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臂力拉不开古人的战弓?真是这样吗?

在很多小说演义甚至是历史记载、考古资料中,古代士兵所用弓的拉力都非常变态,动辄以石、钧来计算。折合成今天的重量单位,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比如《吕氏春秋》里面,就记载了“齐宣王挽弓”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战国时期的齐宣王喜欢射箭,所用的弓不到三石,但是身边人都拍马屁,说他用的是九石的强弓,全天下只有齐宣王能用。直到齐宣王死,他也不知道自己用的其实只是三石弓。

▲齐宣王就是民间传说中丑女钟无艳的丈夫

这个故事背后的哲理,咱们就不多说了,但是说明一点,在先秦的人看来,能开三石弓不算稀奇。按理,当时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三石为三百六十斤,当时一斤约为250克,三石折合一下也有今天的180斤,折合一下大约是200磅,放眼全球,几乎没人能拉得动。

▲开弓200磅的神人,因此创造了当代的世界纪录

当然,这是个寓言故事,咱们不必认真。但是在很多史籍记载中,弓的拉力也相当变态。

比如《新唐书》里的张士贵、王忠嗣,用的弓拉力为一百五十斤。唐代一斤约为660克多,折合一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斤,220磅。

▲唐代壁画中持弓矢的武将形象

《宋史》载,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北宋后期一斤为640克,这么一算,另外,宋代经常召集各地可以开两石弓的人进京充当卫士,宋代一石究竟多少说法不一,即使按最低的92.5斤(宋代斤)计算,两石弓的拉力也将近今天的240斤。

▲宋代禁军弓箭手

对于这些天文数字,有的人认为中国史籍记载夸大其词,不可信;有的人认为是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了退化,体能不如这些古人。

其实,这都是因为古人测弓拉力的方法和今天不同所导致的。我们今天测弓拉力,是将上弦后对弓弦施加力,测出这个力的大小作为弓拉力的读数。然而,这种测力方法直到明代才见于记载。之前的测法,并非如此。

▲明代《天工开物》中,测弓拉力的插图

《周礼注疏-考工记》中,汉代学者郑玄曾经做注解,简单记载了古人的测力方法:

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

也就是说,古人测弓拉力的时候,是没有上弓弦的。具体的方法,今天已经无从知晓。

但是通过明代复原宋代神臂弓的拉力数据和记载的宋代神臂弓拉力数据做对比可知,明代以前的弓拉力数据,普遍比明代大一倍,需要换算后再将数据折半才行。

有个记载可以作为佐证:南宋兵书《翠微先生北征录》曾记载,箭头三钱重、箭身十钱重的箭,要用拉力“一硕”的弓去射。以此书前后文可知,一硕即一石。宋代一钱大约四克不到,折算下,这样的一支箭约51克重。

▲小彩蛋——《清明上河图》中使用木制长弓的宋代乡勇

箭重和拉力是有关系的,拉力增加,箭重也要增加,箭如果过轻,则发射时作用在箭身上的能量少,作用在弓身上的能量多,会影响弓的寿命甚至直接导致弓的损坏。

一般来说,今天的最低标准是每磅拉力七格令,折合成常见的单位差不多一斤拉力的弓配半克重的箭。而战弓要想发挥更大的效能,更需要配重箭。

宋代一石,有的说是九十二斤半,有的说是一百二十斤。南宋初一斤625克,按照九十二斤半计算,是今天的五十七公斤,125磅。按照一百二十斤算,是今天的七十五公斤,165磅。折合一下,分别为每磅6.4格令和每磅4.85格令,均远低于今天的最低配箭标准。

合理的推测,应当取一石一百二十斤,165磅,折半为82.5磅,折算下是每磅9.7格令,这样的配重是非常符合战弓需求的。

▲重箭的破甲性能好,要对付身披重甲的铁浮屠,必须配重箭

明清两代的测力方法与今天相同,所以记载中弓的拉力也变得“合理”起来。

比如《明会典》记载,永乐年间明军确定战弓制式,拉力分为四十斤、五十斤、六十斤、七十斤四等。明代一斤比今天略重,折合下,大约是48斤到84斤,即53磅到93磅。

到了明代末年,战争频发,情况稍有变化。按明末的《天工开物》记载,战弓的极限为一百二十斤,约合今天144斤,即160磅;最低为56磅。

▲明代《射雉图》中的弓箭手

清代弓箭有很多留存到今天的实物,尤其是故宫珍藏了许多清代皇室成员的弓,部分弓上有关于拉力的铭文或者便签。清代以力为弓的拉力单位,一力为九斤四两(即9.25斤,古代一斤十六两),折合下,一力约为今天的11斤,约12磅。

清代遗留的御用弓箭拉力数据如下:

顺治御用花桦皮弓:七力,84磅。

康熙御用桦皮弓1:十一力,132磅。

康熙御用桦皮弓2:七力半,90磅。

雍正御用桦皮弓:四力半,54磅。

乾隆御用金桃皮弓:三力,36磅。

乾隆御用吉庆锦弓:五力半,66磅。

乾隆御用黑角桦皮弓:七力,84磅。

咸丰御用金桃皮弓:五力,60磅。(没找到合适的图,抱歉)

另外,清代武举考试实射弓拉力为:骑射三力,即36磅,步射五力,即60磅。当时军队所用实战弓的拉力,也大致在这个区间内,为三力到七力。当然,能开七力以上的人也有,但那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

▲法国人记录的清代武举步射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清代弓大多在拉满三尺(约96厘米)的情况下测力,而今天的测力则是在拉到28英寸(约71厘米)的情况下测力,所以如果要按照今天的标准,清代弓箭拉力的数据还要缩水。

▲今人绘制的清代弓箭拉力曲线图。可见清代八力弓折算为96磅,但是按照今天标准在28英寸下测力,则为72磅。

而且,古代的弓分为实射弓和力弓,力弓即单纯练力的重弓,不能实射。所谓岳飞挽弓三百斤,也是指力弓。古代科举考试,力弓项目的最高上限折合成今天的单位大约是180磅,而且能达到这个成绩的人也并不多见。

▲如今开重弓依然是一种杂技项目

总之,古人作战用的实射弓,在40磅到160磅这个区间内。

那么,今天的人能开多重的弓呢?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自然开不了太重的弓。但是经过系统的训练,今天的人也能够达到古人的水准。

我本人可以娴熟的使用30英寸(约76厘米)拉距下50磅的传统弓进行射准,如果单纯较力,可以开90磅以上。而我的朋友当中,不少专门以力弓为爱好,体力最佳者能开160磅弓,这个成绩放在古代也算惊人了。

古人也是人,今人也是人。虽然说今天的年轻人大多养尊处优,体力不如长辈同龄时,估计也不如大部分的古人。但是只要经过特定的训练,今人也是可以达到甚至胜过古人的标准。假如人类一直在退化,那为何奥运会记录,时不时都会被刷新呢?

注:本文作者冬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发表于 2017-12-11 00:00
  • 阅读 ( 129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