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请别把“屁”当屁事儿

人们不仅厌恶臭屁,而且还很瞧不起屁。要形容什么都不知道,人们会说“知道个屁”, 要形容一件事无足轻重,会说“屁大的事儿”……不过,当人们这么说时,还真不见得就知道屁是什么东西。如果他们真的了解屁,或许就不会觉得那些跟“屁”有关的事儿是“屁事儿”了。

威力惊人的“臭屁”

提起屁,人们会习惯性称它“臭屁”——这么说无可厚非,因为屁的确很臭。

屁之所以沾上“臭”名,完全“仰仗”它复杂的成分中所包含的氨气、硫化氢、臭粪素等气体。这些气体的总量仅占屁总量的1% 左右,但气味相当浓烈,当氨气刺鼻的尿骚臭、硫化氢散发出的臭鸡蛋的恶臭、臭粪素和其他几种微量气体散发的令人恶心的气味混合在一起时,屁的恶臭程度就大大晋级,变得令人忍无可忍。

不过,如果你认为“臭屁”仅是臭而已, 那就大错特错了。“臭”,只是一个信号,它警示人们远离这些臭气,因为它们具有毒性。

氨气不仅刺鼻难闻,而且会刺激人的皮肤、眼睛、鼻子和呼吸道黏膜,使眼睛流泪、喉咙发炎、皮肤被腐蚀,长期吸入还可能引发昏迷;硫化氢是急性剧毒物质,在一定浓度时可以致人在短时间内丧命;臭粪素也不是好惹的,它会攻击肺部的一种细胞,导致肺水肿。幸好这些“毒气”所占比例甚微,否则恐怕一个人呆在密闭空间时会一次次被自己的屁臭晕。

不过,就算臭屁具有如此威力,毕竟屁中“毒气”含量极低,而且屁一放到空中就很快稀释了,因此,日常生活中闻到滚滚而来的臭屁时不必惊慌,那点微乎其微的“毒气”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的。

潜藏身边的“无形火药”

屁的成分除了氨气、硫化氢、臭粪素,还有氮气、氢气、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氮气无色无味,是屁的主要成分,大约占屁总量的60%。氮气并不可怕,如果你知道空气中大约78% 的成分都是氮气,就可以大大放心了。

问题在于氢。

氢是屁的第二大成分,含量高达20%以上,最高时甚至能达到47%。氢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浓度下遇到明火还会引发爆炸。这不是危言耸听,国外一位外科医生在给一位患者进行肠道手术时就遇到过这类事情—— 他的电手术刀因故冒出的火花点燃了患者肠道中的氢气,结果引发爆炸烧伤了患者的肠子。

鉴于氢气可以燃烧,所以“屁事儿”对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来说就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儿。由于太空作业的空间都是密闭的,一旦因放屁释放出的氢气含量达到一定浓度而发生火灾, 他们将根本无处可逃。因此,为了避免引发意外,宇航员们非常注重饮食的挑选,尽量避免大量进食红薯、土豆、豆子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以尽可能减少放屁。

产气食物

有“屁”就放,千万别忍着

“臭屁”令人讨厌,偶然还会制造一点小麻烦,但放屁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

人们在呼吸、进食的过程中会吸入大量气体,寄生在肠道的菌群在帮忙消化时也会产生气体。此外,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气也会随血液循环排入肠道——这就是屁的来源。

当这些气体混合一处,随肠道蠕动下行运动,最后随肛门括约肌打开,“噗噗”或“嘭”的一声,屁就放出来了。

人人都要放屁。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会产生数百毫升的屁。屁在体内运动时会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人体时会带走许多有毒、有害的气体,放屁对健康非常有益。如果不把屁放掉,那么不仅肠胃会又鼓又胀,非常难受, 而且各种有害气体会侵入血液,对身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让放屁更优雅一点

尽管放屁对健康有利,但要人们喜欢它, 几乎做不到。试想,在拥挤的公交车里, 在大快朵颐的宴席上,突然有人发出“噗噗”“嘭嘭”的声响,接着一阵阵浓郁的恶臭滚滚而来,谁会不皱起眉头、捏上鼻子呢?看到人们纷纷避之不及,此情此景下,想必放屁者也会心里不大好受,尴尬和难为情总是免不了的。

鉴于此,英国一家叫Shreddies 的内衣公司专门发明了一款“防臭屁内裤”,方法是在内裤里缝制一个用高吸收力碳纤维面料做的过滤垫,据说此垫可过滤比普通屁强200倍的臭气, 这简直就是好放屁者的福音。据说这款产品在美国十分畅销。自从有了“防臭屁内裤”,好面子的高雅人士们终于可以卸下心头包袱了。

“屁”正成为一种新能源

与牛爱放屁的程度相比,人简直“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虽不敢断言牛是世上放屁最厉害的动物,但至少也在“之一”行列。

牛不仅爱放屁,而且牛屁十分厉害。据科学家统计,全球大气中的甲烷,这种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还快20倍的气体,有三分之一来自牛屁,而另一种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氨,则有三分之二来自牛屁。

毫不夸张地说,牛屁已成为污染全球空气的一大元凶。

当然,牛也不想总放屁,可牛有四胃,吃下的草料在胃里反刍,酝酿出大量甲烷,甲烷在牛体内荡气回肠、来回折腾之后,不“嘭嘭嘭”通过放屁或打嗝排出体外,难道还有别的出路?

不过话说回来,牛屁并非一无是处。拿甲烷来说,一头体重约半吨的牛平均每天所放牛屁中所含甲烷达800~1000 升——这么多甲烷,足以让一辆汽车连续行使三天三夜!

为不让这么好的资源白白浪费,阿根廷科学家巴勃罗发明了一个“牛屁包”,即牛屁收集器, 由一个可装在牛背上的红色塑料箱和一根插入牛胃的导管组成,这样,牛胃中的甲烷便可统统被导入“牛屁包”中。

目前,“牛屁包”仍处在试验阶段。这种看似有些恶搞的有趣发明一旦被推广使用,不仅可减少大气中的甲烷含量,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还可为家用汽车供应燃料,减少汽油燃烧,环保又经济。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03-02 00:00
  • 阅读 ( 129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