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不传位给女儿或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

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亲手废失落两个儿子,把“李唐”改为“武周”,当作为中国汗青上独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唐太宗李宿世平易近“贞不雅之治”的根本上,励精图治,再创辉煌,把唐朝的繁荣昌盛延续下来,同时为其孙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宿世”奠基了坚实的根本。是以,武则天被后人誉为“刚烈机智的政治家”,是汗青上大有作为的一代君本家儿。

武则天在朝近五十年,而且已“改朝换代”,又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还政于唐”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助汗青资料来进行深切阐发,揭开谜底。

图1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汗青上历代皇帝都很是正视立储(选立皇帝交班人)问题,因为它是国之底子,关乎到国度的长治久安。武则天也不破例,为立储之事迟疑万分,颇费了一番心思。

历代立储,大都遵循封建宗法,传宗接代,立明日为长。然而,汗青上不单立明日、立庶可以矫捷,并且立长、立幼可以变通。可是有一条,帝王易姓就算“改朝换代”,是以,君王立储,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超越这个底线。武则天虽“挟刑赏之柄,以把握全国。政由己出,明察善断。”但她到了晚年,不得不考虑身亡后再改朝换代,若传位不得其人,她的子孙和武家侄儿,以及心腹宠臣,为了争明日夺位免不了互相残杀。汗青的悲剧若是重演,又将是数百家支离破裂,数千颗人头落地。为此,她不得不耿耿于怀。

在武则天的儿女中,承平公本家儿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性格极似其母。汗青上的皇帝固然都是由汉子宿世代相传,而作为女皇武则天敢于打破男尊女卑,又为什么不克不及把皇位传给本身爱女承平公本家儿呢?史乘上记录:“公本家儿方额广颐,多机谋,太后觉得类己,溺爱特厚,常与密议全国事。”可见武则天有过传位于女儿的念头。然而,她不克不及掉臂忌封建宗法标记“姓氏”的羁绊。若传位于承平公本家儿,若是再传,免不了要改姓(公本家儿原先驸马姓薛,后来的姓武)。中国的封建轨制,后代随父姓是不移至理的,随母姓,只是权宜之计。武则天究竟结果解脱不了这个束厄局促,最终不愿立本身女儿为储君。

图2 武则天改乾元殿为明堂

汗青上也不乏由侄儿担当皇位的事例,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认为是武姓,应该名正言顺的当作为“武周”的担当人,曾多方营求为太子,并使人标的目的他的姑母说:“自古皇帝未有异性为嗣者。”(睿宗李旦虽改武姓,终属假姓)。武承嗣的提法完全合适封建宗法,这也使武则天曾有欲立武姓为储的设法。他们鉴于是姑侄关系,大臣狄仁杰、王方庆和李昭德等人的劝谏,提出了与武承嗣之请针锋相对的定见:自古帝王家庙未见有祀先姑者,本朝不成开启先河。武则天称帝而立武氏宗庙,岂能不虑此事。她仍然受制于封建宗法,所以没有立武氏侄儿为储君。

图3 清代《吴郡名贤图传赞》中的狄仁杰画像

从来的贤明皇帝,都要为立储之事几费周折,甚至绞尽脑汁。武则天作为女皇,所费的周折与他人是分歧的,更是大伤脑子,这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人作皇帝的难处。武则天可以或许当上皇帝已经具有必然的偶尔性,而这个偶尔性使她在立储传位问题上更难以决择。

武则天解除了传位给女儿和两个侄子,就只能传于本身亲生的儿子了。然而,儿子是李家的儿女,只能奉李氏宗庙,而不会祭奠武家祖先,武则天为此事始终纠结,踌躇不克不及果决。在李、武姓之外立储是不成能的,策画的成果,只能立儿子为储,把大唐社稷还给李家儿女。

立储偏向已心猿意马,这样又给武则天出了一道难题,储君只有一个,立哪一个儿子为太子呢?

图4 《薛刚反唐连环画》人物图,中为李旦

武则天有四个亲生儿子,太子弘以薨毙,死因不明(史乘说是武则天害死,被迩来研究否定)。太子贤相传是韩国夫人所私生(汗青上没有详考),武则生成疑不被所正视,且已亡。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均被武则天所罢贬,一个废为庐陵王,贬出京城,一个降为皇嗣,处于幽禁地位。就当前形势来看,也只能在这两个儿子中心选立了。

在选择太子的问题上,后党与太子党斗争十分激烈,迎立哪一个为太子,各不相让,甚至兵戎相见。更有张柬之、李多祚等策动“神龙革命”,血溅 丹墀,进行逼宫。杀伐之下,武则天对这两个儿子进行了庇护,显示出了“虎毒不伤子”的母爱。

图5 武则天手迹《升仙太子碑》

然则,两个儿子只能选一个来担当皇位,应该选谁呢?

按理说李旦自被降为皇嗣,改姓武氏,固然幽禁宫里,但未被废黜,应该说是正当的皇位担当人。然而,武则天在后党与太子党激烈斗争之时,考虑到李旦是其进犯的对象,与诸武积怨已深,便密召貶居远州的庐陵王李显还朝,立为储君。李旦审时度势采纳了明智的做法,当即把皇嗣之位逊让给哥哥。武则天对李旦这个小儿子固然猜忌,并且对其家人及翅膀极为不满,却又不忍心杀戮他,是以,李旦躲过了一劫。武则天废李旦而立李显,固然显示了她的伶俐才智和老谋深算,但给她身后造当作“韦后乱政”埋下了伏笔。

图6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海说神聊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李显立为皇儲,李旦平安身退,后党与太子党的斗争获得和谐而宣告竣事,武则天仍对此安心不下,唯恐日后兄弟之间,以及与诸武之间发生意外。是以,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命李显、李旦、承平公本家儿与武氏诸人等,“为誓文,告六合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诡计借助盟誓与神灵,达到李、武两家的相依相安。可见,此专心之良苦。

武则天固然不情愿的把她艰难开创的武周政权亲手竣事,并还政给李唐,这样不单当作全了她的亲生骨血,并且也为本身身后称唐之太后,以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可以或许进入宗庙留得后路,故不掉为分身之策,达到了众望所归的目标。

文:穆炳森

文字由汗青大书院团队创作,配图源于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发表于 2019-08-02 01:00
  • 阅读 ( 87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