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软件升级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对于之前已经申请过软著的软件,升级后的软件还需要重新申请软著,这是许多著作权人都忽略的一件事。
在申报方面,升级版本的软著和初级版本的软著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1)企业申报
首先,申请人是企业的名义,申报升级版本的软著,申请人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2、软件升级后的差异说明
3、软件升级后的用户手册
4、软件升级后的部分代码
5、软件前版本的登记证书
6、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副本
(2)个人申报
其次, 申请人是个人的名义,申报升级版本的软著,申请人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2、软件升级后的差异说明
3、软件升级后的用户手册
4、软件升级后的部分代码
5、软件前版本的登记证书
6、申请人的正反面身份证
(3)多人申报
再次,当申请人为几个人同时申请,申请升级版本时,由之前的几个人变为单独一个人独立申请升级版本的软著,在准备材料方面,除了上述需要的材料外,还需要一份授权书,授权书的内容写明初级版本的几个著作权人授权该个人独立开发了该软件的升级版本,并独自享有该升级版本的全部权利。另外还需要再提供授权的几个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编辑:一休知识产权,有问题欢迎留言。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需要的资料: 1、 软件的源代码 2、 软件的说明书 3、 申请的身份证明(即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或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4.代理委托书 30个工作日左右下证书
···································^^····································
办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基本流程: 1.网报 2.准备相关材料,打印,盖章,邮寄 3.交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4.受理缴费(有问题的话按要求修改直至受理) 5.二审(有问题的话会发补正通知,按要求修改,直至通过) 6.公告出证,一般在官方网站公告3工作日后出证,一般是受理之日起30工作日出证。 软件著作权登记需要提供的材料: 1.软件说明书 2.软件部分源代码 3.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个人为签字,公司为盖章) 4.身份证明文件(个人申请为身份证复印件签字,公司申请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盖章) 5.其他根据情况需要提供的材料
···································^^····································
可以登录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网站上进行注册登记,按照网站上的要求和流程填写相关表格提交,自己进行登记,费用较低。也可以委托当地的代理机构进行代理。
···································^^····································
、办理流程 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文件--→缴纳申请费--→登记机构受理申请--→补正申请文件(非必须程序)--→取得登记证书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12月6日上午,在第二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会议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宣布:为激励青年科技人才继续服务于环境监测大业,今年首次设立环境监测青年科技人才奖,对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表现优异的青年才俊予以嘉奖。
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严格程序,最终10位同志从32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他们是马广文、邓力、刘烁、陈多宏、陈楠、罗勇、金小伟、姜晟、秦迪岚、贾立明。以下是2018年度环境监测系统10位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广文
马广文,生于1980年,博士,现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他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保公益项目课题、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国际合作等项目近30项,曾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个人排名第二)、原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表现突出个人”,发表SCI、E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著作7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在西宁市环保局挂职期间被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共青团青海省委评为“来青服务优秀博士”。
邓力
邓力,生于1979年10月,正高级工程师,现任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室(预报中心)主任。她从事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及科研工作16年,主持或参与科技部、环保部等国家重大课题40余项,国标、地标制订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曾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先进工作者,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环境监测技术标兵、十佳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多次在重庆市环境监测技能大比武中获得一等奖,并代表重庆参加全国第一届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取得了个人、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是西部十二省市中唯一进入全国前十名的选手。
刘烁
刘烁,生于1985年1月,现任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甘肃省环保系统里的人都夸她是“环境监测系统的花木兰”“环保战线的穆桂英”!她是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30多年来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先后获得了“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等殊荣。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实现‘绿水青山’的事业中,我们环境监测人站的是第一班岗”。 在常人看来高不可攀的烟囱上,在刺鼻难闻的污水旁,在十万火急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现场,在危机四伏的地震和泥石流灾区,刘烁如同铁梨花般坚守在环保防线上,绽放着最美的青春。
陈多宏
陈多宏,生于1979年8月,博士,现为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他曾主持或作为重要技术骨干承担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10 余个,发表或联合发表论文约90 篇、专著5部、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专利1项;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 6 项,入选原环保部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青年拔尖人才”;在空气质量区域监测、来源解析和预测预报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与团队成员一起建立了广东省PM2.5污染快速来源解析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业务化运行技术体系,支撑了“生态环境部华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联合会商和联合预报工作,为珠三角地区在全国重点城市群率先实现PM2.5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以及广东省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楠
陈楠,生于1981年10月,博士学历,现任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环境监测室(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控预警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她牵头组建了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建立了湖北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开展大气排放源清单的建立和源解析工作。她参与了20项科技部、湖北省科技厅、环保厅和监测站的科研课题,6项环保部标准及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曾发表包括SCI、中文核心期刊在内的科研论文20篇,参与4本专著编写,获得3项软件著作权。她在2015年度入选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2016年度入选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度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8年度获国家环境监测青年科技人才奖。
罗勇
罗勇,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大气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及相关科研工作。他先后承担江西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项目(一、二期)、江西省环境空气质量手机发布APP、全省大气移动监测系统等大气污染防治支撑技术手段,先后参与或主持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江西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2015年,入选全国环境监测“三五人才”。
金小伟
金小伟,男,1985年,现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博士,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标准首席科学家团队专家。他主要从事生物监测与评价研究, 同时开展污染物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研究,曾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S&T等SCI期刊发表23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70;合作专著6本,申请专利4项,参与编写行业标准/指南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他还担任《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编委,《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编委,《生态毒理学报》编委,《中国环境监测》2018年第6期“水生生物监测与生物完整性评价”专刊执行主编。
姜晟
姜晟,生于1983年10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硕士学历,现任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部部长。近5年来,他主持科研课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6项、地厅级研究项目2项。2016年因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获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通报表扬(个人);2011年、2013年先后获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2016年获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已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与编写专著2本,在省级层面独立完成了太湖蓝藻遥感监测、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近岸海域浒苔遥感监测、大气能见度遥感监测等4项环境监测新方法研发,大幅拓展了生态监测的业务领域,在今年主导的“江苏应用卫星遥感强力支撑生态保护红线区环境监管”成功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秦迪岚
秦迪岚,生于1980年,200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总工程师、湖南省公共卫生环境检测行业协会专家。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痕量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流域水污染控制与土壤污染风险评价,曾主持或参与了国家或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编写了《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上册(第四版)(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湖南省环境监测优秀技术论文集》(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等书籍;曾获原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6)、“国家环境监测技术骨干”(2015)。
贾立明
贾立明,生于1980年,硕士,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工作15年,现为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中心室主任、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与评价”省级领军梯队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跨界河流污染模拟与监控重点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他多次被评为生态环境部专项先进个人、黑龙江省环保厅直属单位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获得省级科技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三等奖1项,地厅级科技奖2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40余篇。
来源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编辑 | 环小云.环评互联网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内容!
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往期回顾
关于验收,你的项目你做主
首发 | 大气估算模型Aerscreen-DOS版培训教程
『环评总量』前置首次入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狂欢!环境部一次性公布88家环评资质延续审查结果
风说大气 | 2018版大气导则修订背景与主要修订内容
软件 | 大气辅助预测软件EIAProA2018
教程 |『验收报告』去哪里公示?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2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长按上方二维码听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