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预告片为何不怕剧透?

[注:内有对多部影片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如今,电影从业者们使尽浑身解数,只为让观众离开沙发、走进影院。一面要大力宣传,一面又要维持内容神秘,实在难做。在这种背景下,不论影片是万众期待,还是亟需强推,预告片都难以保持宣传与神秘感的平衡。而近几年,这种平衡已经趋于瓦解了:比起信息量太小“不够看”,他们更倾向通过预告片“泄密”。考虑到拍电影的成本越来越大、看点越来越多,这能理解,但亦令人疑惑。现在我们拼命向大银幕观众贩卖的其实是“观影体验”,而电影本身的情节和悬念都不再是让人进影院的首要原因了,怎么会变成这样?

日前,将于7月在北美上映的《终结者:创世纪》(Terminator: Genisys)公布的系列预告片中,出现了几乎“泄底”的剧透,令影迷叫苦不迭。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派拉蒙影业故意放出来的障眼法,否则连最大的悬念都剪进去岂不是疯了?于是问题来了:预告片信息量这么大,真的剧透么?剧透程度究竟有多强?他们是故意的吗?

预告片制作方故意剧透?

电影推广当然以技巧为重。再好的电影,公关部门都顶着山一样的压力。回望配音大师Don LaFontaine的年代,预告片通过配音的语气语调、无上下文的动作场面、穿插的喜剧元素和戏剧冲突吸引人,但最大悬念和最炫的场面要留到进影院才能看到,而今天悬念和奇观则是作为“广告”存在的。想想《第六感》和《侏罗纪公园》的预告片,比起《终结者:创世纪》和《变形金刚4》真可谓“古典”且“矜持”。

如今预告片的长度比起十几年前来也足足长了约一倍(≤2分钟到约3分钟),还不算各种“抢先预告”、“先行预览”和病毒视频等新手段。《超凡蜘蛛侠2》在前期推广时就采取了超长预告与抢先版的组合拳,把悬念和剧情几乎透干净了,可见趋势如此,“克制”已不流行,“放肆”才是主流。

预告片剧透为何如此猖獗?

发行方的理由很充分:预告片只是件“商品”,如果剧透的预告片不能帮电影赚钱,自然会被淘汰。但一方面大家都觉得预告片太剧透,另一方面这种方式竟然更推动票房?事实上,这么做的初衷就是“鱼和熊掌都想要”。

资深影迷总在说“他们真不应该在预告片里把XX透出来,但反正我也会去影院看。”事实就是这样,即便营销手段里包括剧透,但死硬派影迷观影习惯成熟,固然鄙夷剧透,他们依然会花钱进影院,他们不是营销的目标人群。而普通观众才是这类花招的“靶子”,预告片之所以标题党、抓眼球、满满是噱头,就是为了把他们引来。电影爱好者最关心的永远是影片质量,但对于更大量的普通观众,要不是在预告片里看到了惊人的噱头,通常本无观影欲望。想想,“擎天柱怒骑机器恐龙”的预告片为《变4》吸引了何等夸张的票房,这群观众看到《终结者:创世纪》预告片里约翰·康纳竟然变成了终结者,很可能也不是心碎而是心痒。要是预告片“无奇观化”,普通观众才不觉得“非进进影院不可”,干脆在家等下载。

值得一提的是,预告片可不是导演剪出来的,它们通常是由电影发行商或预告片工作室制作。(题外话:2006年的《恋爱假期》中,卡梅隆·迪亚茨就扮演了这样一为工作室老板)导演为电影质量负责,但发行商和工作室则握着预告片的“剪刀”,他们只想着如何让更多人花钱看。同样一堆素材,剪辑角度不同,成品完全是两样。《入侵脑细胞》的导演塔西姆·辛在拍完《魔镜魔镜》后接受Digital Spy采访时曾愤怒地表示:“我恨死这个预告片了。我想我还算是导演吧,所以我快被他们整疯了。电影拍得很不错,但预告片真是扭曲。海报因为够中立勉强还算OK,但预告片实在不能忍,所以我们努力确保电影发行出来,就是为了不让人们因为预告片就给它差评。”

所以你看,导演比影迷还心烦。

预告片信息量大,观众一定被剧透?

在如今主观媒体泛滥的环境下,电影爱好者反感这种营销手段不奇怪,但预告片有信息量也不总是招人烦,问题要分成“影片类型”和“影迷类型”两个角度去看才客观些。比如在《复联2》的预告片里看到浩克大战钢铁侠、在《驯龙高手2》预告片里看到小嗝嗝应该已经去世的老妈……好像大家并不会因为看见这些而觉得“擦,被剧透了!”

也有人觉得不必太敏感,因为与剧透共处本来就是影迷生活的一部分,谁能一辈子不被剧透呢。但即便现在电影前期宣传中的剧透被认为“天经地义”,对于真爱电影的人而言,发行商对娱乐效果和保持应有神秘之间的合理平衡并没有什么尊重,也没有必要因为有“存在即合理”的逻辑就坦然接受个中不合理。

而话说回来,这次遭人诟病的《终结者:创世纪》已经不是派拉蒙第一次这么玩儿了,上次利用预告片玩弄观众感情要追溯到2009年的终结者4(Terminator: Salvation),第二男主“马库斯”的身份悬念就在预告片中有所泄露。值得玩味的是,即便这次“剧透”显然是经过授意的,但当其原始结局在互联网上遭人泄露之后,派拉蒙还是假装正义地把结局彻底改掉了。但由此可见,通过预告片剧透而吸引好奇心的行为是被默许的,而网民自行泄底或上传“枪版”却是不行的。对片方而言,这是“是否影响生意”的问题,而本质上,剧透就是剧透,信息过量就会构成剧透;而要为此改掉好不容易写好的故事的主创人员更无辜,被祸害的可不只是“观众的感情”。

很不幸,尽管影迷对预告片里应该有什么、不应该有什么有明确的想法,但发行商不是影迷,也不讲情怀,他们是商人。如果他们认为先行剧透会损害票房便会收敛,而如果他们认为剧透有助吸金,只会大开闸门。除非触到行业底线,不然片方没有理由大费周章改变营销范式。

如何才能避免被预告片剧透?

除非电影工业发生改变,否则预告片很难质变。影迷要避免被调戏,就要多个心眼儿,悉心选择预告片的观看渠道,进一步仔细选择获取电影信息的来源更是必要。而作为今天的电影观众,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是哪种观影人群,换句话说,知道自己进影院的真正需求。

如果你为了能和同事有的聊而决定去看即将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坐进影院才发现自己对整个系列一无所知,预告片中的“信息量”对你也许不但不构成伤害,反而是种必要的功课;而如果你是等得望眼欲穿的系列粉,看预告的唯一目的可能只是想“解解馋”,即便没有预告片你也会第一时间冲进影院。没有任何标准答案比得上问问自己,究竟你进影院是被天花乱坠的宣传吸引所致,还是为了追求这份电脑和电视给不了的体验?

而如果想培养健康积极的观影习惯,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在发行商们布下的宣传雷区中,只要慎重选择点开的链接,肯定有办法既获取必要信息又不被剧透。毕竟在“动手”前先“动脑”才是主动规避剧透的一大步。在媒体渠道丰富的今天,片方的宣传大网再怎么滴水不透,也不是所有人都被牵着走,总有一些良心渠道从不剧透,做好功课找到他们也是好习惯的一部分,做个掌握自主权的观众至少比一味抱怨好得多。

下次在对一部电影感兴趣之前,先想想是满足好奇心比较重要还是保持神秘感要紧,如果真的承受不起被剧透的后果,大可以在走进影院之前选择不碰任何前期宣传。毕竟在你做决定之前,宣传方早就决定了:透透透!

(via screenrant)

  • 发表于 2015-06-12 00:00
  • 阅读 ( 85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