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攻下弹丸之国竟用了100年,高句丽有多难打?

说起高句丽这个国家,不得不提到这个国家与隋唐两大帝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其中隋朝更是因为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引发了国内矛盾,导致隋朝二世而亡。(PS:皇泰主杨侗、隋恭帝杨侑在位时间短属于傀儡皇帝)

▲高句丽地图

那么高句丽有多难打?让中原王朝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把高句丽铲除?本文主要从环境角度,来解读隋唐两朝攻打高句丽的困难。

1.大雨对进军的影响

首先从降水来说。虽然北方比南方降水少,但是高句丽因为临海,地处偏东北亚地区,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所以夏秋季时节降水比其他北方地区大的多。在今天辽东半岛一些地区,年降水还可以达到1000毫米,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更加湿润的隋唐。

而大雨直接导致了隋帝国第一次征服高句丽战争的失败。也就是那位妻管严皇帝所发动的,隋文帝征高句丽。隋朝平陈之后,高句丽修筑工事、积蓄粮草、入侵边境,引起隋朝不安。所以隋文帝曾经警告高句丽,而且还把陈后主的屏风送给了高句丽,以示警告。但是高句丽仍不老实还是犯边,《三国史记?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九年,王率靺鞨之众万余,侵辽西,营州摠管韦击退之”。《隋书?列传第四十六》,“明年,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

不给高句丽点颜色看看,显然不是隋文帝的风格。隋文帝觉得,一个拥有长江天险而且国土比高句丽大很多的南陈(145郡568个县)都给灭了,何况一个高句丽?

▲壁画上的高句丽武士

结果隋文帝被打脸了。在大雨和因长时间大雨潮湿而导致的瘟疫流星下,他不得不退兵了。《隋书?卷二?帝纪第二》,“乙巳,以汉王谅为行军元帅,水陆三十万伐高丽。” 《隋书?卷十?列传第十》,“十八年,起辽东之役,以谅为行军元帅,率众至辽水,遇疾疫,不利而还。六月,丙寅,下诏黜高丽王元官爵。汉王谅军出临渝关,值水潦,馈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周罗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风,船多飘没。秋,九月,己丑,师还,死者什八九。高丽王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上于是罢兵。”从记载中,我们发现,六月下诏宣战,九月回师,中间正处于夏秋时节,正好是多雨的时候,那时天已经转凉了。而且,历史上不止隋朝攻打辽东得到过免费淋浴,曹魏征伐辽东的公孙氏政权时,也受到过大雨影响而失败。

2.湿地带来的天然屏障

除了降水,还有辽东的地形也值得说一下。根据地质研究发现以及历史纪录,辽东湾北部下辽河(东西辽河会合以下的辽河河段)平原,在第四纪冰后期海侵后,滨海部分受到淹没。著名的辽西走廊在东汉时才露出海面,未被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就西汉时代辽东郡所属各县的方位而言,今辽宁黑山以南、台安以西、北镇以东的近海地区空无城邑,其时应为大片沼泽化滩地。这一情况,从晋末,唐初辽西、辽东间往返的记载中有所反映。唐人描述辽河下游有“辽泽泥潦,车马不通”,“辽东以西水潦坏道数百里”(来源:中国气候网)。

所以从新石器时代到东汉,卢龙古道是中原进入辽东一带的主要通道。从燕长城走向可以发现,早期进出辽东辽西还是走北路。长城走向也和后世明长城大不相同。汉王杨谅出渝关,在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地区行军,也是为了尽量避开这些湿地。但是,沼泽仍是困扰隋军的大问题。

▲影视剧中的隋文帝和独孤皇后

因此,虽然隋文帝曾把辽河与长江对比来吓唬高句丽(辽河之水,何如长江?)但是辽河下游在隋唐时的大量滩涂沼泽,对行军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身滩涂沼泽湿地导致行军不顺,而大雨不但使行军进一步恶化还导致疫病爆发。最终,在隋军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严重的情况下,隋文帝征辽失败。

▲辽宁省地形图

3.地形因素

除了辽东半岛夏季的降水和辽河下游的湿地外,山区丘陵密布也是行军的主要障碍。首先辽东半岛被千山山脉从南至北横贯,千山山脉,最高点高于1000米。而辽东丘陵更是中国三大丘陵之一,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约在500米左右。从辽宁省地形图和燕长城走势图,能直观看出,如果在这种地区行军是非常坑的。而高句丽人的统治中心外围,就是这样面积巨大的山丘陵区。这种地形,必然导致行军物资损耗很大。

在隋炀帝第一次征辽东时,就是因为这种丘陵地形,导致士兵不堪行军之苦,偷偷扔掉行军粮食,结果导致粮尽。

唐太宗第一次东征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虽然唐太宗吸取隋朝教训,士兵死亡不多,但是损失了战马八千匹,还有其他大量物资。

而高句丽军凭借这种地形更可以居高临下地阻击敌人。看过《林海雪原》的读者可能都能知道,那种地方非常容易藏人,被袭击了连对手在哪都不好找。

不仅如此高句丽还修建了大量的山城,隋唐军队要想突破防御,就得把那些山城一个个地拔掉,而且时间一定要快,不然等到雨季来临、后勤跟不上的时候就悲剧了。即使人品好挺过大雨,秋冬时山区的严寒更遭罪。所以历史上,隋唐两朝帝王在出兵辽东选择的时间和退兵的时间都很相似。刨除隋文帝出兵那次,基本上是趁雨季没来之前屯好物资,二三月出兵。可出发时的困难是避开了,但是秋冬的到来却避不开。除非能快速拿下高句丽全境,但是面对众多山城这点又很难办到。

所以虽然唐太宗的战绩相对隋朝来说很辉煌:“凡征高丽(高句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馀”《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获马牛十万,明光铠万领。高丽震骇,后黄、银二城自拔去,数百里无舍烟”《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但是唐太宗征服高句丽的战略目的还是没达到,最后只能在秋季之前回去,“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

所幸,最后唐帝国找到了适合的战术:快打快收、抢粮抢人、影响生产、干扰高句丽经济,然后以海上登陆战为主,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不过这个则要交给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帮他执行了。因此,虽然那个时代的战争要靠刀枪弓弩等冷兵器来打,但只能决定战术层面,而决定战略层面的因素中,环境与地理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最终啃下高句丽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也说明了唐帝国的雄厚实力。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发表于 2017-10-19 00:00
  • 阅读 ( 76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