烦,增加人们的活动量进而感到热。古代没有驱蚊水,因此便用蚊帐将蚊虫隔离开。帐内悬挂一些茉莉、兰花,夜晚可沁心脾。

(图为《甄嬛传》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一些人喜欢将香囊置于其中,香囊中装有藿香、薄荷、菖蒲这类的驱虫之物,用于避虫醒脑。《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幼时喜欢在蚊帐中玩蚊子,「留蚊于宿帐中,徐喷以烟,做青云白鹤观」。

(图片来自网络)

除消夏之外,古代文人更重视赏夏,既然不能改变盛夏,那何不调整好心态去体会盛夏之美?

无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是「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夏季的喜爱之情。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怕是今人也有所不及。

编辑:胡小雨

(作者:王维钧,历史学经济学科普作者,原创作品)

  • 发表于 2017-07-21 00:00
  • 阅读 ( 72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