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房子

我在故宫修房子

“你在哪儿工作?”“大内。”本年方才30岁的吴伟,微信头像是两个字“大内”。当被人问起工作,一张娃娃脸的他也如是憨憨地笑答。

作为一个在故宫修房子的人,吴伟的工作使命之一是上房顶。

2013年10月,刚入职故宫博物院工程办理处的吴伟,第一次爬进了宝蕴楼的屋顶里,太兴奋了,忘戴口罩,吸了满满一口百大哥灰。以前只在书里看过的古建布局,就这么直白地表露在面前,让他沉迷。

2015年4月,故宫博物院开工补葺大高玄殿,那时27岁的吴伟颠末了宝蕴楼的熬炼,当作为该项目标现场负责人。大高玄殿是故宫的一块“飞地”,并不在宫墙内,而是在景猴子园西侧,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教宫不雅。吴伟站在大高玄殿的屋顶,以前所未有的视角遥望紫禁城,视野坦荡,尤其在秋天,红墙黄瓦,天朗气清。

在黉舍时,吴伟还有些恐高,登个梯子腿都抖;到了故宫后,恐高的弊端彻底好了,“上房揭瓦”爬得比谁都快。“我学的是考古,把古建筑当当作一个未挖掘的考古遗址,房子就是一个庞大的探方。我天天在房子里发现汗青——这算屋顶上的考古吧。”

其实,学考古,不是吴伟的第一自愿。

2006年高考竣事后填报自愿,江苏镇江考生吴伟并不知道本身喜好什么,“那就随大溜吧,填了南京大学的法学,成果分数不敷,被调剂到了汗青学”。新生报到时,接他的一个学姐是考古学的。路上闲聊,吴伟好奇地问:“考古学是做什么的?”学姐答:“考古学很好啊,能处处跑,能看到新颖工具。”

“我是一个不克不及恬静坐下来的男生,好奇心比力强,深切领会考古后,发现还真挺适合我的。”于是,在大一竣事后,吴伟申请换专业,正式迈进了考古的大门。本科阶段学的都是根本课,到了研究生需要选偏向,吴伟想起了本科修过的一门课程《中国古代建筑史》,教员用考古的方式来研究中国古建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一个将来要去故宫修房子的男生,从这里起头了古建筑的研究之路。

除了考古学的专业课,吴伟还旁听了不少建筑学的课,野外测绘、CAD制图、3D建模,这都对他后来做古建研究供给了帮忙。研究生时代,他介入了江苏大云山汉墓的考古挖掘(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做了本家儿墓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园椁室周围用柏木堆垒当作的框形布局)布局的测绘和回复复兴。

其实,到故宫修房子,也不是第一自愿。

2013年研究生结业后,本想留在南京的吴伟,因为各种原因到了故宫博物院;原本想去古建部,但那年不招人,就去了工程办理处。“一起头有点掉落,感觉本身来了一个办理部分。后来发现,真是来对了!”固然在校时也跟着导师做了不少南边古建的测绘和补葺,但来了故宫发现,海说神聊方和南边的古建筑不是一回事,古建筑工程办理不是简单的行政办理,从方案到施工也不是一回事。

2013年10月,颠末入职培训,吴伟介入了第一个项目——宝蕴楼,这是平易近国期间建筑的一处存放故宫文物的库房,曾为咸安宫。故宫需要修复的古建,一般都是到了不起不修的境界。最起头走进宝蕴楼,屋顶在漏,地上摆着塑料盆接雨,吴伟有些心疼。

作为新人,吴伟本家儿要负责做研究和记实,但他会给本身加活。咸安门的木布局拆开后,斗拱和梁架榫卯呈此刻面前,吴伟就本身爬上去测绘。一测发现,这个机关特征是明代的,这在之前并没有明白记实。

吴伟并不上手具体施工,但他喜好和师傅们聊天。“说来忸捏,刚来的时辰,大师讲专业术语,如油饰的‘一麻五灰’,瓦的‘压七露三’,吻兽每个部位都有名字,按照砖墙的裂缝就可以分出干摆、淌白、撕缝……起头我都听不懂。”在施工现场,吴伟一有不大白的,就就教师傅,“你得先知道师傅们在干什么、用什么材料,才能办理好这项工程。”

垂垂地,吴伟给施工方“找碴”的本领涨了不少:好比,钉望板(又称屋面板,铺设于椽上的木板),必需用传统的镊头钉,不克不及用洋钉;毛坯砖需要砍制打磨,砍的过程必需手工,不克不及用机械……

宝蕴楼落成后,吴伟来到了大高玄殿。因为持久被用作办公用房,宫殿年久掉修,“我很幸运,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能碰到的最大项目,几个大殿全数拆解,瓦木油彩画几个大项目都有涉及,四五十人的步队,熬炼十分彻底”。

在吴伟看来,古建补葺的理念十分主要。大高玄殿的后殿九天应元雷坛,曾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销毁了屋顶,只有斗拱以下是明代建筑,大板屋架是光绪年间复建的。那此刻修复屋顶,是以明代仍是以光绪年间的为准?

吴伟认为,若是没有那段被烧的汗青,可以恢复到明代,但光绪时复建,也是一段不成抹去的汗青,“我们要防止过度补葺,分歧汗青期间的信息,能保留的都尽量保留,就算不克不及保留,也必然要记实下来”。

补葺过程中也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好比,打开九天应元雷坛的屋盖,吴伟发现,大木布局工具双方的榫卯做法判然不同,这申明可能那时有两个工程队在同时施工,各自传承的手艺分歧,且互不当协。“这叫‘对场作’。”吴伟说,这在档案中并无记录,施工前的勘测测绘也不易发现,是他在施工过程中,对每根拆解的构件都详尽测绘后才发现的。

“我学的是考古,考古的一个主要理念就是透物见人——透过器物,看见前人的糊口与文化、古代社会的变迁与成长。”吴伟说,就这样,他的面前仿佛呈现了那时工匠的施工厂景,他们在本身身边忙碌着,却隔了百年光景。

有时辰,吴伟在空无一人的大高玄殿里待着,空气仿佛凝固,建筑却像活了过来。“建筑固然是物体,不会措辞,其实一向在跟我讲它的汗青。”

有时辰,在宫里走着,吴伟就想,前人在走这条路时,双方的建筑是什么模样。不外更多时辰,宫里是布满糊口气息的。

大高玄殿有一道门通往海说神聊海四周的一条街。午休时,吴伟和年青的同事们经常成群结队地去“购物”,其实不外是买点炒货、饼干的零食,买回来放一桌子,吃得很高兴。殿里常有野猫出没,他们就买了猫粮,垂垂把野猫都喂当作了家猫。

吴伟住在天通苑这个以复杂著称的社区,天天上班单程需要一个小时,早上6点多起床,7点出门,早岑岭的地铁5号线把人挤得泪如泉涌。

业余时候,他和伴侣看看片子、打打羽毛球,或者处处逛一逛,“我就是个通俗人,修老房子的通俗人”。他也会看清宫剧,比来在看《如懿传》。只不外他的存眷点和其他人分歧,“我对剧情不是很伤风,比力注重剧里的建筑、道具、布景……不克不及看太细,否则就看不下去了……”

吴伟跨上自行车,在宫门口转了个弯就消逝了,在宫里骑自行车——这曾经是末代皇帝溥仪才有的待遇。

(朱权力摘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9月21日图/关节熊)

作者:蒋肖斌
      来历:《意林》2018年第22期
 

  • 发表于 2019-04-05 12:00
  • 阅读 ( 89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