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到底存不存在?

黑洞是宇宙中最怪异的时空结构,任何物质包括光都无法从中逃离出来。虽然怪异,但今天的科学家大都认为,黑洞不仅是广义相对论的理论产物,而且是真实存在的。通过观测,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个黑洞,而且经常有新的黑洞被发现。例如,最近中国的天文学家就发现了人类已知的最大黑洞,质量大约为120亿倍太阳质量。

但最近,美国物理学家劳拉·梅尔辛-霍顿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黑洞并不存在。虽然之前也有许多人这样说过,例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也曾说过“黑洞不存在”(不过他指的是字面意思)。但是梅尔辛-霍顿的研究极为特殊,看似无懈可击。如果她是正确的话,那么物理学和天文学都得重新改写。

那么是否要把黑洞扔进科学史的垃圾桶里?先别急着回答,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物理学家为什么认为黑洞不存在。

没有黑洞,只有爆炸

霍金在1974年发现,尽管任何物质都无法从黑洞里逃离出来,但黑洞会产生辐射。这种辐射被叫做霍金辐射,它是一种量子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真空中会随机出现一对“虚粒子”。这对虚粒子一个具有正能量,一个具有负能量,加起来为零。通常情况下它们出现后会彼此迅速湮灭掉,但是如果它们出现在黑洞的事件视界(即黑洞的表面)附近,那么其中的一个会掉进黑洞,另一个可以逃离黑洞。虽然有一个粒子已经掉到黑洞里面去了。但掉进黑洞的粒子具有负能量,会减少黑洞的质量。这样时间一长,黑洞就会不停地产生粒子并向外辐射,并损失质量。

梅尔辛-霍顿的研究就是基于霍金辐射的。大多数的黑洞(即恒星级别的黑洞),是通过恒星的坍缩形成的。她认为,当恒星在晚年坍缩时,霍金辐射就已经出现了,这时会有负能量不断注入恒星内核,并减少它的质量。这样一来,负能量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在恒星即将变成黑洞之前,恒星会因排斥力会停止坍缩,并反弹开来,这就根本就无法形成黑洞,所以她认为黑洞不存在。

可是,如果恒星级黑洞不存在,那天文学家成天观测的是什么?

是的,弗吉尼娅,真的有黑洞

很显然,黑洞是很难直接被观测到的。另外,也无法通过霍金辐射直接看到黑洞,因为这种辐射太弱了。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找到黑洞存在的证据。如果它们不是黑洞,也至少看起来像黑洞。

首先,被发现的黑洞很少是一个孤立系统。黑洞周围常常有物质(通常来自伴星)围绕或落入其中,这样物质会在黑洞周围形成吸积盘,就像不幸的船只被卷入漩涡中。物质越靠近黑洞速度就越快,物质之间会产生摩擦,生成热量并产生X射线,并可被我们的望远镜观测到。另外,黑洞对伴星的影响也可以被观测到。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就是黑洞呢?天文学家可以对它周围物质(例如吸积盘和伴星)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推测出这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就可以使用广义相对论来分析它是否足以形成一个黑洞。这个论证过程很难会有差错,因为我们的力学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而且准确地预测了各种现象。所以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针对梅尔辛-霍顿的理论热情洋溢地回复到:

“黑洞绝对存在,我们通过观测就能知晓。我们通过围绕银河系中心恒星的轨道,知道那里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我们知道有双黑洞系统;我们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万个黑洞的红外信号;我们知道有恒星级黑洞和中级质量黑洞;我们可以看见气体云被黑洞的引力所撕碎;我们还可以获取黑洞的照片(例如左面这张)。是的,弗吉尼娅,真的有黑洞。”(“弗吉尼娅”是一位8岁小女孩的名字,她曾写信给《纽约太阳报》,询问是否有圣诞老人。《纽约太阳报》回复中说:“是的,弗吉尼娅,真的有圣诞老人。”这句话成为一个句式,广为流传。)

有如此强有力的观测证据证明黑洞是存在的,那么梅尔辛-霍顿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如果她的研究没有问题,那么如何解释这些观测结果呢?她后来回复说,我们所观测到的很像黑洞,但它们没有事件视界和奇点,我们应该给它们换个名字,因为它们不是黑的。但因为她所说的这个东西与黑洞很难区分,所以目前还无法验证她的这种观点。

这个模型是错的

如果观测证据表明黑洞真的存在,那么梅尔辛-霍顿的模型是否在哪个地方出错了呢?其中一个嫌疑最大的地方就是负能量,这个可能是霍金辐射中最令人困惑的概念。当负能量进入黑洞内部,会使得黑洞损失质量。就是这么简单吗?负能量为什么会是负的呢?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安德鲁·汉密尔顿指出,梅尔辛-霍顿把黑洞内的霍金辐射看成具有负能量的流体,具有排斥力,最终会使得黑洞反弹而不是形成奇点,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汉密尔顿认为,霍金辐射只能在事件视界附近产生,如果不存在事件视界,那么就没有霍金辐射。所以,当恒星在晚年坍缩时,霍金辐射就已经出现了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事件视界的出现。另外,霍金辐射产生的粒子在黑洞内部具有负能量,但是对于附近的观察者来说这个粒子还是正的,不会对周围产生排斥力,所以梅尔辛-霍顿所说的排斥力是不存在。因此,她的模型就有了问题。

其他一些科学家也认同汉密尔顿的观点。另外还有人指出,霍金辐射作用十分微弱,根本没有梅尔辛-霍顿所预期的那样强。

没有黑洞,就没有悖论

另外,梅尔辛-霍顿的文章里提到了一个所谓的“火墙悖论”。火墙是霍金辐射粒子在事件视界上形成的一堵墙,会阻止新的物质向里面落入,但广义相对论认为,观测者穿过事件视界时不会注意到有任何变化,时空是光滑的。这个问题被称为“火墙悖论”,而且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但霍顿认为她的理论就是一种解决方案,因为黑洞根本不存在,那么就没有什么火墙悖论了。

但是火墙悖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黑洞不存在。黑洞产生火墙是通过量子力学得出的结论,而这结果与广义相对论相矛盾,所以这种悖论本质上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不相容的结果。我们可能需要一种能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的理论,才能真正解决火墙悖论。

其他种类的黑洞

另外一个问题,梅尔辛-霍顿的文章只考虑了恒星级黑洞,因为其他种类的黑洞可能由完全不同的机制形成的。

理论上,黑洞的质量可以是任何值。你可以把一个苹果或任何其他的东西变为黑洞,只要你能把它压缩得足够小。甚至微观黑洞都可以存在,但目前还没有观测到微观黑洞,而且如何形成这种小的黑洞也尚不知晓。

另一面则是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至少是10万倍太阳质量,大的可达百万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是个神秘事物,因为我们还不清楚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事实上没有哪个恒星大到能够坍缩成超大质量黑洞。

观测显示,每一个星系中心都具有超大质量黑洞,甚至最小的矮星系都有超大质量黑洞。而且观测显示,它们不可能不是黑洞。例如,银河系中有一个非常光亮及致密的无线电波源,叫做人马座A*,有很多颗恒星以不同的轨道围绕着它,我们据此可以计算出这里含有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结果表明,人马座A*这里存在的物质具有很大的质量,超过400万倍太阳质量,而且这些质量被限制在4400万千米直径的球体内(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距离约为4600万千米)。根据广义相对论,这里必然存在着一个黑洞。

另一种黑洞则是处在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黑洞,叫做中级质量黑洞,质量可达数百个太阳质量或更多,天文学家还不清楚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一些解释认为它们可能是多个恒星级黑洞合并形成的,或宇宙大爆炸之后早期物质的坍缩。中级质量黑洞的是否真的存在还有待证实,不过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候选者。

梅尔辛-霍顿的模型与上面的情况不相符。即使她是对的,恒星级黑洞真的不能形成,那么也许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形成黑洞。

总之,基于堆积如山的观测证据证明黑洞是存在的,而一个新的理论的提出还不足以来把黑洞概念抛弃掉。不管怎样,她的理论还是有价值的,值得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重新思考,虽然大多数的人并不是她理论的粉丝。

  • 发表于 2015-06-30 00:00
  • 阅读 ( 80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