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古代医学都是如何诊脉的?

阿维森纳的“情人脉”

“伊本·西纳(Ibn Sina)把他的手指放在女病人的脉搏上,并开始提及不同地区的名称,直到当提到某个名字那一刻病人脉搏出现一个奇怪的震颤。然后,以同样的方式确定街道、房屋,最后当提及某个人的名字时病人脉搏出现同样的震颤。这时,伊本·西纳就可以确定某某地区、某某街道、某某房子中的某某人正是这位女病人的情人。”

以上是流传在阿拉伯地区的一则轶闻,记述的是医学史上唯一堪与盖伦比肩的“医学大帝”阿维森纳(生卒年980-1037)创立的“情人脉”。据说,阿维森纳还利用这种高超的脉诊测谎或者侦探技艺帮助某位苏丹人找到了他妻子的奸夫。

阿拉伯版“悬丝诊脉”

据传,阿维森纳稍晚时期的一位著名医生声称他甚至不需要触碰患者,而是将一根丝线捆绑在病人腕部通过感觉丝线的振动就可以为病人做出诊断。

有人为了戳破他的牛皮,将丝线一端捆绑在藏匿于幕帘后面的一头牛的蹄子上。这并没有难倒这位阿拉伯神医,只见他轻捋长髯,稍作沉吟后宣布了他的诊断:“帘子后面原本只是一头食草的畜生。”

那位说了,这不就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悬丝诊脉吗?没错,只是时间上比药王孙思邈的悬丝诊脉来得稍晚一些。当然,与我国的悬丝诊脉最大的不同在于,阿拉伯版悬丝诊脉不是为了避嫌男女授受不亲,而是阿拉伯医学继承了古希腊医学的观念,认为动脉脉搏的跳动与音乐是相通的,很多阿拉伯医生为了掌握脉诊的技艺而去学习音乐,而这位宣称可以悬丝诊脉的医生是为了渲染自己对于脉搏搏动的敏感和脉诊的高超技艺而已。

无论是阿维森纳的“情人脉”还是悬丝诊脉,只能代表古代医学中脉诊的极致情形。事实上,世界上各古代文明中的传统医学都非常重视脉诊在医学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直到今天,脉诊仍然是中医、阿育吠陀(印度传统医学)和尤那尼TIBB(伊斯兰传统医学)中独立的重要诊断手段。

古埃及医学中的脉搏

古埃及人们相信“心脏是人类灵魂和主宰之所在”,“从心脏分出很多血管到达各肢体”,“血管系统包括动脉和静脉两种,动脉发自心脏的左侧部分,负责将肺脏吸入的灵气运送到全身,因此动脉是含气的血管。血液是由肝脏产生的,携带有来自消化道食物的精华,进入心脏并通过静脉系统转运到全身”。因此,医生可以在人头后、四肢等多个部位来观察脉搏。

也就是说,肺吸入的灵气是脉搏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作为人体的灵魂和生命力,连同肝脏产生的血液经由心脏和血管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一方面供给营养,另一方面传送心脏发出的生命指令。

古代印度医学中的脉搏

阿育吠陀(生命的智慧)是起源于印度次大陆的古老医学体系,认为人体脉搏包含着3种能量,医生通过诊脉首先可以感受到的跳动是瓦塔(Vata),其次是皮塔(Pitta),和最后的卡帕(Kapha),分别代表气、胆汁和痰等三体液。三体液平衡代表健康,失衡则意味着疾病。脉搏检查是阿育吠陀医学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脉搏可以获得人体体液是否平衡的信息,从而做出是健康还是疾病的诊断。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脉搏

中国传统医学没有血管的概念,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称之为经脉,认为是“运输气血的通道”。从《内经》的描述可以看出,所谓经脉就是指皮肤浅静脉和部分在体表可以触及的动脉,脉诊需要分别按压头颈部、两侧腕部和足踝部位动脉的搏动,获取这三个部位不同症候,即所谓“三部九侯”。

稍后年代的《难经》中,脉诊部位固化在腕部桡动脉,将靠近拇指侧到近心端分别称为“寸、关、尺”,总体上称为“寸口”,左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不同的“脏腑”,不同的脉象则代表不同的病症,从而将原本颈、上下肢三部位的“三部九侯”转变成“寸口的三部九侯”,并声称单纯依靠诊脉可以诊断人体所有疾病以及预后,即所谓的“寸口决生死”。

后世医家根据不同脉搏特征总结出26中基本脉象,又组合成100多种脉象,通过医生指尖的感触到的不同脉象可以单独诊断疾病,判断预后,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见到现实中或者影视作品中某些中医故意不进行问诊,甚至不准许病人说一句话,仅仅依靠“平脉”来进行诊断,以显示自己医术的高超。

古代希腊医学中的脉搏


古希腊医学认为人体有两种血管,动脉和静脉。“动脉”(artery)一词源于希腊词“αρτηρ?α”派生而来,其词根 “αηρ”,意思是空气。如同古埃及人们认识到的那样,认为动脉是含有和运送气体的,这种气体是由肺吸入的生命灵气,是动脉搏动形成脉搏的动力来源。

希波克拉底和同时代的多名医生都对脉搏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特定类型的一场脉搏类型,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其中,值得特别介绍的是赫罗菲拉斯(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他首先将动脉的搏动与音乐节奏具有先天性相关性,因此古希腊时代以及后世的很多医生为了获得高超的脉诊技艺甚至专门进行音乐学习和训练。他也发现和描述了一些特定脉搏类型特点,更特别注重脉率(快慢)的检查和意义,并特别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脉搏计数的水钟(如下图所示)。

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盖伦认为心脏和动脉收缩和扩张是同时发生的,他发现并描述了多种类型的脉搏,如锯刃脉、起伏脉和蠕虫状脉等;同时总结了在不同温度或病症,比如热脉和冷脉,疼痛脉,以及嗜睡、抽搐乃至黄疸等疾病状态下的脉搏特征。

中世纪医学中的脉搏

当欧洲步入中世纪的黑暗,阿拉伯帝国崛起,阿拉伯地区成为包括医学在内的世界科学和文化中心。动脉脉搏同样是中世纪医学中最重要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标志之一。

最具有代表性人物就是本文开始介绍的“情人脉”的发明者阿维森纳(公元981-1037 )。阿维森纳继承了古希腊的体液学说,认为健康是基于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等四个不同的体液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当体液平衡被打破,就意味着疾病。

阿维森纳认为心脏和动脉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是同时的,还否定了动脉含气的说法,认为动脉中同时含有血液和灵气。他对脉搏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记述,他认为每次脉搏搏动包含四个不同的运动,两次搏动以及伴随的两次暂停。通过细致观察,他对各种类型的脉搏进行了分类,并从8个角度详细描述了各自的特征。比如对现在我们说的房颤、室性心律失常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如同在医学的其他领域一样,阿维森纳对于脉搏的认识和见解具备了现代医学的“基因”。

他从动力、阻力和动脉弹性等三个方面对于脉搏的成因、特征进行分析、解释。他还认为脉搏不仅是来自心脏收缩带来的一种冲击,而且是作为一种波沿着动脉壁传导,而这一理论正是现代医学脉搏研究的基础。

阿拉伯医学代表了古代医学的巅峰,涌现出大批贡献卓著的医生。当然,历史的局限和“过度”的研究产生出悬丝诊脉这类闹剧也丝毫不奇怪。

小结

古埃及医学、古印度医学和中医同样缺乏解剖学基础,古希腊医学很大成分上是建立在动物解剖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心脏和血管以及脉搏产生各种错误认识是在所难免的。从希波克拉底开始,直到十三世纪文艺复兴之前,人们一般认为,人的心脏包括四个腔室:下部的两腔为心室,被认为含有血液,而上部两腔包含空气。据认为,在两个心室之间的间隔膜上存在微小的孔隙,从肝脏产生并到达心脏的静脉血与从肺部吸入的空气混合,使重要的营养和生命灵气通过动脉运送到整个身体。虽然13世纪著名的阿拉伯医生伊本纳菲斯发现了肺循环(也叫小循环),并反驳了盖伦等有关室间隔存在无形毛孔理论的错误,但是直到哈维有关全身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包括心血管和脉搏在内的医学研究才逐步迈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 发表于 2015-06-12 00:00
  • 阅读 ( 92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