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软件测试六年的一些感悟 用什么软件可以测试手机的性能?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软件测试六年了,从毕业到进入外包公司外包给微软做软件测试, 到现在加入著名的外企。六年的时间过得真快。长期的测试工作也让我对软件测试有了比较深入...

我做软件测试六年的一些感悟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软件测试六年了,从毕业到进入外包公司外包给微软做软件测试, 到现在加入著名的外企。六年的时间过得真快。长期的测试工作也让我对软件测试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测试的心得,如有错误还请批评改正。

软件测试人员应该居安思危

每当经济不好,公司业绩不好的时候,公司都可能进行裁员。首先裁的就是测试人员。因为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容易被替代,招起来也比较容易。公司往往先拿测试人员开刀。


身为测试人员,虽然我们平常的工作大部分都比较安逸。但是千万不能温水煮青蛙。应该自强不息, 要像开发人员一样, 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这样就算被裁也能很快找到新的工作。


测试人员应该比开发人员更熟悉业务需求

测试人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测试用例的设计上。要设计出全面,覆盖广的测试用例,需要测试人员对自己所测试的项目的业务需求非常熟悉,甚至要比开发人员还要熟悉。


如果是测试银行系统,通信行业,或者ERP软件。这些业务知识非常有用的,学习起来比较有激情。


要做到精通业务需求谈何容易。


  • 要熟读功能需求文档, 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去和PM确认。
  • 把自己当成最终用户, 经常使用自己所测试的软件。模拟用户的行为。
  • 熟记软件的每个功能。


假如倒霉碰到一些又没用,又繁琐的软件, 真的是不想去学习它的业务(出了这个公司就再也用不到的业务)


学会如何跟开发人员相处

测试人员必须跟开发人员密切合作, 所以跟开发人员搞好关系是相当重要的。


1. 和开发人员成为朋友。

熟悉了干啥都方便

2. 不要打扰开发人员。

看到开发在聚精会神写代码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打扰人家。写代码需要集中精力,如果被打扰,就会中断思考。


3. 集中问问题。

把需要问的问题都总结起来, 集中起来问开发,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4. 写好Bug,不被开发人员烦。

如果开发人员看到一个Bug 描述不清楚,还无法重现,他肯定会骂测试人员。所以测试人员一定要写好Bug,描述精确,简洁,没有歧义,详细简洁的重现步骤,加截图。


测试人员应该懂一些基本的编程

你的产品是用java开发的,那测试人员应该有java的入门知识。你测试web程序,你起码要了解HTML,CSS, Javascript, Jquery吧,否则你测了一两年web程序,都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做的,悲剧了吧。


只有懂代码你才能和开发人员交流,不被开发鄙视。


测试人员搭建开发环境

产品的代码是最好的学习资料了,我们不能总跟在开发屁股后面做测试,不能老是等开发build一个版本后,我们就测试这个版本,开发check in了什么代码,测试人员一点都不知道。偶尔我们应该了解下产品代码是怎么设计的,了解下开发人员是如何修复bug的。说不定编程水平高了,还能帮开发做code review.


使用源代码工具把产品代码check out到本机。经常看看代码,经常看看开发修复bug时候提交的代码。


写文档是测试人员的核心能力

我记得我以前的test lead说,之所以她能当lead, 是因为她很会写文档发邮件。写文档需要总结归纳的能力,还要逻辑清晰。她非常擅长分析几十页的Spec,写出几十页的测试计划。她还非常擅长汇总测试报告。每天将完整,清晰,漂亮的测试报告发给各个组, 让公司所有的人都能清晰的看到测试组的工作。


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总结出很多文档,比如,”New hire checklist”, “on boarding traning”, 测试工具使用的文档,等等。


测试后期应该做两天交叉测试

交叉测试,就是指两个测试工程师,互相交换下测试的项目。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1. 有利于找出bug, 测试工程师测久了自己的项目,容易形成眼盲。会对一些Bug熟视无睹。

2. 有利于知识和业务共享,避免人员离职,请假,造成无人测试的情况。

3. 测试思想不一样,可以互相找出很多问题


测试人员的瓶颈

手动测试工作做个两三年,基本上就能掌握测试需要的大部分知识,如果没有爬到test lead的位置, 很多人就感觉到发展瓶颈了,每天重复测试,学不到东西,很快就会对测试工作失去激情。

学不到东西,技术水平低下,是测试这个行业最大的毛病。

如何突破瓶颈?我也不知道。


尽量实现自动化

一点要抽时间尽量把自己的测试工作实现自动化,可以节省测试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可以避免老是重复测试。


自动化测试VS手动测试

现在很多公司招测试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好公司招senior QA,都要求5年工作经验以上,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有丰富的自动化测试经验。当然自动化测试的待遇也会比手动测试好很多。


自动化是趋势, 只会做手动测试的人,以后肯定会失去竞争力。


自动化测试的技术和开发用到的技术相差太远

以前很多同事想由测试转开发,现在几年过去了,还是没转成,他们原先想利用自动化测试的技术积累,转去做开发。哪知道自动化测试用到的技术跟开发用到的技术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


测试转开发?难

努力学习编码,然后用于测试,才是正道


做测试最郁闷的是无法听懂开发人员讨论技术

有时候跟开发人员一起开会, 会议上开发人员都热烈讨论。而我做为测试人员基本上听不懂这群开发在说什么,根本插不上话。很多会议我甚至都没说过一句话。


优秀的测试人员非常稀少

想把测试做好非常不容易, 优秀的测试人员需要很广的知识面,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但要和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打交道,还要跟其他组的人交流)。丰富的测试经验,对测试工作有极大的热情, 耐心。还需要测试人员有丰富的业务知识,还要会写代码。

代码写得好的人,肯定就不会做测试,而是做开发去了。


大部分的测试经理都是会敲代码的

我发现我的几任上司都是会敲代码的。他们既能开发又能测试,啥都会,能给手下的测试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假如一个测试经理啥技术都不懂,对内hold不住手下的人,对外其他组的人不鸟你。

转载自:6tt.co/mQ2s

·······································································

用什么软件可以测试手机的性能?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360

···································^^····································


现在多数人是用安兔兔!

···································^^····································


安兔兔评测,反正都是些不靠谱的东西

···································^^····································


360手机鲁大师

·······································································

蓝宝石RX 590 8G 超白金极光特别版测评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自16年6月AMD在台北电脑展发布GCN 4.0(北极星)构架以来,GCN 4.0(北极星)构架已经伴随我们度过了第三个年头,而北极星构架最新的显卡— RX590在今年双十一附近悄然登场,最近有幸拿到一张蓝宝石 RX 590 8G 超白金 极光特别版,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RX 590的表现如何。



    说起RX 590 不得不提到AMD此前发布的同构架的产品,RX480和RX580,而这次的RX590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作为RX480的第三款马甲卡发布,但是与RX480来说性能差距很大、核心频率大幅提升,可以说两者之间也不只是套了一个马甲这么简单了。

 

一、外观


    外观部分,与RX 580 超白金极光特别版完全一致,采用蓝白配色,两个双滚珠轴承9CM透明蓝光风扇,双风扇的经典煤气灶设计也得意延续。



    背板设计也与580 超白金保持一致,两者也只是配色有所不同,搭配高强度背板,可以有效分担显卡PCB压力防止PCB变形,也可以辅助MOS管散热,当然也可以把显卡的颜值提升一个档次。

 


    显卡顶部的蓝宝石LOGO与上一代一样支持RGB,两根8MM热管也是呼吁而出。



    供电方面与蓝宝石RX 580 超白金一样保持了8+6的供电,耗电方面对于上一代没有较大增加,具体将在后文测出。



    蓝宝石特色的风扇快拆设计也得以保留,根据风扇型号,判断与上一代一致。


 

    在实际上机后,像不像一个发光的煤气灶,还是蓝色火焰的(可燃物充分燃烧会出现蓝色火焰),顶部LOGO默认蓝色,变色需要使用软件调节。


关灯,并调低相机光圈后。

 


二、拆解


    拆解部分比较简单,拧下背板的全部螺丝就可以完成拆解,通过与蓝宝石RX 580 超白金对比发现PCB部分布局和用料完全一致,显卡核心封装也一致,但是两款显卡之间最大的区别也就在这显卡核心上,虽然看上去一样,但是却截然不同。



    RX590采用12NM制造工艺,与RX580采用的14NM制造工艺存在比较大的差别,通过12NM制造工艺制造的显卡核心具有更大的超频空间、更低的功耗、更低发热,而这次蓝宝石 RX590蓝宝石极光特别版的核心频率就达到了1430MHz,在高负载情况下可以达到1560MHz,而相同构架的蓝宝石RX580 超白金却只有1340MHz,可以说RX 580就算超冒烟也达不到1560MHz的频率,12NM制造工艺的优势就得以体现。

 

    黄色桌面为蓝宝石 RX 590 超白金 极光特别版,蓝色鼠标垫为蓝宝石 RX 580 超白金。



    显存方面采用的是镁光的GDDR5显存,单颗容量1G,共8颗组成8G显存,显存也预超至2100MHz,等效显存频率达到8400Mhz,相较于公版RX590提升400Mhz。



    散热方面也与蓝宝石580超白金保持一致,散热翅片重量在431G左右,可见在一样的散热,更多的供电、更高的频率下温度却控制的一致,也能体现出12NM制程的优势。



    散热规格方面也与蓝宝石 RX 580 超白金一样,采用了2根6MM热管+2根8MM热管的散热,同时采用了回流焊,热管镀镍等工艺制造。

 

三、游戏测试


    测试部分,使用上图配置进行测试,其中CPU超频至六核5.0G电压1.3,内存超频至3333Mhz。


    系统盘使用海康威视V110 240G,游戏盘使用 建兴T10 PLUS 512G ,驱动使用AMD官方最新18.11.2版本,测试环境温度为18度,显卡为出厂设置。


    本次测试中使用的蓝宝石 RX 580 超白金测试数据采用上次测试的结果,上次测试采用的驱动版本为18.10.2,室温为22度。



    首先看看GPU-Z的对比,可以看到蓝宝石RX 590 超白金 极光特别版的显卡核心频率高达1560Mhz,显存频率为2100MHz(等效8400MHz),在关于核心性能的像素填充率和纹理填充率两项参数中,RX590相较于RX580提升14%,显存带宽提升5%。而核心大小、晶体管数都保持一致,仅仅是12NM制程带来的提升就超过了10%。



    测试部分首当其冲看一看娱乐大师的跑分,单显卡成绩达到了20.2W分,接近20.3W分,而上次蓝宝石 RX580 超白金分数为179160,相对提升11.7%。



    Cinebench R15测试显卡成绩为175.46FPS,表现很不错,就是在参考中居然打败了1080TI,有点不可思议,最终结果可能有偏差,仅供参考。

 

四、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部分,选用了三款游戏,使命召唤12 僵尸模式Der Eisendrache、英雄联盟 极地大乱斗、绝地求生 训练场、绝地求生 艾格伦,期间使用游戏加加进行检测,所以这里直接放出游戏加加的记录结果,另外上次发出后微信压缩图片,导致基本看不清楚,所以这次特别制作了一个图表。


游戏画面设置如下:


英雄联盟:3840X1080分辨率 无边框全屏 全最高画质 开启抗锯齿 色盲模式

使命召唤12:3840X1080分辨率无边框全屏 最高画质 影片级SMAA T2X抗锯齿

绝地求生:3840X1080分辨率 无边框全屏 高画质 最高抗锯齿

 

    因为游戏加加是通过计算平均数据,并没有提供最高值和最低值,这里再补充下游戏过程中的一些数据。


    使命召唤12 现代战争2:记得在之前的580测试中,在高画质模式,SMAAX1抗锯齿的情况下能够稳定维持在比较高的帧数,所以这次测试直接吧画质设置为全最高,意外的保持在70帧以上的帧数,只是游戏过程中稍微有一点点的画面撕裂,整体很流畅。整个游戏过程中基本显卡维持在75度左右,不过游戏加加记录的平均温度为63度,显卡占用也较低,估计是在进入游戏之前的加载过程也计算在内了,对结果有一些影响。



    英雄联盟: 英雄联盟的测试中,选择的是我比较喜欢玩的大乱斗模式,相较于使用最多的峡谷优化会差一些不过对于测试影响不大,都是用了这张地图作为参考。


    对于LOL,不论是580 2048SP还是580 8G 还是590 8G 似乎都完全没有发挥出显卡的全部实力,都是藏着掖着。


    游戏中因为场景的不同帧数也有比较大的变化,在出生点帧数最高可达320帧、桥中间团战时帧数会下降到180帧左右,存活和死亡也会有100帧左右的差别,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通过对显卡占用率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认定AMD的显卡对于这类对配置要求不高的游戏基本上都比较好的维持了游戏体验和针数之间的平衡,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无意义的计算,从大范围来说,也节约了不少电力。

 

    绝地求生:在上次的580测试中基本上两张图的平均帧数之类的都是比较相似的,不过这次对于590的测试中两张图的平均帧率出现比较大的差别,两次测试的画质区别也是比较大的,580的测试中采用的是全低画质、低抗锯齿,而590测试中则改为全高画质、最高抗锯齿,两种画质下保持了相似的帧数,但是画质却有较大的提升。


    不过送快递过程中帧数的浮动还是比较大,天空、跳伞中帧数可以突破100,落地后场景不同帧数也随之变化,基本上维持在60~90之间浮动,还算比较流畅。



    功耗方面,相较于580整体多出了50W左右的功耗,对于电源的需求有一些些提升,相对来说质量过硬、靠谱的额定450W电源就可以带起R5/I5+590 8G,从长远考虑建议预算充足的朋友还是在电源部分留有一定的冗余,最好选择额定550W的电源。

 

    烤机部分,因为甜甜圈并不能把显卡性能压榨干净,这次测试中也使用了FurMark进行烤鸡,但是最终的温度还并没有大型游戏的高,所以这次就不放出甜甜圈的烤鸡结果,转而根据游戏中散热的表现进行分析。


    根据游戏中的散热表现,基本上可以说和蓝宝石 580 8G超白金比较相似,可能略微差一些。

 

 

五、总结


    这次的测评基本到这也就要结束了,最后来一个总结,RX590算起来也是AMD的三朝元老了,经历了2次重造,深度挖掘了GCN4.0构架的潜力,似乎也要挖掘到头了,RX590相对最初的RX480提升也超过了30%,对于RX580也有显著的提升,而AMD的RX X80系 也一直是2000元这一档次拥有不俗的性价比,这次的RX590相当于加量不加价,甚至还降价了,AMD方面也是诚意十足(只是你国内还是不送单机大作)。


    显卡本身来说,除了核心和RX580不同之外,其他的可以说是照搬照套,不过好处是可以节约重新设计开模的成本,成本低了自然能腾出空间进行降价或者是活动了,厂商如果可以把这部分节约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我倒觉得这样也无妨,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产品。


    得益于12NM的制造工艺,使得RX590能够在更高的频率、更高的功耗下,发热却没有大肆增加。


    对于购买方面的建议,这张卡已经满足了1080P下最高画质流畅运行绝大部分的单机大作,2K分辨率下大部分游戏可以最高画质流畅运行,适合整机5K预算左右的朋友。

 


    红军来袭~~~接触了这么多AMD的显卡,还是最喜欢蓝宝石 RX VEGA 56 8G 白金版。




    欢迎关注B站@翼王,@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渐缜JZ,@DDAA117!

  • 发表于 2020-11-19 16:45
  • 阅读 ( 459 )
  • 分类:软件测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