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的身世来由之,杨戬老爹是谁?

从封神榜看,杨戬很有贵族范儿,这贵族范儿不是指自视高贵的假酸气,而是指拥有古贵族的风仪礼貌,因此,他的成长史肯定是有贵族因素的,那么,我接着扒杨戬的身世来由,比如他老爹老妈等人是谁,好搞清楚西游记里夸他的“心高性傲”的来由。

先说说杨戬那悲催的在西游记里和封神榜里都没有被正式提名的爹。

和当今普遍流传的一样,明朝《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祐民忠孝二郎宝卷》里把杨戬的老爹叫做杨天佑,写道:“一段因果,出在確州城。有一人,姓杨名天佑,左金童临凡,受难四十八年。那一日书房正坐,仰面朝天,长吁短叹,怨气冲天,惊动斗牛宫,仙女云华侍长,耳热眼跳,不得安宁。忽然想起,左金童落凡受难,吾今度他去也。”这“金童临凡”显然是宝卷作者给杨二郎脸上贴金用的,因为太平歌词《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和河洛大鼓《二郎劈山救母》里的杨天佑都只是凡间书生,没有神仙身世,后者更说他是东京汴梁人。《河阳宝卷》二郎卷则叫他做杨晋,是山西大同的人。不知道《河阳宝卷》有没有考虑过儿子叫杨戬、父亲叫杨晋其中的犯忌讳问题。如果杨戬的爹真叫杨晋,估计以后杨戬不用写自个名字了,面对自己名字里含有爹的名字,他怎么下得了笔?毕竟古时写到尊长姓名时是要缺笔或以其他字代替的。

虽然清朝戏剧《劈桃山》附和了二郎宝卷的说法,也说杨天佑是金童,还故意强调说是碧云宫的金童转世,但二郎宝卷的作者写作动机是为了提高二郎神的知名度跟流行度,好跟当时借着《伏魔宝卷》和《三国演义》等声望日隆,又因万历皇帝做了个梦而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关公竞争信徒。所以他写作时就给二郎安上了一个他认为不错的身世——金童临凡的儿子!我估计该作者可能是个二郎神庙的有点文化的庙祝或者跟二郎庙有交情的小文化人,所以故意把二郎神的爹拔高。但是,且看看西游记的说法,孙悟空这厮见了二郎神的神气样儿,心下不服,大约是嫉妒这小官儿如此俊俏美貌又傲气洋洋、出口不逊,遂轻薄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注意,这话里对杨戬的爹叫什么、身份是什么,全无交代,如果杨君真是神仙下界,孙悟空当不至于如此嘲笑,孙悟空的重点在于“思凡下界,配合……”可见得玉帝妹子与杨君的这次结合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1、身份不合,一仙一凡。

2、私自配合,即是私奔。

如果杨君是正式受命临凡而和玉帝妹子结婚,那么就如龙吉公主和洪锦结合一样,在手续上是无可指责的,孙悟空也嘲笑不得杨戬,但显然,这两位两样问题都犯了,杨君压根就不是神仙,非但不是神仙,还是一个身份不够见光的凡人,而倒霉的杨戬就是思凡和私奔两重古人心目中的悲剧诞下的仙凡私生子!所以,“杨君”无论是叫杨晋还是叫杨天佑,杨戬都悲催了!他妈找了一个能让他舅舅家蒙羞的普通凡人书生私奔,实在不值得让心高性傲的人自豪,所以杨戬一听此言,当即就恼羞成怒大打动手鸟!

从西游记看不出杨君的结局。此人到底是被镇压了,还是被灭了,还是被放过了,谁也不知,但从杨戬轻松愉快地自称“吾乃玉帝外甥”看,他还真没把他爹身份放在心上,否则,一照面就该自称 “吾乃杨君之子”以父亲血统自豪。但显然,杨戬的爹是让他蒙羞的,而玉帝才能给他一个堂堂正正见得了人的身份,他提也不提他爹,而提他舅舅,把世间流行的“吾乃某某之子”自称换成了“吾乃某某外甥”,让玉帝替代了父亲位置,担任他的真正家长,而那个爹则隐退成为不可提起的耻辱和需要埋没的记忆。

这其间,可以看出他和玉帝之间的仇怨一点也不深,否则他上来就该自称“吾乃灌口二郎真君”,而撇清跟玉帝的关系,以表示和仇人不可两立了。事情的真相要么是他娘虽然被镇压过,但他爹没事,要么就是压人到桃山下的活压根不是玉帝干的,所以他跟玉帝不但没有仇怨,反而因为同仇敌忾而感情亲密。依据二郎宝卷的记载看,杨二郎跑去擒拿孙猴子,原因是猴子不知道为什么发癫了,不在花果山好好蹲着啃水果,而跑去確州城把思凡的杨二郎的妈云花仙女抓了压在昆山下,从东部大海到四川的確州城(《元史?世祖本纪》“詣四川行樞密院來附”),孙猴子这闲事管得够宽的。所以杨戬不恨玉帝完全有道理。不过,西游记显然并没有采取孙悟空压二郎神的妈而二郎神复仇这个说法,让他们俩个这时候才初次认识对方,并无前仇。

但从西游记来看,就算把杨戬的娘压在桃山上的真是玉帝,显然这仇怨也早就解开啦。杨二郎对他的爹娘显然没有央视版宝莲灯里那么推崇,否则绝不会把舅舅当成他家男方血脉关系代表,在这种通常须得报出自家亲属长辈的名头给自己长脸、夸耀血统的场合提起的。所以,杨君,在你儿子眼里,你确实是个该隐藏的耻辱,要靠敌人才能被提起啊!

何以故?并非二郎不孝,而是因为——无论古代现代,当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都不是什么好名声哇!更何况,按古代的伦理,不告父兄嫁娶,就是私奔,思凡下界而私配,又是违背君主,虽然乡下单身汉们看这种颠倒伦理的剧目很开心,但身为当事人,那就是极其严重的罪名——不忠不孝,逆德背伦,堪称家族耻辱,而耻辱的结晶——那个儿子,身为私生子出世,哪怕过的再光彩,也是见不得人,提不得的。与其一次次提起自家爹娘,让自己被一次次嘲笑,还不如一开头就拿一个见得了人的亲属名号出来震慑对方,只要对方不是不知趣一定要跟玉帝和杨戬为难,就会知难而退,不再深究根底,否则,就算杨戬做了光光辉辉的神仙,也禁不起人家每次听到他爹娘名字就想起他家那私奔思凡、生私生子的不光彩事,再次发出嘲笑来刮他脸皮啊!

想想,裴元庆、李元霸、吕布等人上阵第一面,哪个不是自豪得意地报出父亲名号,而杨戬只能报自家舅舅名号,才能避免丢人,这是多么地悲催!杨君显然没能给他儿子以自豪之处,更不可能教养出封神榜里那镇定自如而充满贵族教养的杨戬,更不可能让杨戬在西游记里恣肆着心高气傲的底气,他只是杨戬人生中的隐退者,一个不可在公开场合提及的耻辱和隐藏的名字罢了。这种父子关系,也使杨戬的心态多少有些不平衡,才在战场上失态,实在是他的软肋一根呀。

关于杨戬老爹的第二个疑问,李冰是他爹吗?

《宋会要》和高承《事物纪原》、朱熹《朱子语录》等书都说李冰是二郎神父亲,《宋会要》卷1237“郎君神祠”条曰:“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庙广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昭)[诏]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命去王号,至是军民上言,神尝赞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应感公。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高宗绍兴元年十二月依旧封昭惠灵显王,改普德观为庙。旧号护国灵应王,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赐普德观额。至是〔宣〕抚处置使张浚言:真人之号,悉从仙仪,非威灵护国,血食一方之意。于是有诏改封焉。六年四月,加「威济」二字。二十七年九月,加封英烈昭惠灵显威济王。”高承《事物纪原》卷载“元丰时囯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会要》所谓冰次子郎君神也。”朱熹《朱子语录》则以其学术威望为此事盖棺论定:“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

但这种说法没有被封神榜和西游记采信,封神榜说而二郎神叫杨戬,西游记说二郎神姓杨,《神仙列传?灌县》则说灌口二郎只是认了李冰当干爹,协助他治水。由于李二郎神和杨二郎神都住在灌县灌江口,有同样的封号,都有哮天犬、三尖两刃枪以及鹅黄袍等,可以确认为一人,但西游记中的杨戬显然没把李冰当亲爹,上阵自报名号也没介绍“吾乃李冰之子”。

蜀人其实对李冰不怎么买账,历代二郎神的崇祀也都是“以子掩父”,二郎神雄踞大殿,位在李冰之上。考虑到都江堰很可能修筑在三星堆时代,所谓太守李冰到底是古蜀王还是秦国派出来混淆视听的探子很难证明清楚,清朝二王庙的主持王来通道长刊印的《灌江备考》干脆说二郎神是古蜀王蚕丛的后代,因此也有纵目,把李冰的重要性省略了。毕竟,最早提到李冰的史记对李冰一笔带过,和太史公写郑国渠时大书特书的风格迥异,李冰其人的存在到底是真有,还是秦朝为了获得天府之国都江堰的地利而制造出来、取代蜀国本土神祇的一个虚假说法呢,今天已很难考证,但二郎神的纵目和蜀国人对二郎神古以有之乃至于连蜀王孟旭都要极力打扮成二郎神来博取民心的热衷劲,这位二郎神很可能真实身份压根不是李冰的二儿子。

如果承认封神榜和西游记的说法,那么只能解释成杨戬一度拜了个干爹李冰。封神榜虽然对杨戬的身世一字不提,但在其他地方透出了杨戬身世别有猫腻的线索,比如各位圣人对杨戬的特别关照和龙吉公主对杨戬的态度等,西游记则直接点出他是玉帝妹子思凡所生,来历特殊,所以在中国古代神仙传里压根排不上号明显只是凡人的李冰不可能是杨戬的老爹了,杨戬的贵族教养和心高性傲自然另有所出,那是来自天庭的高贵血脉和身世教养。

  • 发表于 2017-04-23 00:00
  • 阅读 ( 130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