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遗传,哪些因素在影响你的身高?

你的身高有多高?如果爸妈就不高,后天的培养和努力还有机会长成一个长人吗?实际上,身高这种事,遗传只是提供了一个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到底最终能长多高,则要看后天。简单来说就是——吃得好,睡得饱,运动不能少。

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有俗话说“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网上还流传着身高计算公式:儿子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女儿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所以这身高一定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吧?这个答案只能得70分。

红绿色盲、美人尖、双眼皮、耳垂等经常出现在生物教材中的遗传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而身高则要复杂得多,许多基因同时调控着人的身高,例如英国科学家Timothy Frayling发现了一个基因A,带有AA基因的人平均比aa基因的人要高,Aa基因的人则居于两者之间,但是基因A对身高的影响大约只在1cm的范围内起作用,还有很多其他的基因同时在对身高起到调控的作用。

除了参与控制的基因非常多之外,身高还受到营养、健康状况甚至心理因素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在最终的结果中,遗传因素的影响约占70%,而其中来自母亲一方的影响要略强于父亲一方的,但如果外界因素较为极端——如成长过程中长时间营养不良,则会令外界因素的影响远超过30%。

在身高这件事上,遗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遗传只是提供了一个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到底最终能长多高,则要看后天。简单来说就是——吃得好,睡得饱,运动不能少。

后天的营养、运动、作息等因素对人的身高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众所周知,在二十世纪初日本人身高是比较矮的,但在日本颁布了《营养法》、《学生午餐法》等有益于国民身体健康的法律后,他们对营养十分注意,使国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平均身高也有较大增长。

人体是非常精密而复杂的,身高由许多因素调控着,体内的很多激素都参与其中,而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促进骨骼生长最重要的一种激素,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显著增多,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长个儿。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物质是守恒的,想要个子拔高,营养当然要跟上,身体生长所需的一切能量和原料都来自于食物,品种丰富均衡、钙磷比例合理的膳食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正如前面所说的,身高的增长主要取决于长骨的生长和发育,即骨细胞的增殖和矿物质的沉积。当骨骺软骨生长减缓时,长骨的生长也会变慢,结果使身高增长滞缓。除了要保证充足的能量之外,多食用肉类、蛋、奶、鱼虾、豆类、动物内脏等富含蛋白质、卵磷脂的食物,再加上大量的蔬菜、水果和五谷,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锰、铁、锌、碘等元素,才能为身体的“长高事业”提供充足的“建筑材料”。而偏食、挑食,或过多吃零食,虽然也能吃饱,但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积极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运动会使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使细胞生长分裂变得更活跃。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发育。

值得一提的是,人的身高增长并不是匀速的,学龄前的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是两次突飞猛进的时期,而从每年来看,大多数人在春天身高增长最快,在这些增高的黄金时期,更要注意营养、作息和运动。

过犹不及,不能缺也不能滥

大家都知道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结束,营养不良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所以家长们常常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但一味地多吃而导致了肥胖,却反而也同样不利于长个儿。这事跟遗传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与人体长高的生理过程有关。

真正说到人是怎么长高的,就不得不提到骨骺板。人体增高是由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最主要的是长骨(例如大腿里面的那根股骨)。长骨两端膨大的部分叫骨骺,骨骺上有关节面可与相邻的其他骨一起组成关节,而在骨骺靠近骨干的一端,有一层波浪状的软骨组织,叫骨骺板,就是这一层软骨层肩负着长高的重任。

骨骺板会分裂增殖新的骨细胞,新的骨细胞不断钙化并加入到骨干中,增加骨干的长度,人的身高也就随之不断增长。婴幼儿时期骨骺板的分裂生长非常旺盛,进入青春期后,骨骺板则会逐渐丧失继续生长的能力,当骨骺板全部骨化完,人体就像建筑物再也不添新的砖瓦,也就不会再继续长高了。

在婴幼儿的x光片上,骨骺板看起来是一条较宽的透光带,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逐渐变窄,直到骨骺板完全骨化,骨骺和骨干融为一体,长骨的纵向生长便随之停止。骨骺损伤后可能引起肢体的生长障碍,造成关节畸形或肢体短小。男生骨骺板完全骨化的年龄一般比女生要晚一些,因此往往在女生们的身高已经原地踏步时,男生们还能再拔高一节。

肥胖儿童的青春期会提前到来,这也意味着身高停止增长的日子被提早了。在青春期前,肥胖儿童由于营养好(都过剩了嘛),大约8成的肥胖儿身高都高于同龄人的平均值,但由于青春期早早造访,最终他们的身高则与同龄人没有显著差异,甚至稍稍偏矮。这也就是俗话所说“高小孩儿,矮大人”的原因。

已经成年了,怎么办?

如果已经过了十四五岁,身高增长变缓,但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怎么办呢?许多朋友会选择增高鞋,但其实这是一条下策。

市面上的增高鞋琳琅满目,硅胶、气垫,半掌、全掌,从材质到款式都五花八门,但增高鞋对青少年是很不利的,青少年的骨骼还在继续生长,足骨一般在15-16岁发育成熟,而盆骨直到25岁前后才定型,增高鞋和高跟鞋一样,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人在正常行走时,脚掌和脚跟均匀受力,而加入了增高鞋垫后,脚的角度改变了,着力点前移,容易引起足部疼痛。而脚跟抬起的姿态,会让膝盖在行走时本能地弯曲,如果增高鞋垫超过5厘米,膝关节将承担平时3倍的压力,青少年的骨骼尚未完全定型,长期穿着增高鞋会对膝部骨骼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同时,穿上增高鞋后,为了保持躯体的平衡,腰肌会比平时更紧张,骨盆和脊椎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走路时对躯干和头部产生的震荡也得不到应有的缓冲,时间一长,腰酸、背痛、头疼都会找上门来。

偶尔出席活动或访友时是可以穿一穿增高鞋的,但是要注意尽量避免蹲跪、负重行走或爬楼梯,也不要进行跳跃比较大的活动。晚上回家后应加强足部保健,缓解疲劳。

虽然增高鞋不可取,但选择正确的服饰打扮却能使人显得更修长,看人家利威尔兵长,不是一样玉树临风嘛!

在选择上衣时应避免选择过长、过复杂的款式,简洁大方的短款能起到拉长身段的效果。在裤子的选择上则应避免过于肥大的裤型或过膝的裙子,短裤、短裙、直筒牛仔裤、小脚裤都是显高的法宝,短款的上衣搭配裤腿较细的裤子,就能使人的腿部看起来更修长,整体也就更显得挺拔了。

从颜色上来说,相对而言,艳色比浊色显高,暖色比冷色显高,浅色比深色显高。如果你小巧玲珑,则尽量避免穿着过于沉闷灰暗的色彩,那些亮丽鲜艳的色彩能提升整体亮度,使小巧的身材显得活泼,起到很好的扩大亮化的作用。上下装颜色反差最好不要太大,最好上浅下深,把别人的注意力引向头部或肩部。

而衣物的布料质感也对视觉效果有影响,那么上衣的质料比下装的更为厚重也可以令人看起来更显高挑,而裙子则要比裤子更需要注意避免厚且硬的质感,那样会使人看上去更臃肿。

在花纹图案方面,最好选择带竖条纹图案,但同是竖条纹,细条纹要比宽条纹显得纤细。同样,小格纹要比大格纹效果好,其他的花型图案也是小图案更优。

个子娇小的朋友应该在搭配服饰配件时注意不要夸张腿部,袜子和裙子的颜色对比不要太大,短棉袜和长筒袜都可以令腿部看起来更长,而颜色鲜亮的齐膝袜、中袜则容易凸显个矮的缺陷。配饰也应选择小巧的点缀,而不应用感觉大而重的饰品。

  • 发表于 2014-02-03 00:00
  • 阅读 ( 96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