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 失败了,这个专业没救了。 就像朋友说的,鲁迅写再多的文章,也救不活装死的中国人。或许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装死。 在空间写了很多,我已经放弃了他们。2017....
大连海事大学软件工程怎么样?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2018.03.23:
失败了,这个专业没救了。
就像朋友说的,鲁迅写再多的文章,也救不活装死的中国人。或许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装死。
在空间写了很多,我已经放弃了他们。2017.02.20:
机油告诉我这个问题下面还有回答,叫我来看看。
日语真的是个很微妙的设定,人家可以开设日强和英强的软件工程,我们只有日强。可能是师资能力方面问题吧,然而这么做却带来了两个极坏的影响。
1.很大一部分人不把编程当回事,因为大一大二所占学分太少。老师也不会故意为难你。平时根本没有coding的需求和欲望。反正我绩点3+,学编程干什么。
2.把日语当做本命,大三开始才着急,发现自己日语不怎么会,除了日语别的也不会。
日语老师甚至会跟学生说(可能不是我们日语老师,具体忘了)就是把你们当日语专业培训balabala,你们英语学那么久了也都不错了balabala
哦,然而你把他们拉来看看英文文档试试?
我很想问问有多少人大二了C语言写个链表都写不利索,连java的环境变量都不会配,Huffman树都不知道是什么。
室友跟我说不会编程,我跟他说,学好日语就够了,你日语可是90多分。
他白了我一眼,日语顶个屁用,我出去又不能当翻译。
这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的。
课程设计也使得我们能力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编程,也达不到专业的日语水平。
嗯,我觉得我能力还算可以,但是我周围的人实力让我觉得实在很差劲。Java和JavaScript分不清就算了,连堆栈内存调用都搞不明白(大三SE学生),然后信誓旦旦的说他们不开这个课balabala。
老师上课甚至说过一个例子,某保研Top3的学生连VS都不会装。IDE什么的都不会用。
如果大三的看到上面这句不服的话,先问问自己,就算你懂,周围的人真的懂这些吗。
的确编程学习这件事在个人,但是海大的学风和氛围真心不推荐你来。整个年级数不出几个对编程真心感兴趣的人,但就我平时见到的人,好多却视绩点如命,求个保研资资格或者出国,然而在我强调编程是专业课的时候却冷嘲热讽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学编程的。",私下各种厌恶。
好像根本没从那么多年教育中转为大学的教育。有多少人实战经验几乎为0,然而连理论也不懂。
挺可悲的事情。
如果说就业,海大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是有去华为等大厂的,具我所知有几个都不是CS/SE专业的,自己去培训班学的开发。
至于BAT,有学校的人说过本科全校最多也就几个人(两三个还是三四个),同为211,我们怎么不聊聊M$谷歌。
有个从杭州回大连的程序员曾说,大连的物价跟杭州差不多,工资就只有杭州的一半。
并且大连没有什么互联网企业,学日语本身就是为了做外包(这几年外包也不好做)。外包对技术的需求非常低。这样做表面上提高了就业率,但也降低了核心竞争力。
我推荐那些一直待在DMU的人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别人的学校,你就知道CS这方面,差的真不是一个档次。
关于竞赛,我没参加过,但是已知的编程类竞赛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别说ACM/ICPC)
以上观点只针对CS方面的专业,其他专业不要自行对号入座。
没错,因为某些事我现在对学校的态度路转黑。但是我在努力尝试纠正这个专业的风气,从新生抓起。总比那些喷子和盲目给学校洗地的强。
——————以下是原答案——————
不匿名。
大一大二日语学分比别的都高。课时非常多。
日语学好绩点不愁,专业相关课很好过。人称软件小天使。
大一大二基本没有编程的课。
连我们自己都说自己是日语专业。
我只是阐述事实。
如果你想学日语的话,欢迎来大连海事软件工程专业。
至于氛围,大一大二大三暂时没看到什么dalao。一片混乱。
可能我眼拙,欢迎打脸。+++作为一个已经在软件呆了6年的dmuer,必须怒答一波。不匿。
先说结论,本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研究生就别来了。软件本科毕业进BAT,有,但是肯定是没隔壁大工多的。
先说语言:本科软件大一大二要学日语,最多一学期要修8学分,学好日语还是相当有用的。大三开始学英语,对于绝大部分日语没学好的,英文肯定更重要一些。。。如果想找好工作的话
说说专业课:传说中现在的软件工程的课程是Mr.Jiang设计的。日语大一大二课程确实有点多(关键是绝大部分人日语还没学好),导致花在计算机方面的时间必定会减少。整体看课程设计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编程少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找工作的时候,同样都是一个学校的,编程不错的有,编程差的也有,全靠个人。
好好学习,多多编程,学好语言,好好做人。海事软件本科毕业找个工资高的工作还是希望挺大的。当然什么样的分进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在找工作的时候作为敲门砖还是有用的,仅此,靠个人。+++
16年大一的时候在日语课上回答的这个问题。现在有空了修改一下。
过了三年多回头看,我们专业有缺点,但不是我们混日子的理由。
第一印象就是日语课时太重。
开始埋怨过专业课程设计的不合理。计算机基础课程浅尝辄止,上课念 ppt 现象严重,课程设计、实验内容过于简单;应用课程少,技术跟不上工业界应用。
等到认识到计算机基础的重要性,更加觉得课程学习顺序不合理。了解过一些水平相当甚至更好的学校相关专业,其实此类现象不止发生在我们学校。
总结出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与计算机强校差距在于:
- 课程设计不合理(日语不用说,竟然将计组放在大三下开设)
- 无用课程过多(过多的学分要求导致不得不修)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深度不够(学时少,且教师水平不高)
- 学业压力小(课程容易过且难度不大)
- 作弊成本低(包括考试作弊、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的抄袭现象)
- 兴趣不足
一些建议:
- 可以提前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我校比较好的一点在于可以删除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并选择当前学期开设的任何课程来调整自己的选课顺序。
- 夯实基础。包括英语、离散数学(这两个对读文档和 paper 有很大帮助),以及数据结构、计组、OS、计网、Compiler 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校教授的课程和用书远远不够,要多找几本经典书籍多读几遍。能写一个简单的或者能过一下源码就更好了。
- 基础远比框架重要。深入后会发现框架的实现手法及架构设计的思路可能早就是多年前 OS 中用烂了的技巧。
- 多动手。没什么学不会的,只有代码写的少。这点可以找一些计算机强校的 lab 来做,收获会很大。参与到开源社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眼界放宽。多关注业界前沿的动态(关注一些国内外有质量的技术博客、社区),不要局限于学校这一亩三分地,将来你的竞争对手是全国的 CS 应届毕业生。
- 少参加校内比赛。
推荐一些书和学习的方法:
0. 最好的情况,就是动手写一个 OS、Compiler || Interpreter。虽然看上去很难,但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是可以完成的。
步入正题:
- 导论&&计组:《CS: APP》(配合 15-213 学习,实验独立完成)、《SICP》、《Code》、《软硬件接口》
- 数据结构&&算法:《算法》四(偏数据结构),《算法导论》(配合MIT同名课程),没事刷刷 leetcode
- OS:我这方面着重看过,《现代操作系统》(看了几遍,写的中规中矩,但是学校图书馆有实体书),《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与 15-605 同名,难度可想而知),恐龙书《操作系统概念》,《Operating Systems: Three Easy Pieces 》(这本书的结构是最合我胃口的,国内翻译成操作系统导论...),Linux 0.01(没错就是内核源码,配合汇编食用)
- 网络:《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计算机网络》,《TCP.IP》 第一卷(后两本没什么必要),《UNIX 网络编程》两册、《UNIX 环境高级编程》(这三本当手册用)
- 编译原理:只看过龙书,可能是我水平原因,感觉不够具体。虎书没看过,不过据说与龙书齐名。 LLVM。(话说我实习做的编译这一方面的竟然是我了解的最少的...)
- 英语:这个不用特意的去学,多看看文档、原版书,多逛逛论坛就可以。
- 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与应用》对于读一些文档和 paper 上的证明很有用(我第一次在离散上吃亏是在期末考试,第二次就是在读 JSR-133 的时候)
- 代码能力上:可以去天池上找一些比赛。Hackthon 遍地都是。Summer of Code 就不得不说 GSoC(建议先练习口语),阿里编程之夏(ASoC) 也是在今年开始的第一届(我也去混了两个月)
其他与兴趣相关和语言层面的就不推荐了,相信有能力找到你学习方法。
TL;DR: 多读书,多动手,多思考
让我装个逼分享一下三年多攒下来的一部分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