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到底长啥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不是只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她的生活状态就好比一幅画卷,时而鸟语花香,时而疾风骤雨。随着这幅画卷的展开,可以看到一个政坛以外、更加真实鲜活的武则天。

相貌之谜

武则天是一位美女这是毫无疑问的,要不然她也不会被唐太宗看中,封为才人。但是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可以从文字里探知一二。据说太平公主最像武则天,史书对太平公主的相貌是有记载的,“公主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她体态丰腴,脸蛋饱满,额头也比较宽,这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史书说“则天以为类己”,所以武则天可能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

另外,武则天个头可能不低。由于遗传基因的缘故,武家人普遍个子都不高。史书有记载的武懿宗、静乐县主,都是小个子,但是武则天是个例外,有唐代文献说“武氏最长,时号‘大哥’”(《朝野佥载》卷四),这里“长”念cháng,不是长zhǎng,武则天绝不是他们家族里辈分最高的,那就是说,她的个子是家族里最高的。

20世纪80年代,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被发现,石破天惊,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文物。根据地宫物帐碑的记载,在唐朝皇室馈赠给法门寺的物品中有“武后绣裙一腰”,即是武则天生前穿过的绣裙,量一下就知道武则天的腰围、身高了。但遗憾的是,这件绣裙出土时和其他丝织品一样,朽坏得很厉害,叠成一团,难以分辨真面目。目前,这件绣裙被妥善保管在文物部门的库房里。中外专家正联手尝试修复。

虽然史料里有各种线索,但都是文字记载,并没有一张可信的武则天的画像流传下来,尤其是与她同时代的人给她画的像。流传比较广的一幅画像出自《历代古人像赞》,是明弘治年间画的,服饰有很多和唐朝不符合的地方,只可以看作明朝人的想象,可信度很低。而且此图中的武则天被画得阴阳怪气,图中还有文字:“屠虐宗支,毒害忠良,攘窃神器,淫秽纲常。”据此可知,这幅图的作者对武则天大加指责,有所偏见。

历史上还有几幅画,人们推测里面有武则天,但是都缺乏过硬的证据。比如,《唐后行从图》被认为是唐代著名大画家张萱的作品。张萱与武则天基本同时代,这如果真是他创作的,那图中“唐后”是武则天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由于原画已经比较模糊了,可以看一下今人临摹的《唐后行从图》(下图):这幅临摹的画里“皇后”的形象比较清晰,的确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武则天的体态特征,所以有现代学者据此认为这幅画像就是描绘武则天的。可是问题在于,这幅画是不是唐代的还有疑问。有人根据其中出现的太湖石以及竹子的画法,认为恐怕是宋以后的作品,而且这幅画也没有题记文字,所以很难断定画的就是武则天。

还有一些雕像也被认为有可能是按照武则天的真容塑造的,最著名的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

大佛净高17米以上,是龙门石窟第一大佛,十分雄伟壮观。有一种说法是,这尊大佛的脸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理由是修建这尊大佛的是高宗皇帝,武则天当时把脂粉钱捐出来赞助。按照古人的传统,捐钱的“供养人”会通过某些方式,比如壁画、雕像等,把自己的形象留在佛祖身边。但是一般来讲,将自己的脸直接“安”到佛祖身上的并不多见,尤其此时武则天还只是皇后,她敢不敢如此大胆还是个疑问,起码没有史料做直接的依据。

武则天小时候在四川广元生活过,广元的皇泽寺里也有她的塑像。但是原件已经损坏,现存的是后世翻修的,所以也很难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武则天的真容。

养生达人

《新唐书》记载:“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武则天退位时已经年过80,但身边的人也不觉得她像个80岁的人,因为武则天很善于保养,据说她有秘方。

唐代医学家王焘写的《外台秘要》里记载过一则“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只是制作非常麻烦的。主要材料是五月五日采集的益母草,采的时候根上不能带土。之后,晒干,用一个泥炉子将其烧成灰,用水搅合,然后让它发酵,捏成鸡蛋大小的团子,再晒干,再用炉子烤,烤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烤得发黄发硬,要烤出白色。最后用玉锤研碎,再筛,连续研3天,这才是成品。用它洗脸洗手,据说可以使皮肤白嫩。

这个制作方法够复杂。原材料倒是不算难得,就是这制作过程太麻烦了。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受她的影响,也善于保养。据说太平公主也有一个美容方,是唐代一本书叫做《韦氏月录》的书记载的。方法比较简单: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上三月三日收采的桃花末,用来涂脸。据说3日就有效,可使皮肤白皙。这个简单点,就是满脸鸡血有点儿吓人。

武则天相貌与年龄的视觉误差曾导致她的儿子唐中宗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荡。怎么回事呢?神龙政变发生,武则天被推翻了,心情很差,再加上病痛折磨,所以也没心情保养化妆了,结果一下子老态龙钟,完全成了80多岁人的样子。唐中宗去看望母亲,他已经习惯了母亲那副年轻的面孔,一进门却大吃一惊:母亲如此苍老,和以前简直是判若两人。唐中宗大为伤心,他觉得正是自己使得母亲变成了这个样子,所以非常内疚。

女皇的餐桌

武则天爱吃什么,平时吃什么,大家也很想搞清楚。但是很可惜,这方面的史料实在是太稀缺了,民间倒是有一些传说。

洛阳是武则天最爱的城市,她当皇帝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洛阳有个著名的“水席”(洛阳的特色宴席),头道菜叫做“燕菜”,据说就和武则天有关系。说是有一年洛阳郊外菜农种出一个重30多斤的大萝卜,菜农视其为祥瑞,便将其进献给武则天。武则天让御厨把它做成菜,御厨们把萝卜切成花形,配上山珍海味烹制成一道汤菜。武则天吃了赞不绝口,因为那萝卜切得酷似燕窝丝,当即赐名为“假燕菜”。从此,这道菜风靡开了。但这只是个传说而已,唐代没有文献记载。

唐代饮食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的烹调体系还没完全形成。例如,唐代很可能没有炒菜,或者说即便有也很罕见。但是,这不妨碍贵族饮食的奢靡。

《说郛》卷九十五记载了唐代韦巨源宴请皇帝的烧尾宴的菜单。其中有:

光明虾炙,就是烤生虾;

红罗丁,是用肥肠和动物的血做的;

巨胜奴,把面粉和上蜜再和上动物油脂,然后炸;

贵妃红,就是加红点的酥皮点心;

吴兴连带,就是生鱼片;

甜雪,就是用火烤蜜糖;

玉露团,就是奶酥雕花;

格食,羊肉羊肠子羊内脏加上豆荚一块儿烹煮;

水炼犊,小牛肉微火慢炖;

西江料,就是粉蒸肉;

白龙,就是鳜鱼丝;

仙人脔,就是用奶煮鸡块;

凤凰胎,就是鱼的胰脏;

小天酥,鸡肉和鹿肉掺和;

鸭花汤饼,就是加鸭肉的汤面条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贵族饮食的奢靡。皇帝就是一道菜吃一口也会撑破肚皮的。

烧尾宴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曾经吃过的。武则天要想奢靡的话自然更有条件,但是武则天的饮食恐怕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奢侈,这跟她的宗教信仰有关。武则天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中国的佛教徒从梁武帝时期开始就断绝酒肉了,武则天出过家,当了皇帝后也终日礼佛,所以她很可能也吃素,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吃素。而且她还想把吃素推广到全国。她曾经下令天下禁屠。不过,这个决策纯属想当然,不仅造成畜牧产业的损失,也遭到民众甚至官员暗地里的抵制。

《御史台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得出底下人实际上都在暗地违反禁屠令,故事的主人公是娄师德,当时他担任御史大夫,到陕州出差。吃饭时厨师端上一盘肉,娄师德说:“这怎么回事?皇上禁屠,你这肉哪里来的?”厨师回答:“这是被豺咬死的羊。”娄师德听了嘿嘿一笑:“嗯,这豺真懂事。”于是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一会儿厨师又端上一盘鲙,鲙就是切成细丝的鱼肉。娄师德又问:“这鱼肉哪里来的?”厨师回:“这是豺咬死的鱼。”娄师德大笑一声:“蠢货,你家豺能咬死鱼?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资治通鉴》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叫张德的人,职务是右拾遗,他得子后,摆席宴请同僚,私下杀了一头羊。结果宾客中有个叫杜肃的家伙悄悄藏了一块肉,回来后就向武则天举报,说张德违反禁屠令。第二天,武则天见了张德说:“恭喜啊,听说你家生了一个儿子。”张德拜谢。武则天紧跟着问:“那肉是从哪里来的啊?”张德一听吓出一身冷汗,立即跪倒谢罪。武则天徐徐地说:“我的禁屠令,限制的是平常时候杀生,家有红白喜事的话不在限制范围内。我劝你一句,以后请客吃饭,你要好好选择一下宾客呢!”然后就把杜肃告状的表给了张德。杜肃从此抬不起头来,满朝文武都讨厌他。

(作者:于赓哲)

  • 发表于 2015-06-13 00:00
  • 阅读 ( 83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