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作者生平如此曲折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首华语流行歌曲流传到了国外,大受欢迎,翻唱版本出现后,迅速排到美国billboard榜单前三的位置。你敢信这是真的?

这事儿还真发生过,不过被翻唱的歌曲,是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


接下来你将看到:

●上海怎么就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

●最早的中国流行音乐创作者是写儿童歌曲的

●《玫瑰玫瑰我爱你》被翻唱后红遍了美国


上海怎么就成了中国流行音乐发源地?

-+-

一说民国老歌,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上海。

上海自开埠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化都会。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上海成为国内的轻纺工业基地、金融中心、交通运输枢纽和贸易中心。

以金融业为例,列强在上海不断建立起金融机构,方便在中国的经济殖民活动。

1936年,上海拥有11家信托公司、48家汇划钱庄、3个储蓄会和1家邮政储金汇业局,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金融中心。

国际化的另一面体现在文化的交流上。

1934年,在上海的外国人已经占到了上海总人口的2.19%。外国人的到来,刺激着上海各类娱乐业的发展。

1908年,法国人乐浜生在上海成立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随后,胜利、高亭等具有外国背景的唱片公司纷纷登陆上海。

最初这些唱片公司灌制的唱片以各地方戏曲为主,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上海市民文化需求。

●百代公司发行的的谭鑫培“捉放曹”唱片

当时上海市民对音乐的需求有多迫切?

20年代中叶,留声机已经普遍进入上海富裕家庭,也成为小资情调的咖啡馆、酒吧等娱乐场所不可或缺的道具。有钱人用得起留声机,大众收听音乐主要靠广播。

1934年,上海28家电台节目中,全天播音时段85%以上是文娱节目,歌曲便是其中的重头戏。

强烈的需求呼唤着新的音乐形式,而催生新音乐形式的新音乐元素也来自国外。

早期的上海歌舞厅、咖啡馆等娱乐场所演奏的乐队几乎完全都是外国人。

其中又以菲律宾人为主,另有犹太人、俄国人和吉普赛人。他们甚至会演奏当时刚刚流行的爵士乐,这也让日后的上海音乐带有浓厚的爵士乐风情。

最早的中国流行音乐创作者是写儿童歌曲的

-+-

民众对流行音乐有了迫切需求,天才音乐人也就应运而生。

中国第一批流行音乐制作者脱胎于知识分子阶层,其代表人物就是开上海流行音乐之先的黎锦晖。

●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剧社合影

这个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不过要说起他创作的音乐,你一定听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白兔乖乖》就是他的作品。


中国现代音乐最早诞生于新式学堂。

最初“学堂音乐”走的是拿来主义路线,多直接采用欧美歌曲或民间小调的曲子填入新词,以宣传爱国、革命、妇女解放、破除迷信等新思想。

参与创作的多是赵元任、李叔同这样的知识分子。

比如李叔同的名作《送别》,就是用了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曲改编的。


后来中国的音乐开始从学堂音乐向流行音乐转变,黎锦辉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他早先也是一名以教育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办过报纸,做过公务员,在小学做老师的时候教过语文、美术、音乐、历史。

五四时期,他参与了蔡元培任会长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担任以演奏民间丝竹音乐为主的“潇湘乐组”组长。这个时候的黎锦晖意识到,“中国音乐家,均以西乐为正宗,唱中国歌就会被人笑话”,决心“宣传乐艺、辅助新运”。

黎锦晖刚到上海,做的还是创办音乐教育机构,谱写儿童歌曲的工作。

●黎锦晖编剧的儿童歌舞剧《三蝴蝶》演出照

为了扩大影响力,他偶尔也创作一些流行歌曲。没想到他一出手就是爆款,1927年创作的《毛毛雨》很快就红遍大街小巷。


尽管这首歌在唱腔上仍然带有很多旧式戏曲的风格,它还是成为了中国本土诞生的第一首流行歌曲。

●黎锦晖和《毛毛雨》的原唱、他的女儿黎明晖

这首歌后来还在影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被翻唱。

并且歌里歌颂的纯真爱情也能够大胆唱出来,取代了原来市井间流传的粗糙庸俗乃至猥亵不堪的小调。

一炮而红后,黎锦晖发现创作流行歌曲居然是帮助他运营音乐教育机构的好出路。

他继续带着歌舞团在各地巡演,1929年时因路费短缺滞留新加坡,黎锦晖还接受一家书局的订单,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

●明月歌剧社歌舞排练

黎锦晖在刚开始创作流行音乐的时候,还曾经给自己立下十条原则:

妓女唱的不写

“后花园赠金”之类的不写

相思病的不写

爱情悲剧不写

为三角恋爱而情杀的不写

“三妻四妾十美图”不写

用阴谋手段取得爱情的不写

猥亵的不写

对金钱权势的爱情予以讽刺

对一见倾心的儿戏爱情加以讽刺

然而后期为了迎合出版商及唱片公司老板们的意愿,多多赚钱,还是掉了节操,其流行音乐创作也愈发粗制滥造,格调低下。

好在黎锦晖的开拓工作已经在上海播下了流行音乐的种子,在他的培养下,白虹、姚莉、王人美、黎莉莉、周璇、黎锦光、聂耳等音乐青年才俊成长起来,开创属于他们的音乐时代。

《玫瑰玫瑰我爱你》被翻唱后红遍了美国

-+-

在黎锦晖之后的上海流行乐坛,领军人物是被称为“一代歌仙”的陈歌辛。

与黎锦晖最初深受民间音乐和戏曲影响不同,陈歌辛虽然也对上海田歌、打夯号子、车水号子等民间音乐了如指掌,但他还受到过西方作曲、指挥和配乐训练,音乐底子更加扎实。他也就能更加灵活地运用爵士乐等新潮西方音乐形式。

●陈歌辛及其夫人金姣丽

比如1940年陈歌辛为电影《天涯歌女》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就采用了典型的爵士乐风格。这首歌被美国人翻唱后大火,就与其爵士风味的旋律有关。


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民国流行歌曲出自陈歌辛之手,比如《不变的心》《凤凰于飞》《永远的微笑》《初恋女》《苏州河边》《夜上海》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歌辛身处上海,写作了《度过这冷的冬天》《不准敌人通过》等抗战歌曲,还创作了一系列抗日舞剧。

1941年底,日军占领上海租界,陈歌辛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出狱后被迫为汪伪政权服务,甚至写下了《大东亚民族团结进行曲》等为日本军国主义宣传的歌曲,并在上海外滩华懋饭店指挥过歌颂神风特攻队的《神鹫歌》。

抗战胜利后,陈歌辛又被国民党监禁了7天。虽然在抗战胜利后陈歌辛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但他还是怀着胜利的喜悦,于1946年新年之际写出了日后风靡华人世界,每年过年都会听到的洗脑神曲——《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这首神曲原本带有庆祝抗战胜利的含义

《玫瑰玫瑰我爱你》在四十年代火遍华语流行乐坛后,五十年代初由澳大利亚DJ威尔弗里德·托马斯从香港带到伦敦。

没想到在伦敦播放后,受到了英国人的欢迎。查普尔音乐公司便委托威尔弗里德·托马斯为这首歌重新创作英语歌词。

托马斯就写了一个西方人在马来西亚遇到美人、与她相爱却最终与她告别的故事,即《Rose, Rose,I Love You》。这首歌经美国歌手弗兰基·莱恩演唱后,曾在美国billboard榜单上排名第三。


而英国女歌手佩图拉·克拉克翻唱的另一个版本《May Kway》则改编不多,仍然是一首歌咏玫瑰花的歌曲,其中还运用了各种中国音乐元素,在英国歌曲排行榜上排名第十六。

当《时代》杂志报道《Rose, Rose, I Love You》的时候,提到了这首歌的原唱姚莉,却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陈歌辛。

●佩图拉·克拉克版的《May Kway》

陈歌辛最终并未收到任何海外稿费。

翻唱者弗兰基·莱恩后来在美国的一次音乐会上巧遇陈歌辛的小儿子陈东,才知道《Rose, Rose, I Love You》的原曲是由陈歌辛所作。

在莱恩八十大寿的告别音乐会上,他又见到了陈歌辛的妻子金姣丽和大儿子陈钢,将他灌制的《Rose, Rose, I Love You》送给了他们。

建国后很多上海流行音乐人,如李厚襄、姚敏、姚莉等移居香港,继续流行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他们的工作为后来港台流行音乐的发展留下了丰厚遗产。

邓丽君的很多歌曲,如《何日君再来》《四季歌》《夜来香》《采槟榔》等,其实都是翻唱的民国流行音乐。

而很多民国流行歌曲,被梅艳芳、费玉清、凤飞飞、蔡琴等港台歌星演唱,其生命力之旺盛,早已超过了意识形态的阻隔和歌曲创作者本人的生死,仿佛如至今仍然健在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演唱者姚莉一样,从未老去。

参考资料:

1.贾崇. 陈歌辛流行歌曲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9期。

2.周康. 上海早期流行歌曲成因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Music: A Rose Is a Rose ... - TIME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35240,00.html。

4.《夜上海》作曲陈歌辛:在反右斗争中“受党保护”?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3241。


  • 发表于 2017-10-18 00:00
  • 阅读 ( 78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