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值得去申请专利的发明是: 容易被侵权,侵权容易证明。 (关于专利和软件产品,请看另外一个话题“专利对于国内的互联网或者软件创业公司重要吗?” 这里假定公司权衡之...
如何判断是否应该申请专利?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简单来讲,值得去申请专利的发明是:
容易被侵权,侵权容易证明。(关于专利和软件产品,请看另外一个话题“专利对于国内的互联网或者软件创业公司重要吗?” 这里假定公司权衡之后认为值得制定专利战略。)
申请专利的最基本要求是有
新颖性,也就是说这想法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曾公开过。专利律师或代理人可以通过检索进行初步判断,公司也可以自己 DIY。除了外面专家,自己人(比如工程师)往往已经是某细分领域里的专家,直觉可能比检索靠谱,因此可以考虑不做检索。但申请提出之后,专利局的审查员是必须要做检索的。
申请专利有
成本。不仅是金钱成本(撰写高质量的中国专利申请至少约一万人民币,美国的约一万美元),更是管理团队和工程师的时间成本(至少每个专利申请3-5个小时),所以专利投资要尽量划算。
专利本质上类似军火,可以进攻用,或在被人威胁时防御用,比如反诉或要求交叉授权(cross licensing)。有威慑力的专利军火,是那些易于说服法庭判对方停止侵权和/或支付赔偿的专利。
要做到上面这点,首先涉及的发明要有市场价值。换句话说,就是竞争对手需要用该技术,该技术是对方绕不开的拦路虎。
另外,在侵权证明方面,需要对法庭(在美国包括陪审团)有说服力。如果技术太复杂,法官、陪审团、技术专家都理解不了,或难以通过反向工程等方法证实对方侵权,官司就别打了。侵权证明的过程是把专利的每一个技术要素和被告的产品的进行对比,全部都对上了,侵权才成立。
总结:
以上每个题目都是可以展开成几个小时的话题。重点是,如果团队开发出了新东西(可能是产品、系统、方法、流程),就想一想,(1)这发明对行业有多重要,以及(2)如果发明被别人用了,是否容易发现和证明该事实。定期想想这个事,在结论都是“是”的情况下,和专利代理人/律师沟通, 就可以慢慢建立自己的专利组合。创业公司暂时资源有限,可以计划一下,比如最开始几年每年5-10万人民币的预算用于申请专利,未来根据财力和技术创新的节奏增加预算。+++ 专利战略在某些领域,或者说某些技术范畴里面是比较合适的,比如通信,半导体,电子产品,汽车等。从我对于中国的经验来说,最终可以固化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中的技术比较适合采用专利战略。而难以固化为产品,而且变化十分迅速的技术,则即使获得了专利,也难以在实践中加以实施。比如现在互联网领域的各种产品,都是在浏览器上呈现,没有固定的实体,在法律实践中难以确定侵权。但是像ipad之类,可以固化为产品的,则判断侵权容易的多。
专利,从根本上说,属于一种商业手段,这种手段除了我们第一感觉到的技术性之外,应该有其它很多的用途,比如可以通过产品或者公司具有专利来提升公司的形象,可以向银行抵押专利来获得贷款,利用专利来提升公司的无形资产,通过专利来限制竞争对手,给自己产品一定溢价空间,等等。
所以,是否申请专利,不要过于考虑技术性问题,而更应该从公司的商业层面来考虑。 +++从产生原因和用途来看,专利分为以下两种。
1、项目类专利(政策导向类),以下简称垃圾专利。
2、保护类专利(创新导向类),以下简称有用专利。
众所周知,垃圾专利的存在是基于我国知识产权现状而出现的,这类专利主要是为了申请政府某些科技项目申报所必须拥有的,比如工程中心、科技成果鉴定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其作为硬性条件之一,深受某些代理所的追捧(时间成本小、收益多、可量产)。而非企业申请人,如个人,则可以通过此类专利获得政府的专利资金奖励,以某高新区政策为例,一项已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最高可得到20000多的现金奖励,远超过申请费用。所以,大部分申请人还是看重了这个原因。当然,企业也可以套取政策奖励的。
而第二类专利则真正体现在了应用价值上。虽然国内知识产权行业起步晚,加之人们对于知识产权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导致了山寨现象多等不重视知识产权的情况出现。但从国家角度而言,是很支持大家申请专利的,包括日后的侵权诉讼等,都给予了比较强的支持力度。具体不做阐述了。
有用专利一定是为了保护,其它目的只是附带的而已。一个制造型企业,最终的竞争方式就是依靠知识产权,所以近几年这类侵权案件频现。而尝到过诉讼甜头的人更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总的来说,专利更像是保险,没出事的时候就是废纸一张,出事的时候就是你胜出的有利条件。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被人模仿而不敢申请,专利权本来就是以公开来换取保护,更何况申请的人那么多都没怕,你自然也不用怕。
综上所述,从用途看,你申不申请专利,申请哪一类专利需要你仔细琢磨。至于哪些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或者需具备哪些条件,建议你看看《专利审查指南》,写的很详细。+++上面的回答很全面了。如何判断是否应该申请专利,实际上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是商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战略、收益和成本的角度综合考虑。但如果回到具体的问题本身“怎样知道有没有达到申请专利的要求?如何知道别人是不是有类似的专利了?”,可以做一些补充基础的说明:
1.首先要看客体的范围。例如专利法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规定了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换句话说,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或者设计,必须不是上述列举的那几种情况。
2.关于实质要求。发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性,明显新颖性和创造性要求(虽然是初步审查制,但在审查时也考虑明显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缺陷,而且在《专利审查指南》修改之后,实用新型审查员也可以启动检索)
关于外观设计专利,还需要满足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虽然外观设计专利同样是初步审查制,但按照《专利审查指南》规定,审查时也会审查明显实质性缺陷)
3.关于形式要求。
专利申请文件有明确的形式要求,即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准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有模板。但由于专利撰写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建议找有资质的专利代理公司和专利代理人完成这个部分的工作。
4.关于如何知道别人是否有类似的专利。
通常是通过检索来获知的,前面也提到了,目前的检索工具比较多。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夜提供检索入口,此外网络上也有不少商业化的检索工具如soopat等。这部分如果发明人自己不熟悉,也建议委托专业人士。
+++我的看法是:专利申请是配合公司发展战略的战术之一。我们公司成立以来,每年申报5~10项发明专利。一般三年后才有专利获得授权。三年后每年都会陆续有若干专利获得授权,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怎么个良性循环法?
首先,从战略上,公司应该进入的领域尚无充分竞争,有大量的可创新点可供创新。譬如我们选择的诊断试剂及其核心原料,以及移动医疗领域。围绕着创新点投入研发,很容易出成果并形成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有了这些发明创新以后,更容易开拓市场。因为我们的首批客户是进行全球化销售的医疗器械公司。你的产品有自主发明专利,意味着他们采用你的产品做原料的风险小(在国外被起诉侵权的风险小),加上性价比突出,比没有专利的供应商更有竞争力。
随着发明专利陆续获得授权,就可以开始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级政府的科技专项资助,以及参与创业大赛、评奖等。公司还可以对这些知识产权进行运作,如无形资产评估,用无形资产入股新公司等,实现快速扩张。+++
···································^^····································
专利战略在某些领域,或者说某些技术范畴里面是比较合适的,比如通信,半导体,电子产品,汽车等。从我对于中国的经验来说,最终可以固化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中的技术比较适合采用专利战略。而难以固化为产品,而且变化十分迅速的技术,则即使获得了专利,也难以在实践中加以实施。比如现在互联网领域的各种产品,都是在浏览器上呈现,没有固定的实体,在法律实践中难以确定侵权。但是像ipad之类,可以固化为产品的,则判断侵权容易的多。
专利,从根本上说,属于一种商业手段,这种手段除了我们第一感觉到的技术性之外,应该有其它很多的用途,比如可以通过产品或者公司具有专利来提升公司的形象,可以向银行抵押专利来获得贷款,利用专利来提升公司的无形资产,通过专利来限制竞争对手,给自己产品一定溢价空间,等等。
所以,是否申请专利,不要过于考虑技术性问题,而更应该从公司的商业层面来考虑。
···································^^····································
从产生原因和用途来看,专利分为以下两种。
1、项目类专利(政策导向类),以下简称垃圾专利。
2、保护类专利(创新导向类),以下简称有用专利。
众所周知,垃圾专利的存在是基于我国知识产权现状而出现的,这类专利主要是为了申请政府某些科技项目申报所必须拥有的,比如工程中心、科技成果鉴定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其作为硬性条件之一,深受某些代理所的追捧(时间成本小、收益多、可量产)。而非企业申请人,如个人,则可以通过此类专利获得政府的专利资金奖励,以某高新区政策为例,一项已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最高可得到20000多的现金奖励,远超过申请费用。所以,大部分申请人还是看重了这个原因。当然,企业也可以套取政策奖励的。
而第二类专利则真正体现在了应用价值上。虽然国内知识产权行业起步晚,加之人们对于知识产权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导致了山寨现象多等不重视知识产权的情况出现。但从国家角度而言,是很支持大家申请专利的,包括日后的侵权诉讼等,都给予了比较强的支持力度。具体不做阐述了。
有用专利一定是为了保护,其它目的只是附带的而已。一个制造型企业,最终的竞争方式就是依靠知识产权,所以近几年这类侵权案件频现。而尝到过诉讼甜头的人更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总的来说,专利更像是保险,没出事的时候就是废纸一张,出事的时候就是你胜出的有利条件。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被人模仿而不敢申请,专利权本来就是以公开来换取保护,更何况申请的人那么多都没怕,你自然也不用怕。
综上所述,从用途看,你申不申请专利,申请哪一类专利需要你仔细琢磨。至于哪些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或者需具备哪些条件,建议你看看《专利审查指南》,写的很详细。
···································^^····································
上面的回答很全面了。如何判断是否应该申请专利,实际上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是商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战略、收益和成本的角度综合考虑。但如果回到具体的问题本身“怎样知道有没有达到申请专利的要求?如何知道别人是不是有类似的专利了?”,可以做一些补充基础的说明:
1.首先要看客体的范围。例如专利法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规定了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换句话说,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或者设计,必须不是上述列举的那几种情况。
2.关于实质要求。发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性,明显新颖性和创造性要求(虽然是初步审查制,但在审查时也考虑明显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缺陷,而且在《专利审查指南》修改之后,实用新型审查员也可以启动检索)
关于外观设计专利,还需要满足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虽然外观设计专利同样是初步审查制,但按照《专利审查指南》规定,审查时也会审查明显实质性缺陷)
3.关于形式要求。
专利申请文件有明确的形式要求,即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准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有模板。但由于专利撰写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建议找有资质的专利代理公司和专利代理人完成这个部分的工作。
4.关于如何知道别人是否有类似的专利。
通常是通过检索来获知的,前面也提到了,目前的检索工具比较多。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夜提供检索入口,此外网络上也有不少商业化的检索工具如soopat等。这部分如果发明人自己不熟悉,也建议委托专业人士。
·······································································
谁让厦门唯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代理过专利申请?他们可靠不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我哥哥让他们代理过,效率挺快的,还算可靠
·······································································
【走近会员|第3期】走进副会长单位——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走进副会长单位——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13日,厦门市知识产权协会秘书处一行走访协会副会长单位——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下称首创君合事务所)进行调研。协会副会长、首创君合事务所所长张松亭热情接待并陪同调研。
调研中,张松亭副会长首先带秘书处参观了事务所,介绍了事务所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特色,并浅谈了关于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一些看法。协会秘书长陈建明向张松亭副会长汇报了协会近期工作情况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向其征求相关意见和建议。
张松亭建议,协会要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整合会员资源,可根据会员企业的行业属性进行分类细化服务,如卫浴行业、光电行业、机械制造行业、代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业等,为不同的会员单位提供差异化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品牌协会、商标协会等兄弟协会加强联系与合作,资源互补,争取共赢。
据了解,首创君合事务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厦门市专利事务所”,是首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 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福建省首家获得涉外专利代理资格机构,其执业专利代理人数位居福建省之首。 近年来,每年代理国内专利案件均超过5000件、代理申请国外专利超百件。
关于我们
厦门市知识产权协会是厦门市民政局批准,厦门市知识产权局为业务主管部门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由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人才培育等工作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自愿结成,具有法人资格。厦门市知识产权协会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合资成立中知立德知识产权服务(厦门)有限公司,为厦门引进知识产权人才,加强本地知识产权服务。
协会QQ群号:287051178
中知立德QQ群咨询:79592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