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绿色糯米团子,全国各地的青团有什么不同?

丨让人发绿的糯米团子,青团丨

-风景君语 -

清明节前后,

热搜上总有个位置留给青团

青团!一看到这软软的茶青色糯米团子,就让人想起江浙。当然,江浙地域也很愿意让青团来代表本身。

清明假期,姑苏诚品书店里有青团礼盒卖、上海高铁站能很轻易找到买青团的处所,杭州的南宋御街上天然也少不了青团……

出格是前两年,上海老字号杏花楼做的咸蛋黄肉松青团,刚面市就刹时被追捧当作网红,发卖岑岭期仅列队就要6小时。啧啧,一会儿又扩大了江南青团知名度。

不外,青团也不止江浙独有,南边其他良多处所到了清明节前后也吃青团。

01 人们最起头吃青团,因为它是冷食

若是非要回溯汗青,中国人吃青团的年初还真不短。

江南的青团,最早可以追溯到寒食节。过节时代,人们不生火,只吃冷食果腹。糯米酪、麦酪之类的食物,便起头当作了寒食节时代人们吃的工具。在早年间的寒食节上,就已经能看到茶青色糯米团子的影子了。

后来,寒食节和清明节归并,青团也在这时被用来祭奠祖先。

过了上千年,青团还在,不外是被人类——吃失落。它当作为汗青留在现代中国人身上的陈迹。

没吃过青团的人,大多好奇这糯米团子怎么是绿色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青团之所所以绿色,是因为在揉面之初,人们在糯米粉里给它上了一道“自然色”。这种着色方式在这个时节很常见。好比清明节前的四月初八,皖、苏、浙一些处所,人们会吃“乌饭”。把糯米拌入树叶熬当作的墨色汤汁里着色,再煮熟,出来的糯米便呈灰黑色。

青团的“青”,是从草里挤出来的。

艾草、小麦草、鼠曲草、青花菜常被用来做青团,它们都是草本植物。

洗净后的草过水焯一遍,然后剁碎或用摒挡机打当作糊,和进糯米粉里揉当作茶青色的面皮,再按照口胃爱好包进林林总总的馅儿。这样做出来的青团,带有艾草的喷鼻味,那是纯自然的春天味儿。

传统服法的青团馅儿是豆沙,但此刻也出了良多新品种,好比“网红”咸蛋黄肉松馅儿、榴莲青团……

02 吃青团,也不消非得去江浙

江浙吃青团

江浙的青团最出名,但即便在江浙,对于青团,各地有各地的叫法和服法。

上海、宁波一带叫青团,杭州一带叫清明团子。糯米皮里,除了包甜口豆沙馅儿,也有咸口的青团,皮里包着剁碎的毛笋、腌菜、腌肉、豆腐等馅料。

在上海,这个消费欲满到溢出的城市里,青团的新口胃层出不穷。除了两年前爆红的咸蛋黄肉松馅儿青团,腌笃鲜馅儿、马兰头馅儿也在比来崭露头角。

金华一带的青团被称为清明果。因为长得像饺子,也被叫做清明饺。清明饺是咸的,粉团里包进去的是炒熟的肉丁、咸菜、笋尖之类的。清明果热着好吃,它比包子多一点青草的喷鼻味,少了点肉的油腻。

事实上,在江浙一带,青团不只在清明当天吃。有些人家,过年时就起头做青团了。它是春天的食物,从年初吃到年中。

从做法上看,青团除了江浙有,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的人儿也爱吃青团。只是叫法分歧。

不外,管它呢,爱吃它的人总有来由启齿,他们用嘴捕捞转瞬即逝的春天。

闽桂湘的人儿也爱清明果

福建人也爱形似饺子的清明果。他们吃的清明果,外皮多用艾草或鼠曲草做当作。

做好茶青色的糯米皮里,包入芝麻、木樨糖、豆沙馅,压当作圆模蒸熟就是甜的清明果;若是是吃咸口的,人们则会包入腊肉丁、冬笋丁、喷鼻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等馅料。

广西的瑶族人也吃这茶青色的糯米团子,只不外,他们管这叫艾粑也是春天的好吃食。

春耕时节,瑶族人从地头上采摘艾草,碾碎了揉进面里,舂当作粑粑。面皮里包着芝麻或花生馅。蒸熟了就吃。清明时节,他们做艾粑,既祭奠祖先,也本身吃。在广西海说神聊部苗、侗、瑶族聚居的处所,他们还会配上油茶一路吃。

油茶加艾粑,在广西是道相辅相当作的美食。

距离广西不远的湘西,人们也爱吃这绿色的糯米团子。只是,染糯米粉的青菜汁是每年二月底到三月初山间的青蒿。本地人管它叫蒿菜粑粑,里面裹的是辣子豆腐、剁椒肉和咸菜肉丁,湘味儿实足。

广东人叫艾粄,“不生病”

客家人风行“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时不生病”。

他们的青团叫艾粄。客家人把所有糯米糕点都称作“粄”。每年春分之后,粤东南的客家人就起头筹办做艾粄了。这个时辰的艾草苦味较淡,最适合做进糕点里。清明前后,客家人几乎家家户户城市吃艾粄。

艾粄有甜有咸。甜口的艾粄,除了包芝麻、糖馅儿,还有一种是无馅儿的,直接把艾绒和白糖一路和进糯米面里。喜好吃草的人,必定城市爱上它。

咸口的艾粄跟江浙的青团差不多,包进萝卜丝、葱头、腊味,蒸熟了就能吃。客家人爱吃艾草,除了做进糯米团子里,他们还会做艾草茶、艾草汤、艾草粥。

清明,大西南的人平易近吃艾粑

在吃艾粑这件工作上,糊口在大西南的人也毫不减色。

区别于上面那一堆通俗级服法,西南人平易近在清明节吃团子这件工作上,绝对是吃出了想象力!都知道当作都人会吃,他们的艾粑叫艾蒿馍馍,要炸着吃。

在当作都周边的洛带古镇,有良多路边小贩支摊儿卖艾蒿馍馍。和我们常见的青团分歧,当作都的艾蒿馍馍用的是面粉。面粉裹着艾草,被做当作四个小饼,炸熟后穿在一根竹签上。喜好辣的人可以在上面撒点辣椒面,那味道好极了,外焦里嫩,还隐约自带草喷鼻。

这里的艾蒿馍馍不止清明吃。在洛带古镇,只要您想吃,总能找到吃的处所,谁让四川人都是好吃鬼呢。

贵州人也兴清明节吃“青团”,叫做“清明粑”。粑粑的原料跟青团差不多,都是和了青菜汁的糯米面。只不外,除了蒸,他们还会烙着吃。

烙熟的清明粑固然卖相一般,但味道绝对不差哟!

青团代表的不止江浙,而是整个南边。华南、西南和长江中下流流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稻作的发源地,早期人们为了知足本身的舌头驯化,有了作青团的糯稻。

青团,只是这一众糯米美食中的一种,它源自糊口。

“哪儿的青团最好吃”,其实是个伪命题。最好吃的青团,永远是被记忆珍藏的那一口。

小时辰,每到清明节前后,奶奶总能在城市的角落里挖回艾草,焯水后剁碎,再用装米饭的白布包着艾草叶,挤出汁水,和进糯米面里,做当作一个个不椭不圆的小团子,蒸熟给我们吃。她做的艾粑不放馅,但我感觉出格好吃。

奶奶不做饭之后,我才发现,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艾粑,没有之一。

本年清明节,您会吃青团吗?

文丨逗逗的妹妹

本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收集


  • 发表于 2020-04-05 02:00
  • 阅读 ( 162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