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模拟,正式称为千禧年运行,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宇宙发展模拟之一。千年模拟是由来自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美国的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处女座联盟在2005年开发的。这个模拟是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德国的加...
千禧年模拟,正式称为千禧年运行,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宇宙发展模拟之一。千年模拟是由来自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美国的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处女座联盟在2005年开发的。这个模拟是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德国的加兴,包括了超过100亿个粒子,"在一个大约20亿光年的虚拟立方体中模拟2000万个星系和类星体。千年模拟是用来预测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工具,并将其与观测数据和天体物理学家的理论进行比较千禧年模拟是为了帮助预测宇宙的大尺度结构而创建的,千年模拟始于379000年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当时宇宙非常稠密和炽热。那时,物质由电子、光子和重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宇宙沐浴在辐射通量中。随着宇宙膨胀和冷却,它达到了一个临界温度——约3000 K——并开始"解耦"为辐射和独立物质。这一事件产生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如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饱和,宇宙温度约为2.7 K。物理学家们对宇宙微波背景进行了详细观察对解耦瞬间的宇宙状态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这些信息被编入千年模拟程序,作为其初始状态

千年模拟在德国加兴的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在一台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了一个多月后,处女座联盟得到了他们的结果——超过25兆字节(TB)的数据,足以容纳5300张DVD。以视觉形式显示,输出看起来就像一张精细的三维丝网,在多层组织上具有分形自相似性。这些细丝实际上是暗物质,暗物质构成了宇宙中大部分的质量。暗物质不能直接看到,但它的存在可以从它对可见物质的引力影响中推断出来。在模型中,细丝可以直接看到,这是真实暗物质不可能看到的运行千年模拟给天体物理学家提供了大量关于宇宙如何演化的新数据,并预测了我们从天文数据中观察到的"超星系团"结构。千年模拟得出的最早结果之一是,黑洞的形成早于之前的想象,这一点得到了斯隆数字天空调查局(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实验数据的支持,但这对我们目前的宇宙模型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