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非那西丁是世界上第一种合成药物,由美国化学家开发,1887年开始销售。非那西丁通常与阿司匹林和咖啡因一起被称为APC药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非那西丁在美国的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与癌症和其他不良副作...
止痛药非那西丁是世界上第一种合成药物,由美国化学家开发,1887年开始销售。非那西丁通常与阿司匹林和咖啡因一起被称为APC药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非那西丁在美国的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与癌症和其他不良副作用有关而停止使用,非那西丁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化学成分C10H13NO2,由Harmon Northrop Morse于1878年首次开发。除了具有止痛特性外,它还被用作退烧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肋间神经痛的治疗,肋间神经痛是一种罕见的引起肋骨周围神经疼痛的疾病。它是第一批非阿片类止痛药同时又不具有抗炎作用。

兽药中使用的非那西丁被证明会在大鼠体内引起肿瘤实验性实验室研究。
1983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禁止非那西丁进入美国市场,因为非那西丁被发现具有致癌特性,并且与肾功能衰竭有关。FDA称,非那西丁单独被认为是人类致癌物或致癌剂,含有这种药物的止痛药混合物是已知的人类致癌物,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非那西丁是人类致癌物,因为它通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通常用于治疗关节炎。
服用含有非那西丁的药物的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贫血和癌症,而且他们因肾衰竭或泌尿系统疾病而死亡的风险更高。198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非那西丁的人患肾病的可能性是不经常使用非那西丁的人的5.1倍,在实验性的实验室研究中,它也被用于兽医学,在老鼠和大鼠身上都能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

在美国被禁止使用之前,非那西丁通常被用作发烧一些非处方止痛药制造商用扑热息痛代替非那西丁,扑热息痛是一种尚未被证明是致癌物的类似药物。扑热息痛也被称为对乙酰氨基酚。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但其副作用不如非那西丁严重。

服用含非那西丁药物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非那西丁在某些国家仍然可以作为处方药使用,特别是在欧洲,它因英国帮派使用它来稀释可卡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两种毒品在物理上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非那西丁有时被用来稀释可卡因

非那西丁因与肾衰竭有关而于1983年被禁用。

肋间神经痛是一种罕见的引起肋骨周围疼痛的疾病。

非那西丁以白色结晶粉末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