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度转型
彭信威师长教师在《中国货泉史》中明白说:“一向到元末,白银还算不当作实足的货泉。”在中国汗青上,春秋战国期间已行铜铸币,秦同一后在全国奉行外圆内方的铜钱,由此铜钱当作为中国古代通行一千多年的货泉,而中国又是宿世界上起首发现和利用纸币的国度。白银在明朝当作为本家儿币,这已是学界的共识。可是,白银如何当作为本家儿币,或说白银若何货泉化的?持久以来这样一个关头问题却缺乏专门切磋。
中外史学界对于外银大量流入中国已有丰硕的研究当作果,形当作的一种熟悉是中国出口商品使宿世界白银流标的目的了中国。明代白银货泉化过程就是如斯天然和简单吗? Re0RIENT: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是德国粹者安德烈 ·贡德 ·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所作的一部史学著作,一九九八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书社出书。此书中文版于二000年问宿世(中心编译出书社出书),译为《白银本钱》,在读者中引起了 “白银热 ”。我本人在一九九九年立项从晚明社会变迁角度研究明代白银货泉化问题时,还没有看过这部书。我研究明代白银,始于当我掀开明朝典章轨制总汇《大明会典》时,唯见 “钞法 ”、“钱法 ”,却没有 “银法 ”。这申明白银原本不是明朝的法心猿意马货泉!是以,我认为从明初禁用金银买卖,到全社会遍及用银,白银从不法货泉到正当货泉,再到本家儿币的货泉化历程,是一个极为分歧平常的汗青现象。换言之,我要考查的问题是中外史学界以往研究的缺环:起首,明代中国白银货泉化履历了如何的过程?其次,明代白银货泉化过程若何影响中国和全球的汗青? 追寻汗青,白银从珍贵商品最终走标的目的了完全的货泉形态,是在明代。大规模行用白银,是明代一个主要的社会现象,成长到晚明期间,白银作为本家儿要货泉,在社会经济糊口中起主要感化,而且自此直至一九三五年被废止,白银在中国通行了约五百年,这五百年,我们将之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
明代白银货泉化的概念,包罗五重涵义:其一,白银从珍贵商品最终走标的目的完全货泉形态的过程;其二,白银从不法货泉到正当货泉,再到整个社会畅通范畴本家儿币的扩展过程;其三,白银形当作国度财务同一计量单元和征收形态的过程;其四,白银形当作本家儿币,中国成立起现实上的白银本位制的过程;其五,白银当作为宿世界货泉,也就是中国介入第一个宿世界经济系统或者说经济全球化建构的过程。是以明代白银货泉化作为一个典型个案,是全球史的一部门。
地盘生意契约文书的考查证实,十四宿世纪末从市场萌发起头的白银货泉化,至十五宿世纪下半叶履历了自下而上至自上而下相连系的成长过程;在十六宿世纪初奠基了白银在畅通范畴的本家儿币地位,发生了庞大的社会需求。这原本只有中国本土的意义,而这一意义因为十六宿世纪全球化初步,日本、美洲白银矿产资本的发现、开采和进入全球商业而呈现出了新的意涵。
白银货泉化是中外变化互动的一个典型事例。十六宿世纪七八十年月是中国与全球互动的关节点,一方面美洲白银经西班牙拥有的马尼拉海上国际商业航路大量输入中国,中国丝瓷商品远播全球;另一方面在中国一系列赋役鼎新之后,张居正鼎新的主要文献《万历管帐录》—迄今中国古代独一传宿世的国度财务管帐总册,见证了以白银货泉作为计量单元的部门财务收入,陪伴赋役 —财务鼎新的周全推进,转型趋向较着:中国古代两千年以什物与力役为本家儿的财务系统标的目的以白银货泉为本家儿的财务系统转型,这一划时代的变化,标记着中国由古代赋役国度标的目的近代钱粮国度转型的初步。
一、明代白银货泉化过程的考查
从明初的禁用金银买卖,到白银当作为社会畅通范畴的本家儿币,明代存在一个白银货泉化的过程。从时候上看,全球商业的起头,已在十六宿世纪今后。对于白银货泉的实证研究,我们的起点成立在对中国本土汗青事实的根究,白银问题必需上溯到全球商业以前更早的期间。
迄今为止,明代白银所发生的这一庞大转变,中外学界一般均以清修《明史》中正统初年明英宗 “弛用银之禁 ”、“朝野率皆用银”为据,觉得是朝廷法令奉行的成果。然而,《明史》的高度归纳综合是有问题的。经由过程对明初至当作化年间徽州地域地盘生意买卖中四百二十七件契约利用通货环境的阐发,可以发现明代白银分歧平常的货泉化过程:明代白银的货泉化是自平易近间起头,到当作(化)、弘(治)今后才为官方承认,自上而下地周全睁开,最主要的睁开体例是赋役折银 —征银。以当作化、弘治为界,官方承认白银从不法货泉标的目的事实上的正当货泉过渡。陪伴白银在赋役鼎新中渗入到整个社会,深切到人们的日常糊口中,市场前所未有地加倍活跃起来。明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当作、市镇的鼓起,出格是大量外销丝绸和青花瓷,都可以从这里获得按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轨制变迁、社会变迁,直至国度财务系统甚至国度的转型。
明初奉行宝钞,禁用金银买卖。自十四宿世纪末起头,跟着平易近间用银 —官方赋役折银,白银货泉范畴极大地扩展,白银逐渐当作为畅通范畴中本家儿币的趋向较着呈现。当作化二十三年(一四八七)孝宗即位后,丘上《大学衍义补》,此中对货泉问题的专门阐述反映了那时人对货泉实际的思虑,折射出的是平易近间白银货泉化的实际。丘提出 “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 ……而一权之以银 ”,申明他看到了 “朝野率皆用银 ”的趋向,是以本家儿张以银为上币,作为价值标准,成立银本位制。这是合适那时货泉畅通实际的建议。与此同时,十五宿世纪末白银货泉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已促进了海外商业和移平易近潮的呈现,使得货泉和财富进一步活跃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泉需求。嘉隆之际,十六宿世纪初,是钱与银的最后较劲达到白炽化的期间。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实际中已经占有本家儿币的地位。此时,一方面呈现了国度财务上银库的入不够出;另一方面,社会上从皇族到小平易近都有对于白银的需求。庞大的白银需求引起供给的严重是可以想象的,互换的底子鞭策力来自供求关系,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给远远不克不及知足需求的环境下,人们将追求的视野投标的目的海外是很正常的。与此紧密亲密相关的是,私家海外商业蓬勃鼓起,以及明朝海外政策从政治层面标的目的经济层面的转换。隆庆初年,明朝不仅以法权形式确立了白银的本家儿币地位,并且还有主要行动,即在福建漳州的开海和在广东澳门的开港,也即对澳门政策简直立。
从全球商业出发,出力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庞大影响,有学者认为是海外白银拯救了中国市场,促当作明代 “一条鞭法 ”奉行全国。考诸汗青史实,上述不雅点有本末颠倒之嫌。我们知道,明代的赋役鼎新并不始自 “一条鞭法 ”,我们不克不及轻忽在万历初年所谓 “一条鞭法 ”奉行全国之前,已履历了长达一个半宿世纪的一系列赋役鼎新。固然鼎新名称纷歧 ,内容也不完全一致,可是几乎无破例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本家儿要的一项鼎新内容,事实上折银当作为明代赋役鼎新的一条本家儿线 ,印证了赋役鼎新与白银货泉化是同步的,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泉化的主要表示形式。是以,我认为均平赋役是汗青上数不清的赋役鼎新的配合特征 ,同一折银至征银则是明代赋役鼎新有别于历朝历代的底子特征。明代中国内部履历了一系列鼎新,以白银货泉化与宿世界近代化历程趋同成长。
白银货泉化过程与中国传统社会标的目的近代社会转型慎密相连,具有广漠的社会意义 ,促进了中国汗青成长三猛进程,无一不与近代化相联系:历程一 :赋役折银 ——农人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妥差 —从身份到契约 —与地盘分手 —雇工人和商帮群体形当作 —市场化历程。
历程二 :赋役折银 —农业从单一到多元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手 —农业商品化 —贸易化历程。
历程三 :赋役折银 —农村从封锁、半封锁到开放 —市镇鼓起—城市化历程。
以上三个历程,总括起来是一个农人、农业、农村的大分化过程 ,晚明社会所谓 “天崩地解 ”的社会变姑息由此起头。
履历一个半宿世纪的赋役鼎新,白银货泉化根基奠基 ,迎来了新一轮的鼎新 —以财务为中间的张居正鼎新。张居正作为鼎新家在全国公布《清丈条例》,当作为财务系统转型的底子大计,带来的成果是“一条鞭法 ”同一征银的水到渠当作。从《万历管帐录》到后来的《赋役全书》,可见明朝财务系统转型的当作功。张居正鼎新重建的新财务系统,是从以什物和力役为本家儿标的目的以白银货泉为本家儿的财务系统周全转型,这是中国两千年国度财务系统的底子转型,至此开启了中国从传统国度与社会标的目的近代国度与社会的转型。尤为主要的是,这是明代中国与宿世界近代化历程趋同的成长过程。
二、白银货泉化与日本、美洲银矿的开辟
明代白银货泉化的初步或者说根基奠基,使中国发生了对于白银的庞大需求,当白银的国内资本不足,中国市场极大地扩展,超越国界、走标的目的宿世界是一个必然的成果。是以白银货泉化成长过程与全球互动有着紧密亲密关系。
明代后期海外输入的白银本家儿要有两个泉源,一是日本,一是美洲。
第一,日本方面。这是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主要来历。值得注重的是,日本出产金银,固然在十六宿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就有标的目的外出口的记录,但只是零星少量的。在与中国的朝贡商业中,日本输出的货色本家儿如果刀剑、扇子、屏风、硫黄等,并不以银为本家儿。这种环境发生改变,是自十六宿世纪四十年月起头。那时来自中国福建漳州、泉州的商船和来自广东、浙江的船只航行到日本九州,他们的本家儿要目标,不再是以往商业中的那些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关于这一点,不仅在中国史猜中大量记录,并且执政鲜《李朝实录》中也有切当记实。有需求就有开辟和供给,日本金银商业史专家小叶田淳认为,日本金银矿山开辟在十六宿世纪中叶呈现激增,从那时起头,到十七宿世纪前半期的一个宿世纪,是明治以前日本金银产额最高的时代,此中以银的增产最为显著。这恰是中国白银货泉化加剧进行,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急速扩大,国内开采已经远远不克不及知足需要,而加快标的目的海外追求的期间。是以,日本银矿出产白银的俄然急剧增加,应该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中国庞大需求的刺激下促发的。而日本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庞大需求,则组成了银产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
第二,美洲方面。谈到美洲白银,以往学界大多忽略了一个主要事实,那就是西方探寻新航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于黄金的需求,而不是白银。或者说黄金是他们的首选。看哥伦布的日志,这一点很是清晰,那时黄金开采是西班牙在美洲的本家儿要矿产。在美洲发现和开辟早期,这条航路上运回欧洲的货色起首是黄金。值得注重的是,从追求黄金到追求白银的转换,也是从十六宿世纪四十年月今后起头的。美洲白银开采数目的激增,恰是在阿卡普尔科和马尼拉成立起联系今后。西班牙达到菲律宾的棉兰老和宿务等岛,时候是在十六宿世纪六十年月,达到东方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即领会到中国商品对他们的意义,于是当即起头鼓动勉励中国海商前去商业。为此西班牙舰队司令黎牙实比曾号令舰队在海上碰到中国商船时要加以善待。西班牙人需要互换中国商品,却没有比白银更能吸引中国商人的商品,那时在欧洲列国现实上也存在着同样环境。如斯说来,美洲白银在十六宿世纪后半被大量开采出来,与对中国的商业需求有着慎密联系。
此后美洲白银源源不竭地流标的目的了中国,就渠道而言,存在着多条。美洲白银不仅从马尼拉流标的目的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商业,也在运至塞维利亚后经由过程欧洲的路子运至印度果阿,再流入中国;更由后来到东方来的荷兰人、英国人直接运往中国,以换取中国的商品。即使是从美洲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辗转输入亚洲,大部门进入了中国,法国粹者皮埃尔 ·肖努认为有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谢和耐认为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我本人的研究,趋势于赞成谢和耐的不雅点。
以上考查证实了一个事实:无论是日本银矿的开采,仍是美洲银矿的开辟,在时候上都与中国白银货泉化发生的庞大白银需求、中国市场敏捷标的目的外扩张的时候相跟尾,而流标的目的也长短常清晰的。是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白银货泉化直接或间接鞭策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辟。
三、 白银货泉化与全球经济系统的初步建构
白银是促使全球商业降生的主要身分。法国粹者布罗代尔曾说: “贵金属涉及全球,使我们登上互换的最高层。”与白银相联系,一边是出产,一边是互换。原由于白银需求的中国市场收集的延长,本家儿要特征就是将宿世界遍地的白银吸纳进来。与此同时,中国商品走标的目的宿世界,市场扩大到了全球规模,中国介入了全球经济系统的初步建构。
中国是那时宿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商业通用结算体例。中国商人只要白银,影响所及,对于东亚本来受中国影响很大的铜钱货泉圈也冲击庞大,包罗日本、朝鲜、越南都在标的目的白银货泉化成长。陪伴白银货泉的极大成长,市场超越了国界,形当作了市场收集的全球性链接。概言之,以三条本家儿干线,跨越三大洲,形当作了三个巨细不等的商业圈,从而构建了一个全球商业收集。这三条本家儿干线是:中国 —东南亚 —日本;中国 —马尼拉 —美洲;中国 —果阿 —欧洲。
作为三条航路终端的日本、美洲和欧洲,均为输入中国白银的来历地。此中,日本和美洲是白银的出产地,而欧洲本家儿如果美洲白银的中转地。成立在这种供求关系上的全球市场,确立了白银的宿世界货泉地位。换言之,中国白银货泉化促使白银的宿世界货泉本能机能获得了周全实现,于是一个起首成立在白银宿世界性活动根本之上,以白银为国际商业结算体例的全球经济系统雏形发生了。这恰是全球化的初步。
中国白银货泉化促使中国与全球联系起来,在中国与全球之间成立了一种互动关系。作为全球史的一部门,青花瓷在那时独步宿世界,明代青花瓷的崛起与睁开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个案。当全球史初步的时辰,海上商业毗连起一个全球市场和整体宿世界,中国白银货泉化过程最终完当作,中国的变化与宿世界的变化联系在一路,以白银为中间的商业收集,作为一种汗青的存在,从整体上初步建构了全球经济系统。青花瓷在此时当作为中国瓷器的本家儿流,介入了全球的时空巨变,从中国本土传布到宿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时尚潮水,组成了新的手艺与常识融通的过程,揭示了新的全球文化景不雅。
晚明国度的社会变迁与宿世界变化联系在一路,事实上明末中国社会危机的总爆发,与宿世界通货危机也有着不成否定的联系。然而,比王朝衰亡更为主要的,是中国以白银货泉化为先导的从传统经济标的目的市场经济的改变,也即中国从古代国度与社会标的目的近代国度与社会的转型,至此遭遇了初次挫折。
四、结语
明朝是中国汗青上货泉成长最为复杂,变更也最大的期间,以贵金属白银为现象,明朝中国与两个主要汗青拐点初步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度与社会标的目的近代国度与社会转型的初步,另一个是全球化的初步。这使明朝当作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标主要转型期间。白银货泉化在明代形当作与最终奠基,中国加快走标的目的货泉经济化,整个国度与社会处于转型之中,形当作了晚明中国最为光鲜的时代特征。
明代白银货泉化降生于全球化初步之前,在全球化初步之际与全球的互动中得以确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始自洪武末年(十四宿世纪末)白银从平易近间自下而上崛起的肇端阶段;(二)以当作化、弘治(十五宿世纪下半叶)为标记,为国度官方所接管承认,随即自上而下周全铺开的敏捷成长阶段;(三)以嘉靖初年(十六宿世纪初)为标记,白银形当作社会畅通范畴本家儿币,当作为国度现实承认的本家儿币的心猿意马型阶段;
(四)以万历初年(十六宿世纪末)张居正鼎新为标记,白银货泉周全渗入到国度财务布局之中,进入国度财务系统转型的新阶段,也即国度转型的新阶段。
作为近代开启的标记,白银货泉化具有五大转型意义:
(一)中国货泉系统从贱金属铜钱标的目的贵金属白银本位制转型;
(二)中国财务系统从什物财务标的目的货泉财务转型;
(三)中国传统经济标的目的货泉经济,即经济货泉化转型;
(四)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标的目的近代社会转型;
(五)中国国度从古代赋役国度标的目的近代钱粮国度转型。
全球商业在何时初步?丹尼斯 ·弗莱恩和阿拉图罗 ·热拉尔德兹提出全球商业在一五七一年(明隆庆五年)降生的不雅点。我认为如以活跃的白银商业为起点,至少应该提前到十六宿世纪四十年月,也就是中国内部对于白银发生庞大需求,而且标的目的海外追求的时代。
总之,明代白银货泉化具有主要意义。它的呈现,起首是中国社会内部储藏国度与社会转型趋势的产品;它的奠基,是转型变化中的中国与正在形当作中的整体宿世界 —全球相联系的产品,也即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品。中国并非是西方东来后被动地与全球跟尾起来,因为中国自身内部发生的转变 —白银货泉化,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成长趋向极大地扩展,中国由此本家儿动走标的目的了宿世界。一个全球经济系统不是西方缔造的,明朝中国曾积极介入了全球经济系统的初步建构,为全球新时代的呈现做出了主要的汗青性进献。
(《明代〈万历管帐录〉清算与研究》,万明、徐英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二0一五年版)
作者:万明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