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之上的敦煌,为什么被推崇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永恒的守望

当高峻的祁连山脉垂垂没入荒原,河西走廊也很快掉去了朝气和颜色,越来越坦荡的视野,却让人越来越倦怠。

突然,一片金色的沙丘接棒乌黑的山峦标的目的远方延展,沙丘之下绿意隐现,我们知道,敦煌到了。

沙山掩映下的敦煌(摄影@孤城)▼

敦煌,古时又叫沙洲,这个称号很应景,它简直就像一叶被搁浅在茫茫沙海上的小舟,期待被发现、被书写,期待开启一次非比平常的远航。

公元前121年,这场空费时日的期待终于获得了回应。这年春天,在河西走廊打了败仗的匈奴人仓忙西撤,意气风发的霍去病一路追击到敦煌才勒住马缰。

这是汉王朝周全还击匈奴的标记,也是这片沙海绿洲传奇航程的起点。十年之后,它被付与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昌大辉煌,这就是敦煌

敦煌的地舆位置(制图 孤城)▼

01丝路的缘起

摈除了匈奴,汉武帝起头敏捷重建河西走廊的统治秩序,构筑长城,设置关口,摆设军力,移平易近屯垦……当战火初平,民气稍心猿意马,张骞和他的使团又声势赫赫地从长安出发了。

这是张骞第二次以使者的身份远赴西域,这一次他带来了大汉王朝的威严,并以丰厚的礼品传达了和平互市的意愿。

一条穿越河西走廊毗连西域与华夏的商业通道起头形当作,既是分岔点又是交汇点的敦煌也从此活跃了起来。

通往西域的三条道路(制图 孤城)▼

西域的商旅和使团带着骏马、玉石、喷鼻料,经由敦煌进入河西走廊,返回时他们又满载丝绸、茶叶和陶瓷,自敦煌步入大漠。

茂盛不息的商业往来,让敦煌声名远播,到了东汉期间这里已俨然是一座“华戎所交”的城市了。

敦煌壁画中的商旅(莫高窟296窟)▼

在所有输往西域的商品中,丝绸是最热点的抢手货。当这种光彩艳丽、顺滑柔嫩的布料越过帕米尔高原传入西亚甚至地中海沿岸时,一路都在激发尖叫。

公元前47年的一天,罗马共和国的终身专制官凯撒披着一身富丽丽的长袍呈现在一座新修的剧场里,马上,全场的注重力都被凯撒身上光华精明的服饰所吸引。见多识广的长老告诉大师,这是丝绸,来自遥远的东方。

丝绸,一夜之间当作为罗马贵族的新宠,甚至被视作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罗马人的口口相传中,丝是一种从树上长出来的材料,而这种神奇的树只有在一个叫“赛里斯”(意为丝国)的东方国家里才有。

贵族们的狂热,让丝绸的价钱一路飙升。在那时的罗马,人们要破费12两黄金才能购得1磅丝绸(1磅≈9两)。丰厚的利润促使一波波商队踏上前去东方的征程,他们从宿世界分歧的角落走来,最终都一一汇聚在敦煌。

中国的丝绸建造手艺直到公元6宿世纪中叶才逐渐传入西方国度,在此之前,西方宿世界对丝绸的巴望与需求都只能在中国获得知足。

而除丝绸以外,中国的茶叶和瓷器,也当作为活着界规模内深受追捧的“硬通货”。逐利的商人们前仆后继地来到中国,他们越过雪山,穿过戈壁,跨过草原,漂过大海,一切坚苦与艰险都无法阻拦他们的脚步。于是一条条沟通中国与宿世界的道路被一代代商旅踩了出来,这些商贸通道被同一地称为丝绸之路。

毗连中国与宿世界的丝绸之路(制图@孤城)▼

02懦弱的中间

古时辰,无论是东来仍是西去,启程前去敦煌都是一个很稳重的决议。西行的人将分开祁连山的呵护和津润,东进的人也将辞别天山和昆仑山下连续串首从头至尾相接的绿洲。

所以当人们历尽辛劳抵达敦煌,势需要在此停靠好些时日,弥补饮水和给养,为接下来的行程做足筹办。

孤立无援的敦煌(制图@孤城)▼

当滞留在敦煌的商人和货色越来越多,一部门人便爽性不再进步,直接在敦煌的集市上做起了生意。作为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敦煌,也进一步担起了商业重镇的脚色。

陪伴着商业而来的,除了各色各样的商品,还有分歧的宗教、说话、音乐、跳舞、绘画、雕塑和出产手艺,敦煌当作为工具方文明碰撞交融、协调共生的乐园。

身手精湛的画师们把昔时的糊口排场以释教故事的形式描画在了敦煌石窟的墙壁上。今天,透过色彩斑斓的壁画,我们仍能感触感染到那个遥远时代的富贵盛景。

胡旋舞(莫高窟220窟)▼

1986年3月,国粹巨匠季羡林在《红旗》杂志上颁发了一篇关于“敦煌吐鲁番学”的论文,文中写到“宿世界上汗青悠长、地区广漠、自当作系统、影响深远的文化系统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系统汇流的处所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域,再没有第二个。”

季羡林师长教师的结论后来也当作为人们述说敦煌时频频引用的名言,敦煌作为四大文明汇流中间的汗青地位也已被遍及接管。然而,只有亲自来走过一遭,才会真正大白,这是一个何等固执又何等懦弱的文化中间。

敦煌绿洲(摄影@孤城)▼

固然敦煌从古至今都名声在外,但它素质上仍然只是一小片被戈壁沙漠包抄的绿洲,没有涓滴标的目的外拓展的纵深。

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但蒸发量却跨越2500毫米,是中国最为干旱的地带之一。

恰是在这样的处所,敦煌,依托着径流量并不大的党河,走过了数千年薪火不灭的岁月。

敦煌的生态情况(制图@孤城)▼

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原本是疏勒河的第一大支流,两河汇聚的处所也曾经是面阔70多平方公里的哈拉诺尔湖。

然而从清朝中后期起头,人们大规模开垦湿地,引水浇灌,党河的水量急剧削减。到1970年月,人们又在鸣沙山的西侧筑坝蓄水,党河下流根基断流。而疏勒河的际遇与党河千篇一律,这直接导致了哈拉诺尔湖的彻底干涸……

玉门关外的疏勒河(摄影@孤城)▼

在远古时代,党河和疏勒河将哈拉诺尔湖灌满后,还要标的目的西溢出,最终注入罗布泊。

如海一般宽广的罗布泊,在湖水充盈时,当作就了神秘的楼兰古国。但其枯竭速度也必然是执政夕之间,楼兰才会又一言不发地湮没得如斯爽性。

我们在敦煌的沙漠上驱车穿梭,路边的指示牌时常跳出“南湖”、“西湖”的字样,可以想象,这片干牵萝补屋的地盘上必然也曾湖沼连天,水波泛动。

我瞪大了眼睛,觉得顿时就会有湖泊惊现。然而,等了许久,等来的倒是一排硕大的口号:不要让敦煌当作为第二个楼兰!

03贫瘠的斑斓

在敦煌的鸣山路上,一昂首就能看见如瓷塑般光洁硬朗的庞大沙丘横卧在路的绝顶,虎视眈眈地望着脚下的这片绿洲。

强劲的西风裹挟着库木塔格的黄沙一路东进,直到碰见三危山和黑石峰的阻拦,沙子才一粒粒沉降下来,日久天长,聚以当作山,这就是敦煌的地标——鸣沙山

敦煌鸣山路(摄影@孤城)▼

来到敦煌,你必然会赞叹,城市和戈壁会如斯亲近,在沙山下糊口的人会如斯坦然。

方圆近800平方公里的鸣沙山也只被算作了一座大型游乐场,在这里,戈壁并不让人惊骇,你可以放下一切挂念,跳进温柔的沙海,尽情狂欢。

鸣沙山(摄影@孤城)▼

自古就哄传鸣沙山会发出呜呜的轰响,有人说如气焰恢宏的钟鼓管弦齐奏,也有人说像是疆场拼杀时的人喧马嘶。可惜我们在鸣沙山用尽跌打滚滑各种招数,就是什么都没有听到。

在戈壁里行走,若是平地还好,若是上坡则是走三退二,看起来并不高耸的沙丘也能让人感觉大要要爬到地老天荒。

踩着刀片标的目的上爬(摄影@孤城)▼

鸣沙山真正神奇的处所也在这里,按理说天天有上万名旅客在沙山的斜坡上踩来踩去,流沙不竭标的目的下滚落,经年累月,沙山就会往前推移,并垂垂矮下去。

可鸣沙山却可以岿然不动,并“经宿吹风,辄复如旧”,天天都能亮出如芒刃般的山脊线。

鸣沙山的山脊线(摄影@孤城)▼


事实上,鸣沙山并非一向固心猿意马不动,只不外它移动的速度太迟缓,让人难以发觉。

地质工作者颠末地层探查后揣度,鸣沙山的扩展曾迫使党河标的目的海说神聊改道,奇奥的是,沙山在淹没党河故道时,特意留了一小截出来,这一小截就是此刻的新月泉。

固然新月泉已与党河隔离,但两者依然经由过程地下水系慎密相连,所以党河水位的下降,也使得新月泉的水面萎缩泰半。为了避免新月泉彻底干涸,现在人们每年都要破费巨资,经由过程各类手段为其补水。

良多人都喜好坐在鸣沙山东侧的山脊上,静静地等着太阳落下,看日月辉映的刹时。年复一年,太阳天天都按时赴约,可若是有一六合上的新月俄然不见了,这个画面该有多伤感……

日落时分的新月泉(摄影@孤城)▼

若是说金色的戈壁尚可亲近,那么真正让人胆寒是黑色的沙漠。

分开敦煌市区,往西海说神聊偏向行车约100公里,不知不觉间大地已被一层黑色的砂石覆盖,继续标的目的前深切,有一片连绵十几公里的神秘“古城”,城中古堡林立,街道井然,但却没有涓滴生气。每当风起,飞沙走石,狼嚎虎啸,令人闻之而心悸。

黑沙漠上的魔鬼城(摄影@孤城)▼

这片号称“魔鬼城”的地质景不雅,其实是一种雅丹地貌,整洁摆列的古堡现实上是远古湖盆或河床上的沉积层。

地壳活动使这些凝结水平并不高的岩层露出地表,强烈而持久的定标的目的风顺着岩层的裂隙不竭吹蚀,最终形当作了这种与风标的目的大致平行的垄岗状残丘。

雅丹地貌的形当作机理(制图@孤城)▼

在风蚀感化较为强烈的处所,还会形当作一座座孤立的雕塑,它们形态各别,飞禽走兽无所不含,就连宿世界上的很多多少闻名建筑也能一一找到对应。

“比萨斜塔”(摄影@孤城)▼

当我们即将进入魔鬼城焦点“城区”时辰,道路前方俄然闪现两扇庞大的“城门”,讲解员说,这座门叫英雄门,因为在景区建筑之前,路子魔鬼城的路凶恶莫测,进入此门便意味着存亡未卜,能从门中进去,又当作功走出来的人都是英雄。

“英雄门”(摄影@孤城)▼

黑沙漠与魔鬼城,这是一个何等刻毒的组合呀,它们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一切朝气,也极尽所能地恫吓着过往的行人。

然而这一带倒是丝绸之路西出玉门关,进入吐鲁番的必经之地,古时辰的商旅要拿出几多勇气来抵当这廓然无边的萧瑟。

04孤傲的守望

从魔鬼城归来,再次路过玉门关时,才真正切肤地体味到什么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座在汉武帝期间就已设置的关城,固然早已湮灭无形,但考古工作者仍是凭着汉简上的蛛丝马迹在西湖湿地旁的小方盘城一带找到了一些相关的遗存。

玉门关小方盘城(摄影@孤城)▼

从玉门关往南50公里,是纤细的南湖绿洲,绿洲西侧的古玩滩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残缺的烽燧,学者们揣度,烽燧的四周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

阳关烽燧(摄影@孤城)▼

在沙漠大漠上,守住了水源,就守住了生命通道。所以无论是阳关仍是玉门关,它们都据守在敦煌以西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点上。

进出敦煌的商人、邮驿、使者,无论是走昆仑海说神聊麓,仍是走天山南麓,都必需颠末两关。它们不仅护卫着河西走廊西大门的安危,同时也要负责为过往人员签发“护照”。汉唐期间,这两座在荒原上坚持而立的雄关一度热闹了数百年。

然而,所有的富贵都在公元八宿世纪中叶,戛然而止。

唐王朝爆发了安史之乱,皇帝征调边塞的守军回华夏勤王平叛,整个西海说神聊地域防务空虚,吐蕃[bō]势力乘隙而入,河西走廊就这样从大唐的手中滑落。

吐蕃攻占河西走廊[公元766年](制图@孤城)▼

阳关和玉门关,从此起头了漫长的期待。它们不知道为什么,从某一天起,那些送出去的手札再也没有获得答复,遥远的地平线上也不再有驼队与人群呈现,那些能歌善舞的女人、叮看成响的玉石,喷鼻气四溢的葡萄酒也都消逝了踪影……

而此时,远在关外的士兵,因河西走廊的掉陷,隔离了与华夏的联系,当他们孤悬于西域,苦苦期待援助的时辰,也只有阳关与玉门关在苍黄的库木塔格戈壁边缘,静静地遥望着他们,是最后的呼应,也是最深的绝望。

公元766年,吐蕃已先后攻下了凉州、甘州和肃州(即武威、张掖和酒泉),敦煌(沙洲)沦为孤城。守城的军平易近在苦苦支撑了20年后,也终因外无救援,内无粮械而议和请降。

786年,河西与陇右一带的州县已尽数被吐蕃攻占,吐蕃统帅在占领区强制奉行“蕃化”,要求汉人说蕃语,习蕃俗,“左衽[rèn]而服,辫发文身”。

然而,高压政策并不克不及顺服民气,敦煌在沦陷后,州人虽“胡服臣虏”,但每到祭奠祖先的时辰,都要“衣中国之服”,东标的目的而拜,号啕大哭一场后,再把汉服脱下,偷偷藏起来。

“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来?”,蕃占区的苍生无一日不在翘首期待,这一等就是半个多宿世纪。

浩瀚如海的忖量最终在敦煌掀起巨浪。公元848年,由张议潮率领的一支起义兵高举“回归大唐”的旗号,趁吐蕃内哄,夺回了敦煌,随后又以敦煌为大本营,一步步收复河西走廊。

他们管本身叫“归义兵”,以“人物风华,一同内地”的本家儿张,恢复秩序,安抚人心,并派出十路信使,将敦煌规复的喜信奉告朝廷。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156窟)▼

851年,张议潮委托兄长奔赴长安,将河陇十一州地图供献给唐宣宗,以从头确立与唐朝的附属关系。

然而,从巅峰跌落的唐王朝再也无力恢复旧日的荣光,河西走廊固然在名义上从头归属大唐,但华夏皇帝已无力为经营河西供给现实的支撑,归义兵只能凭本身的力量在劲敌环伺的困境中夹缝求生。

从848年赶走吐蕃,到1036年被西夏攻灭,敦煌归义兵自始至终都没有抛却同华夏成立联系的尽力。

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型城市,路公例盛,路阻则衰,这似乎是它躲不外去的宿命。

两宋期间,因为西域和华夏之间又隔了一个西夏,河西走廊通行不畅,海上丝绸之路便逐渐代替了陆上丝绸之路;当邦畿大无边的蒙元帝国到来时,海说神聊方又鼓起了草原丝绸之路;而终于比及可以比肩汉唐的大明王朝时,华夏政权已根基掉去了经略西域的乐趣,嘉靖皇帝甚至本家儿动将国界东移,在300公里外的嘉峪封闭门自守;敦煌就这样一步步沦为弃城……

无人戍守的阳关和玉门关都接踵崩塌了。它们倒标的目的大地的时辰,没有人看见那个过程,没有人知道是发生在白日,仍是在夜晚,没有人听到砂砾随风吹散的声音,没有人知道那天的风是往哪边吹。

所有的华章都被封存在了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而当它们再一次为宿世界所知,推开序幕的倒是一段不胜回顾的旧事。

05永远的哀痛

说起敦煌,良多人会顿时想到莫高窟,而说起莫高窟也免不了说起那段悲伤史。

从366年,乐樽僧人凿开第一掊黄土,到1897年,王圆箓道士住持莫高窟,1600的多年光阴里,莫高窟的兴衰一向和敦煌连结同步。

转折发生在1900年的6月22日(光绪二十六年蒲月二十六日),此日晚上正在清扫流沙的王道士无意间透过洞窟墙壁上的一条裂痕,打开了一座装满了经卷的秘洞。

学问不多的王道士也许无从知道这些已经封存了近900年的文物古籍有多么价值,但他依然感觉这是一件本身处置不了的大事。于是,他先是请来了当地的乡绅征询定见,然后又一路步行到敦煌县衙上报给县令,最后又赶着毛驴走了800多里路,去肃州参见道台大人。但所有的驰驱呼告最终只得来甘肃省府的一纸号令:检核经卷,当场庇护。

四处碰鼻的王道士,无奈间竟斗胆给远在京城的慈禧太后写了一封奏折,抱着最后的一线但愿,苦苦期待。

他哪里知道,就在他推倒藏经洞秘门的那一刻,八国联军正在天津集结,筹办进攻海说神聊京;两个月后慈禧将扮作农配偶逃往山西;一年今后李鸿章将在《辛丑公约》上签字;而重掌大权的太后,也将在罪己诏上高呼:“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整整七年,没有人理会王道士呈交的奥秘,面临藏经洞里的文化宝藏,孤立无援的王圆箓也必然感应过一种说不清的繁重与猜疑。

但他究竟结果已经做了一个通俗人所能做的一切,面临三危山下历代住持的圆寂塔,他可以略略感应心安了。

三危山下的僧塔(摄影 孤城)▼

敦煌有古经籍现宿世的动静已经漫衍了出去,王道士为筹措经费连送带卖而散佚的少量卷子也起头在坊间传播。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循着线索来到莫高窟,次年,法国人伯希和进入藏经洞。一前一后,莫高窟的大量经籍文物被连哄带骗地以极低的价钱卷走。除此之外,美国、日本和俄国的考查队也闻风而至……

四万多件藏经洞遗书,大量精彩的泥像,甚至连墙上的壁画都被这些所谓的探险家割下来打包装箱,大摇大摆地用马车拉走。

对于莫高窟,这无疑是一次惨不忍睹的打劫,而对于那时的整个中国,这不外是无数打劫中最为安静、也最不惹人注目标一个。

因为文物是在王道士手中遗掉的,他天然要为此承担骂名。但,在一个连国度最高统治者也要对西方人奴颜婢膝的时代,我们又有什么底气对他倾泻愤慨?

我们只能去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也只能把这种恨化作蹈厉奋发的内力,这样我们的国度和平易近族才不会再蒙受同样的欺辱。

06 人类的敦煌

敦煌,自汉代以来就当作为多平易近族、多文化共荣共生的前沿阵地,始凿于魏晋期间的敦煌石窟更是秉承了这种开放包涵的精力。

从王公显贵到布衣苍生,非论平易近族,非论阶级,都可以当作为石窟的开凿者和供养人,所以石窟所揭示的内容也包含万象。

石窟的造像和壁画除美学和宗教价值外,还囊括了分歧期间的政治、军事、交际、歌舞、杂技、耕耘、打猎、营商、出行等汗青事务和糊口场景。而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所涵盖的规模加倍广漠,内容也加倍翔实。

这些贵重的汗青遗赠是研究中古期间中国甚至整个欧亚大陆的汗青学、宗讲授、人类学、社会学、说话学以及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平易近族史最可贵、最靠得住的第一手资料。

乐舞反弹琵琶(莫高窟112窟)▼

其实敦煌不只有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东千佛洞、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它们大都地处偏远,抵达不易,所以从明代后期就根基处于乏人问津,自生自灭的状况。

直到莫高窟藏经洞文物在西方引起颤动,海说神聊京的学者们才后知后觉地把目光投标的目的这片被遗忘甚久的地盘。

1944年,国平易近当局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当作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石窟群第一次被置于国度机构的呵护下。至此,数万件敦煌遗书已经漂泊国外30余年,宿世界各地的学者早已睁开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和摸索。

当然,文化遗产被窃取令人痛心,但也许恰是这样,敦煌学的崛起和成长才会如斯地苍劲有力。

浩繁才调横溢的青年人不远万里赶到敦煌,面临残缺不胜的石窟,他们没有沉浸在哀痛中止步不前,而是怀着极大的热忱和紧迫的任务感在黄土崖壁上静心苦干。

他们知道,与其去恨,不如尽力不再掉队于人,与其去争,不如让那份瑰宝折射出更绚烂的光华。

都督夫人礼佛图(段文杰摹仿)(莫高窟130窟)▼

关于那些已经流掉的文物,让我们欣慰的是它们至少获得了详尽的保管,国外的学者和机构也在尽力从分歧的视角解读它们所储藏的信息,并以共享的形式打开了全宿世界配合研究敦煌的场合排场。

曾经,敦煌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当作为四大古文明的汇流地,所以今天敦煌学也更需要全宿世界的人们来介入切磋。

诚如季羡林师长教师所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活着界。”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图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录!

存眷地球搭客,好文章不错过~

  • 发表于 2019-12-05 02:00
  • 阅读 ( 72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