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花酮是内酯7-羟基香豆素的俗名,一种醇溶性白色结晶性有机粉末。更严格地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其命名为7-羟基铬-2-酮。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伞形科或芹科植物中是防晒霜的有效成分,尽管一些研究...
伞形花酮是内酯7-羟基香豆素的俗名,一种醇溶性白色结晶性有机粉末。更严格地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其命名为7-羟基铬-2-酮。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伞形科或芹科植物中是防晒霜的有效成分,尽管一些研究表明伞形花序酮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伞形花序酮也被用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病变。

伞形花序酮是一种白色晶体有机粉末的形式。伞形花序酮的名称代表其植物来源,源于与"伞形"相同的词根。这是因为伞形科植物的特点是开花冠层或"伞形花序",例如安妮女王的花边或野生胡萝卜,
Daucus carota。相关的植物包括卡罗威、芹菜,茴香和铁杉。早在1860年,德国化学文献就报道了从植物中提取内酯的实验室。今天,伞形花序酮通常是人工合成的。

伞形花序酮用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病变。伞形花序酮的结构包括两个六元环,其中一个包含氧原子。它是在实验室中通过缩合制备的,一个具有小侧面特征的单环结构,可能是羟基,会在相邻的碳原子上添加一个分子碎片。这两个侧面碎片通过连接它们的另一端而闭合,形成第二个环,即与氧原子的环。在这种称为派克曼缩合的环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个水分子使用防晒霜可以减少使用者暴露在有害紫外线辐射下。虽然整个紫外线光谱覆盖了10至400纳米波长区域,但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即到达低层大气的部分,才构成危险。这一部分被分为两个区域——紫外线a(UVA)紫外线B(UVB)分别约为320-400纳米和290-320纳米。UVB尤其有害,与皮肤癌密切相关。伞形花序酮吸收300、305和325纳米的紫外线能量,有效减少皮肤吸收的UVB辐射量。伞形花序酮的另一个应用是作为增白剂或光学增白剂。吸收在紫外线区域的能量会在光谱的蓝色区域触发再释放或荧光。这种荧光使人看起来白皙,就像发蓝剂给洗过的衣服赋予白度一样,事实上,在纺织品的清洁中,伞形荧光酮等光学增白剂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对此类发蓝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