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我们究竟在怕什么?

飞碟说微博曾发过一个这样的话题:


小编挑选了一下微博下面的评论——


社交恐惧症,你中招了吗?

  •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

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

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特殊恐惧症三种。

临床表现为: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

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难以控制。

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 对于社交,我们究竟是在怕什么?

恐惧是如何产生的?“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未知”……

为什么不想和亲戚见面?不知道Ta要问什么啊,就算知道Ta要问的问题也不知道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能做的大概只能是远远的逃避。

为什么对异性感到恐惧?不知道跟对方说什么,不知道要怎么跟对方聊天,究竟要聊什么话题对方才能有兴趣,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知道对方怎么看自己……

为什么会对熟人感到恐惧?彼此太熟了,太知根知底了,于是不知道自己说出一句话对方会怎么看待自己。

为什么一对共苦的情侣无法共甘?在美好的日子里享受时,为何还要想起那段苦难的、不开心的日子呢?

再自我标榜潇洒的人类,也终究是社会性的,无法无视身边投射过来的目光,也无法做到活的目中无人。

但,“迎合”这个行为又该怎么做到恰如其分呢?

于是,社交恐惧产生了。

  • 在网络生活中,网络冷暴力会与社交恐惧症如影随形,杀伤力巨大。

2014年,韩国电影《社交恐惧症》上映,电影上映11天累计观影人数达到22万5594人,超越了此前其他独立电影创造的独立电影票房纪录。准备警察考试的志勇和永民参加了一场由社交网络组织的“魔女狩猎”活动,人肉搜索一个在网上恶性留言女孩的真实身份,并且采用实况直播的方式前往女孩家中。众人赶到女孩家时,却发现女孩已经死在家里。事件在网络上开始膨胀,而此前倒向志勇他们的网络舆论环境也开始发生了倾斜。志勇决定开始找寻事件背后的真相,找寻真相时,有人恶意引导网络舆论导向,针对的目标正是志勇和永民。


同样还有一部电影也是聚焦网络冷暴力的,电影《搜索》,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沉浸在惊愕与恐惧中的她拒绝给一位大爷让座,实习记者拍下了全过程,新闻主编恶意将事件真相无限放大,社会舆论开始集体讨伐叶蓝秋。


伴随着网络高速发展的是网络社交,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明星(网红),而千篇一律的网络展示方式,让更多人厌倦了网络社交,但这并不能引发心理的恐惧。

恐惧来源于“不知道”,不知道有谁在幕后默默关注着自己,也不知道关注自己的目光是友善还是恶意,不知道他们会发表什么样的评论,不知道那一句话就能在下一刻掀起讨论高潮,更可怕的是,也许下一个被人肉的就是你。

信息量暴增的现在,看信息往往只看一句话,甚至有图片绝对不看文字,140个文字是极限,再多的文字并不想去阅读,简单地下决定、发表言论,简单地思考,简单地自以为是,简单地不能接受、尊重、包容其他意见。

大家对于真相的渴求远没有掀风作浪的关注高,开始惧怕融入这样网络社交圈。

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我们开始不相信。

  • 发表于 2016-03-26 00:00
  • 阅读 ( 69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