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2 日,一篇关于“史上最小恐龙”的研究登上《天然》杂志封面的文章。
中美加科研人员在一块约有 9900 万年汗青的琥珀中发现了如蜂鸟一般巨细的恐龙(广义恐龙包罗鸟类),其颅骨保留完整,喙后长度仅为 7.1 毫米。鉴于该标本形态特征与其他所有鸟类都分歧,学者们成立了新属新种,并将其定名为宽娅眼齿鸟(Oculudentavis khaungraae)。这一研究论文由中国地质大学(海说神聊京)副传授邢立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外籍研究员邹晶梅和美国洛杉矶天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 Luis Chiappe 等多位学者配合完当作。
本周五,当研究者们可能还沉浸在论文颁发后的喜悦中,就已有多位同业对这项研究颁发了质疑。科技公家号“返朴”登载了 6 位古生物学家的结合签名文章,作者包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李志恒、王敏、易鸿宇、卢静,以及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胡晗。
质疑者认为,论文断定这件头骨属于鸟或广义恐龙的证据并不外硬,甚至一些主要的剖解特征更撑持这件头骨属于某种蜥蜴。“史上最小恐龙” 可能会当作为古生物学史上最大的乌龙事务之一。
质疑文章的一位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敏告诉 DeepTech,“我们估计于下周内涵相关国际同业评断杂志上投稿。”
图 | 宽娅眼齿鸟头部回复复兴图(来历:BBC)
“史上最小恐龙”
为了领会事务全貌,先来看看“史上最小恐龙”这项研究自己。
据现有资料记录,宿世界上最小的鸟类是吸蜜蜂鸟,重约 1.95 克,长 5.5 厘米。但从宽娅眼齿鸟的头骨尺寸来看,它比蜂鸟还要小一些,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古鸟类,可能代表了迄今为止最小的中生代恐龙。这一发现,或许对理解恐龙与古鸟类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动物的形态演化具有主要意义。
琥珀化石中 “宽娅眼齿鸟” 的头骨长仅约 14 毫米,可见一庞大的眼窝,直径约 4 毫米;凡是来说,鸟类的巩膜小骨呈方形并且很是简单,但眼齿鸟的巩膜小骨呈匙形,近似蜥蜴的眼睛,眼窝启齿窄,只有少量光可进入,这表白 “宽娅眼齿鸟” 顺应白日勾当。
图 | 宽娅眼齿鸟化石(来历:Nature)
尽管宽娅眼齿鸟体型很小,但它的牙齿比其他所有的古鸟类都多,上颌每侧有 18–23 颗牙齿,齿骨每侧有 29–30 颗牙齿,它还有着锋利的喙部,据此,邢立达等学者猜测,它是一种捕食者,可能以小型节肢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为食,这一点与现代体型相似的鸟类分歧。
图 | 宽娅眼齿鸟头骨 CT 重建图(来历:BBC)
据研究学者猜测,距今约 1 亿年前,这只糊口在缅甸海说神聊部潮湿的热带情况中的宽娅眼齿鸟,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等针叶树流下的树脂包裹,颠末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才形当作了这块琥珀,并保留至今。
“宽娅眼齿鸟” 或许不是鸟
显然,“史上最小恐龙” 的研究,无法获得王维等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宽娅眼齿鸟” 不是鸟,而更像蜥蜴。
据邢立达等学者发布的论文表述,“宽娅眼齿鸟” 的头骨整体揭示出鸟类头骨的形态,包罗窄长而尖的吻部、后移的鼻孔、增大且轮廓清楚的眼窝、缩短的眶后区域,以及圆顶状的头顶。仅从头骨来阐发,“宽娅眼齿鸟” 介于德国晚侏罗宿世的最原始的鼻祖鸟和中国早白垩宿世的有长从头至尾的热河鸟之间。这可能表白,与这两个类群一样,“宽娅眼齿鸟” 也有一条近似于非鸟类恐龙的长从头至尾巴。
但王维等学者认为,将 “宽娅眼齿鸟” 归到鸟或恐龙的篇幅极其有限,且 “宽娅眼齿鸟” 头型的外形,并非只有鸟类才有,与鸟类 / 恐龙亲缘关系甚远的爬虫类,也有嘴尖而长、鼻孔后移、大眼等头型,好比蜥蜴中的铲吻蜥、安泰蜥类等。是以,仅仅基于这些持续外形的相似性,无法得出标本属于鸟 / 恐龙的结论。
王维等学者在质疑文章中提到,鸟类和恐龙在头骨上有一个很是不变而具有辨别性的特征,那就是眶前孔。眶前孔在大都本家儿龙类(鳄鱼、非鸟类恐龙和鸟类)支系一向保留着,并被作为本家儿龙类头骨的一个主要的共有衍征,即使有少少数与其他孔愈合或闭合,也都留有陈迹。
但据邢立达等学者发布的论文中的描述, “宽娅眼齿鸟” 头骨上并没有眶前孔,也没有眶前孔留下的任何陈迹。因而,王维等学者认为,“宽娅眼齿鸟” 并不是鸟。
“宽娅眼齿鸟” 更像是蜥蜴
此外,质疑者认为,邢立达等学者对 “宽娅眼齿鸟” 的系统发育阐发并不合理。王维等学者暗示,邢立达等学者只是将 “宽娅眼齿鸟” 放在一个样本拔取全数为鸟类的数据矩阵内运算,而没有置于更大的规模内,好比样本包罗恐龙、蜥蜴等其他爬虫类的代表。
事实上,所有的蜥蜴都没有眶前孔。据此,王维等学者认为,从这件标本没有眶前孔来看, “宽娅眼齿鸟” 更像是一种蜥蜴。邢立达等学者在论文中也提到了 “宽娅眼齿鸟有近似蜥蜴的眼睛”。
“侧人丁” 则是另一个“宽娅眼齿鸟” 更像是蜥蜴的来由。因为按照论文内的图文描述,琥珀中 “宽娅眼齿鸟” 上颌骨的牙齿较着具有侧人丁的特征,这在蜥蜴中很常见,但所有鸟类/恐龙的牙齿,都是长在颌骨齿槽里的槽人丁。
另一个质疑点是,在邢立达等学者论文的描述中,没有看到 “宽娅眼齿鸟” 具有较着方轭骨的特征。眼眶下后方的方轭骨是蜥蜴和鸟类/恐龙头骨的一个主要区别,在前进的今鸟类中,方轭骨在轭骨支结尾愈合在了一路,而蜥蜴则完全没有方轭骨。在这一点上, “宽娅眼齿鸟” 也更像是蜥蜴。
此外,蜥蜴才有的巩膜骨特征在琥珀标本中十分较着。据王维等学者的文章描述,尽管恐龙和鸟也有巩膜环,但每一片巩膜骨的外形都很简单。在论文中的 “宽娅眼齿鸟” 头骨中,每片巩膜骨中段缩窄,整体呈勺状,这种特征只在蜥蜴中发现过。
只为追求科学事实
对此,DeepTech 独家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敏。据他暗示,生物学范畴的浩繁学者不缺乏与业内同业的不雅点碰撞,对某一位学者的研究方式和结论提出本身的质疑或辩驳十分正常。尽管论文的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外籍研究员邹晶梅是他的同事和洽友,但这并不故障他们自由表达学术不雅点,他们只为追求科学的本相。
此外,王敏还暗示,他们在论文正式颁发之前就已经拿到了该论文的预印本,且脑筋风暴了很长时候,之所以第一时候在科技公家号“返朴”上发出质疑性文章,本家儿要原因在于,想尽快让公家知道这项研究的不足以及本身团队的不雅点,究竟结果若是颁发在学术期刊上,需要必然的时候。“我们估计于下周在相关国际同业评断杂志上投稿颁发我们的不雅点。”
对于业内同业的这些质疑,论文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海说神聊京)副传授邢立达对 DeepTech 暗示,“新发现有争议(很正常),我们建议对方在学术期刊上颁发会商。”
那么,“宽娅眼齿鸟” 事实是不是 “史上最小的恐龙” ?
因为 “宽娅眼齿鸟” 标本只有头部,其分类还存在必然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等候两支团队的后续研究与学术不雅点碰撞。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