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是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于2006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天体分类,它包括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质量足够球形的天体,它们不是卫星。区分行星和矮行星的关键因素是行星必须成功地清除了其轨道上的碎片和其他物体,而矮行星则不然。...
矮行星是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于2006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天体分类,它包括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质量足够球形的天体,它们不是卫星。区分行星和矮行星的关键因素是行星必须成功地清除了其轨道上的碎片和其他物体,而矮行星则不然。

比矮行星还小的空间物体包括小行星。当矮行星的类别产生时,有三个天体立即被归类为:谷神星,最大的小行星,现在是矮行星;冥王星,位于柯伊伯带,被从行星的地位降级;厄里斯,位于冥王星轨道之外的一个分散的圆盘状物体,厄里斯的发现部分地促使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更精确地定义他们所说的"行星"一词的含义,谷神星现在被称为矮行星。尽管有"矮行星"的名称,但矮行星并不是行星的一个子集,而是完全不同的一类。比矮行星还小的天体,例如那些没有足够质量的球体,被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彗星和小行星虽然只有三颗矮行星,天文学家怀疑,在太阳系的遥远的地方有多达200个。矮行星有许多潜在的候选天体,必须对它们进行更近距离的研究以确认它们的状态。要使天体大致呈球形,直径至少要达到400公里。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球状体是月亮米马斯海王星上有许多直径大于400公里的天体:瓦鲁纳、奥库斯、伊克西翁、夸奥尔、2003EL61、2005FY9等。虽然我们可以估计它们的直径,更难估计它们是否大致呈球形,这将需要更强大的望远镜。还有一些大型小行星可能是矮行星:灶神星、帕拉斯和海吉亚,它们是仅次于谷神星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大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