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雷蒙德·麦卡锡,生于1908年11月14日,从一个相当不起眼的早期政治生涯中成长为1950年代冷战紧张局势后反共恐慌中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的行为导致了现在一些历史学家称之为第二次红色恐慌。 约瑟夫·麦卡锡在194...
约瑟夫·雷蒙德·麦卡锡,生于1908年11月14日,从一个相当不起眼的早期政治生涯中成长为1950年代冷战紧张局势后反共恐慌中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的行为导致了现在一些历史学家称之为第二次红色恐慌。

约瑟夫·麦卡锡在1947年至1957年间是美国参议院议员。
1947年至1957年,约瑟夫·麦卡锡曾多次声明联邦政府是到处都是苏联间谍和共产主义者。据参议员麦卡锡说,共产主义者已经渗透到美国军队、杜鲁门总统的政府和国务院。尽管麦卡锡没有证据证实他的指控,但他的说法导致了几位著名官员的失业和痛苦共和党人约瑟夫·麦卡锡曾是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参议员。

共和党人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曾是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参议员。
美国历史上动荡而可怕的时期,尽管这句话并不一定指约瑟夫·麦卡锡一个人的行为。在他的鼎盛时期,约瑟夫·麦卡锡的活动得到了美国军团、美国分钟妇女组织、美国公共关系论坛和一些著名基督徒的支持原教旨主义者。参议员麦卡锡也是老约瑟夫P肯尼迪的密友
然而,在1954年初的军方麦卡锡听证会电视直播后,对约瑟夫·麦卡锡的支持率迅速下降。尽管他没有向军队施压,要求他对他的一位前助手给予优待,但听证会让他显得鲁莽对许多选民来说是不诚实的不久之后,爱德华•R•莫罗的纪录片《现在就看》(See it Now),公开抨击参议员麦卡锡的做法是应受谴责的诽谤策略,从而加剧了反对情绪。
1954年12月,参议院以67票赞成、22票反对的结果投票通过了对约瑟夫•麦卡锡的谴责。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不寻常的纪律形式,因为参议院曾仅在前三次提出谴责。在谴责之后,约瑟夫·麦卡锡继续履行他的政治职责,但基本上被他的参议院同僚排斥。很快,1957年5月2日,参议员麦卡锡因肝硬化和急性肝炎去世,享年48岁。
多年来,约瑟夫·麦卡锡的政治生涯进入了美国的流行文化。1962年的电影《满洲候选人》以参议员约翰·伊塞林为主角,2005年的电影《晚安,好运》中出现了一个与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密切相关的人物和麦卡锡参议员演讲的档案录像。此外,R.E.M.在1987年录制了一首名为"挖掘麦卡锡"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