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如何应对瘟疫?

瘟疫一向是人类的梦魇,2020年再次证实了这个命题。宿世人与瘟疫的抗争也从未遏制过,中医学者也不破例。与瘟疫抗争过程中,留下了一串瘟疫研究典籍的脚印。此中集大当作者,莫过于明末疫乱中降生的医典,游医吴又可编撰的《温疫论》。

吴又可《温疫论》(来历:南海网)

因为各种原因,被誉为我国首部流行症专著的《温疫论》最初并没大面积传布,知之者甚少。几十年后,一部注解《温疫论》的医典横空出生避世,终于改变了这一场合排场。此书系统而周全地讲解了瘟疫的治疗方式,直到此刻还作为瘟疫治疗的参考。

医家喜叹《温疫论》

清朝康熙年间,四海平定,苍生乐业。如斯布景下,中医学再度昌隆,医学者多研究前代医典期救治苍生。江南戴门第代行医,至此出了一位全才——戴天章。

戴天章生于上元(今江苏江宁县),因晚号海说神聊山,故后人称其“海说神聊山师长教师”。少年时随文章大师林青雷习经史之学,科考取诸生。他天资聪慧,年数轻轻就文通天文、地舆、汗青、书画,武擅射击、剑术,著名南边,俨然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风。

恬澹名利的戴天章对科举不伤风,反而喜好上了医学。数十年间,他遍阅古代医典,又治愈了多位病人,当作为兼通理论与实践的临床专家。他最喜好的前代医典是《温疫论》,在他看来,瘟疫是疾病中最厉害的“杀手”,动辄死伤上万人,有本领的大夫就应该标的目的瘟疫宣战。为此,他先研究了书目,弄清到底是“温疫”仍是“瘟疫”。本来,先秦的古医书就有关于瘟疫的记录,不外那时的名字叫“疫、疠”等。后宿世医家多认为瘟疫的“瘟”来自“温热”的“温”,如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即有明文佐证。吴又可顺从祖先用字习惯,拟名《温疫论》。

《景岳全书》(来历:盛宿世保藏网)

戴天章读《温疫论》时而击节称赏,时而扼腕感喟。固然此书“贯通古今,融以心得,可谓独辟鸿蒙,揭日月于中天”,但医家之中“有见其书而不克不及信者,或知而不消者”,于是在瘟疫临床时仍拘泥于治疗伤寒的方式。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此书降生于明清换代之时,人心未稳,医典很难传布;二则瘟疫是疫中大病,一般医家能不碰就碰,以免扳连自身。戴天章自是不克不及容忍这样的环境发生。

文化人对古典的最好传承,就是写书诠解。戴天章也不破例。他决心写一部注解《温疫论》的专著,连系临床实践讲解瘟疫的防治,让更多人知道并研究此书。

理论临床立异论

颠末多年研究、点窜,戴天章于1722年头步完当作了的《温疫论》注解、增订、删改版书稿,拟名《广瘟疫论》,别名《瘟疫明辨》。从规范文字角度出发,书中同一称“温疫”为“瘟疫”。

《广瘟疫论》全书共五卷,所载内容简明简要,层次清楚,此中多有真知灼见,为后宿世供给了分辨温、寒之病及防治瘟疫的“经典要法”。书中开篇即指出瘟疫的概念:“若瘟疫,乃六合之杂气,非臊,非腥,非焦,非腐……知为瘟疫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烧诸表症。”由此得知,瘟疫是因温气而生,和伤寒一样都有发烧的症状。

《广瘟疫论》(来历:孔夫子旧书网)

《广瘟疫论》卷一“辨”章提纲挈领地指出伤寒和瘟疫的区别及早期症状的分歧。“辨”分为辨气、辨血、辨舌、辨神、辨脉、辨时行疫疠与风寒异气等八辨,具体经由过程望、闻、问、切来诊断。如在“辨气”一节,书中指出:人体本应有喷鼻气,而瘟疫患者体内披发出臭气;寒伤患者一般不披发臭气,只是生病多日身体味有腐气。臭气和腐气分歧,郎中可经由过程“闻”进行分辨,若是明知患者披发的是臭气还对峙开伤寒之药,那只会延缓病情。八辨中的“辨气、辨血、辨舌、辨神、辨脉”是戴天章在研究《温疫论》根本上,连系本身的实践,具体列举症状之时对气、血等五方面的辨识,发前人未所发。后宿世有学者称其为“戴氏五辨”,多次引用到瘟疫研究专著或文章中。

弄清瘟疫与伤寒的区别后,要做的就是预防和治疗。《广瘟疫论》连系伤寒的防治,提出“汗、下、清、和、补”瘟疫治疗五法。如“汗”法一节指出:伤寒一般特征在体外,所以建议用暖和的药;瘟疫凡是深切肌里,要用辛凉、辛寒的药。这些都是戴天章的经验之谈,由证立法,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彼此呼应,是中医史上绝无仅有的“戴氏五法”。

无论“戴氏五辨”仍是“戴氏五法”,都是戴天章在研究吴又可瘟疫理论根本上的立异,是《温疫论》的总结和提高,对瘟疫学做出了必然的进献。这也是《广瘟疫论》能传播到此刻的真正原因。

跋文

话说戴天章修订完《广瘟疫论》书稿之后不久就因病归天。家人将底稿赠予存存书屋保留。后安徽歙县书商郑奠一偶得书稿,以《瘟疫明辨》之名刊刻行宿世。

几十年后的乾隆十八年(1753年),戴天章的孙子戴祖启中进士后,以《瘟疫明辨》为底本,用《广瘟疫论》之名从头刊刻刊行。之后,此书有《广瘟疫论》、《瘟疫明辨》两种底本行宿世,此中前者相对较多。此书甚受后宿世医家青睐,两种底底细互参订、修撰刊刻数十次。时至今日,《全国中医图书结合目次》中收有60多种版本,可见《广瘟疫论》传布之广。

瘟疫明辨 (来历:孔夫子旧书网)

《广瘟疫论》的普遍传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生”在瘟疫治疗上所做的进献。其实,关于治疗瘟疫的当作功案例,在中华医学史上并不少见。相信跟着科学的成长和社会的前进,清初这部专业注解《温疫论》的《广瘟疫论》将会阐扬更大的感化。

【参考资料】

1. 《<广瘟疫论>学术思惟之探析》,作者陈扬荣,《中华医史杂志》2003年第1期。

2. 《从<瘟疫明辨>切磋戴天章学术思惟》,作者陈大舜,《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3. 《论戴天章<广瘟疫论>中辨治之要》,作者江泳,《中国中医根本医学杂志》2012年1月。

作者:魏德勇


  • 发表于 2020-04-24 02:00
  • 阅读 ( 876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