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勇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 warning 、 敢于正视淋漓的 error ! 有人喜欢创造世界,他们做了开发者;有的人喜欢开发者,他们做了测试员。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就是一场本该...
学软件测试最好的几本书,这8本书能帮你很多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真的勇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 warning 、 敢于正视淋漓的 error !
有人喜欢创造世界,他们做了开发者;有的人喜欢开发者,他们做了测试员。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就是一场本该在用户面前发生的灾难提前在自己面前发生了,这会让他们生出一种救世主的感觉,拯救了用户,也就拯救者这个软件,避免了他们被卸载的命运。
做个自我介绍吧,花名Carvin,时间很快已经是8年测试的老兵了,走过5家公司,从测试菜鸟到经理,带着测试团队负责公司的整个产品体系。专注测试职业探索、测试管理、项目管理、面试技巧;分享自己的测试观点、测试经验;希望能让你的职业道路少一些弯路!
如果你选择软件测试,那么下面这8本书能帮到你很多。
1.《软件测试》
适合软件测试人员及希望未来从事软件测试的其他专业人员阅读,也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参考。
是一本软件测试的入门书,内容全面实用,讲述浅显易懂,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软件测试爱好者的自学用书。对于那些希望增强软件测试方面知识的程序员、软件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团队的其他人员,《计算机科学丛书:软件测试(原书第2版)》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Selenium自动化测试》
使用Python和Selenium进行Web自动化测试的实战指南,掌握用Python语言通过调用Selenium 接口,搭建Web应用自动化测试框架 使用Selenium、Appium实现在iOS、Android端在内的移动设备上的自动化测试。
Python unittest模块创建WebDriver测试用例,WebDriver跨浏览器测试,隐式和显式建立可靠和健壮的测试。 在移动平台,如iOS和Android使用Appium测试Web应用程序,捕获测试执行的截图和视频
3.《Google软件测试之道》
软件测试泰斗传道解惑,Google软件测试精髓完美呈现;淘宝测试技术专家翻译,测试界知名专家鼎力推荐。
从内部视角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应对21世纪软件测试的独特挑战的。《Google软件测试之道》抓住了Google做测试的本质,抓住了Google测试这个时代复杂软件的精华。如果对软件测试、接口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LR脚本开发、面试经验交流。感兴趣可以,内会有不定期的发放免费的资料链接,这些资料都是从各个技术网站搜集、整理出来的,如果你有好的学习资料可以私聊发我,我会注明出处之后分享给大家。
4.《软件自动化测试开发》
适读人群: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软件开发从业人员、学校软件测试专业学生、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等。
快速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职场必备技能,而自动化测试开发也逐渐成为软件测试行业中一门必备技能或职业。本书为软件测试行业的快速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对初学者而言,可以照葫芦画瓢,在实践中激发兴趣和信心;对有基础的读者而言,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动化测试,并直接应用到工作当中,本书的内容将起到一个实用指南的作用。
5.《软件测试的艺术》
适合软件开发人员、IT项目经理等相关读者阅读,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从第1版付梓到现在已经30余年,是软件测试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结构清晰、讲解生动活泼,简明扼要地展示了久经考验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智慧。
6.《软件测试技术实战》
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将大量的技术赋予了实际的应用场景,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如何将测试技术应用于具体实践的同时,为测试团队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带来信心。本书的技术内容和流程方法倾注了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读者可以基于该书的内容为模板,迅速展开合理、规范和有序的测试工作。
7.《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
资深软件测试架构师10年测试经验结晶,帮你系统梳理测试技术,建立自己的测试体系,轻松转型测试架构师!
深度解密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四步测试设计制定法、软件质量评估模型、测试方法车轮图,用通俗的语言和取自一线的案例阐述各种测试技术的细节、方法和实践。
8.《敏捷软件测试》
测试是敏捷开发的关键组成部分。敏捷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测试,同时敏捷项目改变了测试人员的角色。
测试人员的许多职责还是得到了不少误解,测试人员的真正职能是什么?敏捷团队真的需要具有QA背景的成员吗?“敏捷测试人员”到底意味着什么?
业界经验丰富的两位敏捷测试实践者和顾问Lisa Crispin和Janet Gregory在书中给出了这些问题和更多问题的答案。Crispin和Gregory定义了敏捷测试的概念,并通过来自现实敏捷团队的示例阐述测试人员的职责。她们讲述如何利用敏捷测试象限来识别需要哪些测试,谁来做,以及哪些工具有帮助。这本书从测试人员的角度记录了敏捷软件开发迭代的一个完整周期,并解释了敏捷测试的七大关键成功要素。
·······································································
2017软考软件评测师买哪些材料呢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软件评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2017)
全书分析了自2009年到2016年软件评测师考试的所有考题,对试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答。
软件评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最新版)
在参考和分析历年中级考试试题的基础上,着重对新版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细化和深化
···································^^····································
5月22号
···································^^····································
天拓力行代理全国高新认证,通过率百分之百,您可以登录天拓力行网站,首页有我们的联系方式和咨询tq,天拓力行专家团队会给您提供最专业的顾问讲解!
·······································································
联发科为何错失5G首秀?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看点:高通华为猛吃5G蛋糕,联发科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明天,就是4月1日,2020年的第一个四分之一即将过去,春节过后,短短一个半月内,高通旗舰5G芯片骁龙865已经落地超过14款旗舰手机,华为麒麟990 5G在P40系列旗舰手机中继续沿用。就在昨天,麒麟820 5G芯片已经落地荣耀30S,华为5G芯片已经完成从旗舰到中端的覆盖。属于5G智能手机的SoC和基带芯片的蛋糕,剩下的不多了。2019年11月,沉寂了两年的联发科高调发声,直接砸出天玑1000,希望通过集成式设计与高通在5G高端手机芯片市场中再搏一回合。天玑1000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小米、OPPO、vivo、华为几家国内主流厂商均有高管出面为联发科站台,但目前除了2019年末一款OPPO Reno 3搭载了天玑1000L,2020年开年至今仍无一款5G手机采用联发科芯片。发布会的火热与实际落地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究竟是产品没有准备好,还是市场不买账?背后真相值得探究。5G市场高通开年一顿猛吃
从2020年2月中旬至今,短短一个半月,三星、小米、OV等厂商接连发布自家最新的5G旗舰手机,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搭载了高通骁龙865,而华为的开年旗舰P40系列也采用了自家麒麟990 5G SoC。要知道,三星、小米和OV这四家总共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而另外由苹果和华为占据的三成市场并不需要开放市场的SoC。
今年2月高通X60 5G基带发布会上,高通说还将有70多部5G智能手机将采用骁龙865,而正在设计的基于高通骁龙8系列和7系列芯片的5G智能手机为275部。此时疑问不禁浮上心头:联发科5G芯片为何迟迟没有终端产品落地?天玑1000L是否已经受市场的考验?
虽然老大哥天玑1000还未有终端产品亮相,天玑1000L却早已在去年12月的OPPO Reno 3上亮相手机圈。OPPO Reno 3的标准版采用了天玑1000L,起售价格3399元,而Pro版本采用了高通骁龙765G,起售价格3999元。这也是高通和联发科5G芯片的首次对决。
高通骁龙765G共有八个核心,一个大核和一个中核采用了Arm的A76架构,大核频率最高为2.4Ghz,而骁龙865则采用了A77架构,性能大核最高主频2.8Ghz。另外,骁龙765G采用的X52基带也与骁龙865的X55基带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对明显的,定位也更容易区分。而天玑1000L实际上与天玑1000采用了相同的A77架构,主频从2.6Ghz降为2.2Ghz,并且内置5G基带也是相同的Helio M70。因此虽然天玑1000L同样身为小弟,但在其自家体系内的地位显然比骁龙765G要来的高。
为了直观比较,在下面测试数据对比部分我将用天玑1000L指代OPPO Reno 3,用骁龙765G指代OPPO Reno 3 Pro。根据主流科技媒体评测数据显示,在安兔兔测试软件中,天玑1000L的跑分约为38万,骁龙765G约为32万。在Geekbench基准测试中,天玑1000L以单核9%、多核48%的优势领先骁龙765G。在解锁了帧率的《光明山脉》手机游戏测试中,天玑1000L的帧数大约比骁龙765G高77%。在AI性能测试中,在独立NPU的加持下,天玑1000L的得分为3.4万分,骁龙765G得分在5500分左右。
在5G网络传输速率测试中,天玑1000L的下载速率与骁龙765G、麒麟990 5G相近,均为500Mbps左右,而在上传速率方面,天玑1000L与麒麟990 5G均为100Mbps左右,骁龙765G为60Mbps左右。在功耗方面,通过媒体实测数据显示,在经过相同的压力测试后,天玑1000L的耗电量为9%,骁龙765G的耗电量为7%。由此看来,天玑1000L的确相较骁龙765G有着比较明显的性能优势。那成本方面如何呢?根据供应链信息来看,骁龙765G目前成本在40美元左右,天玑1000在70美元左右。虽然没有天玑1000L相关成本信息,但天玑1000L与天玑1000除了GPU型号略有不同,主频有所降低,其他规格基本一致。距OPPO Reno 3发布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月,其性能表现也可圈可点。天玑1000L可以说是联发科在5G时代的首次“平稳着陆”。但有意思的是,OPPO在今年2月推出了OPPO Reno 3元气版,就是在Reno 3标准版的基础上,将天玑1000L换为骁龙765,起售价格2999元。OPPO这样一手操作,着实让天玑1000L的定位有些尴尬。看到这里,可能你我都有了同样的疑惑——既然产品本身没有问题,那为何搭载旗舰天玑1000的5G手机还迟迟不肯露面呢?是时候未到,还是产能吃紧?
如果从产品周期来看,高通骁龙865相关消息的首次公布是在2019年2月的MWC大会上,高通表示下一代5G移动芯片将在当月进行流片,并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商用。联发科这边5G移动芯片公布节奏稍慢,在2019年5月的台北电脑展上,联发科首次公布了自家5G旗舰芯片的相关信息,表示将采用集成式设计,内置Helio M70 5G调制解调器。从芯片信息首次公布到终端产品落地,高通用了1年时间。如果联发科的产品节奏与高通类似,那么距离天玑1000终端产品的落地可能还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紫光展锐也在2019年2月的MWC大会上推出了自家5G解决方案,目前同样没有终端产品落地,第二梯队5G SoC和基带芯片玩家的进度可能普遍较慢。要说联发科不着急,那肯定是假的。但造芯片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虽然你设计出来了芯片,但毕竟还要“别人帮你造”。联发科的天玑1000和高通骁龙865不约而同都采用了台积电目前较为成熟、也相对先进的7nm工艺。众所周知,台积电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而他的客户也都是重量级的。苹果、华为、英伟达、高通、AMD和联发科一样,都在分享台积电的产能。据供应链消息称,如果按照7nm订单比例,排名前五的台积电客户分别是苹果、华为、高通、AMD和联发科。
苹果目前仍然是台积电7nm的最大客户,其目前出货主力iPhone X系列采用的A12芯片和iPhone 11系列采用的A13芯片均采用了台积电7nm工艺。虽然苹果A14芯片将采用台积电5nm工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苹果对7nm产能的需求,但苹果新一代iPhone将通过外挂高通X55基带的方式实现5G功能,因此X55基带的需求将会随之增加。华为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年出货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而麒麟980、麒麟990和麒麟990 5G正是华为主力4G、5G机型所搭载的SoC,其产能需求量不言而喻。根据供应链消息,在2020年下半年苹果转向5nm后,AMD将成为台积电7nm的最大客户,约占据7nm晶圆总产能的五分之一。华为和高通将占据大约五分之一产能,而联发科分得产能约为14%。巨头们高涨的需求着实让台积电有些吃不消,从今年1月就频频有台积电7nm产能不足的消息爆出。由此看来,联发科天玑1000产品落地受到台积电产能不足影响而放慢,也存在一定可能。售价可能还未来到联发科入场点
从目前某主流电商平台上显示的信息来看,联发科在4G手机市场的主要阵地是在1000-2000元价格段内。而目前虽然5G旗舰手机的价格呈现走低趋势,但主流产品仍然集中在3500元及以上价格段。
不过与4G时代不同,联发科在5G这场仗中,是有翻身的野心的,其天玑1000芯片从纸面参数上看,就是直接对标高通的骁龙865,因此联发科5G手机的主要集中价格区间自然会水涨船高。结语:好饭不怕晚,真正拿出一款好产品才是关键
目前除了苹果,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前六的厂商中,已经有5家发布了自家最新的5G旗舰手机,完成了2020年的开年首秀。起跑领先固然重要,但如果后程发力明显,也存在赢得5G长跑的机会。高通曾凭借骁龙855Plus+外挂基带的方式率先实现5G手机落地,但华为麒麟990 5G的推出也着实吃掉了一大块5G蛋糕,而麒麟820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华为在中端手机市场中的竞争力。当前台积电产能吃紧诚然是联发科天玑1000大规模落地的客观阻力之一,而手机厂商对于联发科的认可和采纳也尤为重要,联发科需要用合理的定价策略取得性价比优势。另外,天玑1000L虽然性能表现可圈可点,但用户口碑和市场信心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还需要细水长流。联发科需要用一款拿得出手的产品,用硬实力去证明自己在5G时代发力的决心。当前5G手机芯片成本高涨,在三星、华为芯片大多自用的情况下,高通几乎成为了其他手机厂商的不二选择。当前小米、OPPO等厂商也开始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摸索,5G芯片市场仍存在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