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9年7月16日,土星五号火箭运载着阿波罗11号的升空刹时,每一次太空勾当,城市在太空中留下些垃圾。图/NASA
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曾经回忆说,他在太空里听到了很多“咚、咚、咚”的响声,但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种声音来自何处?甚至有传说风闻说这是外星人在敲击飞船......靠谱的诠释是,这是由舱内温度转变导致的气体热胀冷缩,挤得舱体变形时的声响。
其实,这还有可能是太空垃圾撞击飞船时发出的声音。我们头顶上上亿块的、总量量跨越8400吨的太空垃圾,从人类踏入太空的那一刻起,就从未被清理过。
▲太空垃圾摧毁卫星模拟。图/ESA
01.发射出去的,不只有卫星和飞船
想象一下,若是汗青上所有的报废船只都还漂浮在海面上,在大洋中航行将会是何等危险。现在,我们头顶的太空就面对着同样的困境。每次我们飞标的目的太空,都可能对下一次的观光发生威胁:火箭残留的碎片,烧毁的卫星、甚至是空间站上失慎失落落在舱外的物品,都充溢在太空里,它们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垃圾。
▲阿波罗6号使命时代火箭脱落的刹时。图/NASA
据欧航局统计,在我们头顶上,有34000块比苹果(直径10厘米)还大的垃圾,以及90万块介于豌豆(直径1厘米)和苹果之间巨细的垃圾,别的,至少还有1.28亿更小的以至于无法探测到的垃圾,总重量跨越8400吨。
▲ 地球四周的太空垃圾模拟图。图/ESA
报废的人造卫星,是太空垃圾中的大个子。直到2019年年头,人们已经当作功将约8950颗卫星奉上了太空,现在,已经报废但依然漂浮在太空中的卫星,总数跨越了3000颗。火箭的第一级,一般城市天然地落入大气层销毁,而火箭的其它部门,就当作为了太空垃圾的主要来历。早期火箭的二、三级,不具备反推进收受接管功能,所以在发射当作功后就被留在了太空里。好比发射阿波罗12号的土星5号的第三级(已经主要到被定名为J002E3号天体),要再过几十年才能慢慢落回地球。在某些环境下,火箭在太空中会失落落零件或涂料碎片,甚至是发生引擎爆炸,从而形当作更多的小块垃圾。
▲ 输送阿波罗17号的土星五号火箭第三级,与输送阿波罗12号的火箭第三级同条目。图/NASA
人类在太空站出舱行走时,有时会不小心丢下一些工具。“爱德华·怀特丢掉的手套,迈克尔·科林斯丢失落的一个扳手和一支牙刷,苏尼特·威廉斯失落落的开麦拉......”这些都是被确实记实在案的遗掉物品。
▲ 1998年拍摄到的一条在轨道中飞翔的太空站的毯子。图/NASA
太空中的撞击或爆炸,将会极大水平地增添太空垃圾的数目。20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33与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宇宙2251以4.2万千米的相对时速发生了碰撞,两颗卫星随即从两块垃圾,变为了两团由碎片构成的“垃圾云”。别的,良多国度都曾开展过反卫星尝试,固然有证据表白,卫星被导弹炸毁后,大部门的碎片城市很快坠落回地球,但究竟结果仍是有小部门留在了太空之中。
02.“炮弹”呼啸而过
我们一向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太空是如斯之大,不管我们“扔”几多工具上去,和它的广袤比拟,都何足道哉。然而,地球四周的空间,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丰裕”。因为,我们发射上去的工具,只集中在几个特定的区域。人类近2/3的卫星,以及我们熟悉的国际空间站,都在一个叫做低地轨道的空间规模内运行。低地轨道,一般指的是距离地面2000千米以内的空间,好比,国际空间站的飞翔高度就在390千米摆布。
▲ 低地轨道固然只占到了地球轨道的一小部门(蓝色),但它的操纵率远高于其它轨道。我们熟知的GPS系统位于距离地面20200千米的中轨道上(绿色),在这里,可以用更少的卫星笼盖全球。别的,电视通信卫星大都集中在高度为35786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红色),与地面上的一个点连结相对静止。图/Rrakanishu,CC BY-SA 4.0
低地轨道有良多益处。因为离地面近,不雅测卫星就看得更清晰,通信卫星的延迟也更短。更为主要的是,离地面越近,发射当作本就越低:人类最壮大的火箭土星五号,若是是发射到低地轨道,可以或许载重119吨,但若是是发射到月球轨道,就只能装45吨了,花同样的钱,干更多的事儿,这个账,谁城市算。
▲美国的一枚极高频通信卫星。图/USAF
低地轨道的优势较着,但在这个区域运行,也会有良多麻烦。离地球近,意味着地球引力还能阐扬很强的感化,所以在这里飞翔的物体,需要连结高速才能维持轨道。低地轨道上的卫星因为速度太快,在某一片区域上空笼盖的时候只能有短短几十分钟,为了保障不间断的通信办事,人们必需打造由多颗卫星组建的收集,这就加倍加剧了低地轨道的拥挤水平。Space X公司前几年提出的星链打算,一启齿就要在低地轨道上摆设多达1584颗卫星,数目之大甚至激发了人们对于“卫星密度太大,会影响天文不雅测”的担忧。
▲ 2014年7月14日发射的Space X猎鹰9号火箭。图/Wikipedia
如斯密集的太空勾当,让低地轨道,当作为了太空垃圾的重灾区。这些太空垃圾同轨道上的卫星一样,都在高速飞翔,这让它们拥有了惊人的粉碎力。当13毫米直径的铝制弹丸,以每秒7千米的速度(与太空垃圾的速度近似)撞击13厘米厚的铝板时,会留下7、8厘米深的弹坑。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在以最高3万千米的时速纵横交织环抱着地球,这些“炮弹”和“枪弹”,可以等闲地摧毁我们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卫星系统。
▲ 美国国度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间的超高速弹道靶场,以每小时17000英里的速度发射的弹丸撞击固体概况时发生的“能量闪光”。这个试验是用来模拟轨道碎片撞击轨道上的航天器时所发生的环境。图/NASA
国际空间站前站长克里斯·哈菲尔德已经将太空垃圾的撞击视为屡见不鲜:“若是您在空间站墙边静静地坐着,过一会儿就能听到有工具像是撞击了飞船,固然大部门环境是航天器外壳因为热胀冷缩而发出的声音,但也有的是小物体在撞击铝制薄壳。”太空垃圾最恐怖的处所还不是垃圾自己,而是它们可能激发的链式反映:当太空垃圾与其它物体相撞后,会发生更多的碎片,这将导致相撞事务的发生几率呈指数级增加。
▲ 欧洲航天局建造的卫星被太空垃圾碎片摧毁的动图。图/ESA
欧洲航天局的太空垃圾专家本杰明·巴斯提达对于太空垃圾可能发生的链式反映布满了担忧:“即使我们此刻不再标的目的太空发射任何工具,在200年内,大块垃圾会破裂当作为小块垃圾,从而让太空无法利用。”
03.清扫收受接管?没那么轻易!
本月初,欧洲航天局颁布发表,他们委托了一家名为Clearspace的公司,打算在2025年时开展人类第一个太空垃圾清理使命。Clearspace是由一群经验丰硕的太空垃圾专家构成的瑞士草创公司,它的当作登时点在瑞士的洛桑理工学院。即将在2025年发射的清理卫星Clearspace-1,既不像一台吸尘器,也不是一辆太空垃圾车,它的造型是一只蜘蛛,因为它的独一方针,是一块重量达到100千克的电子设备。
▲ Clearspace-1模拟图。图/ESA
NASA和欧航局的研究表白,要阻止太空垃圾发生链式反映、不变轨道情况的独一本家儿动方式,是断根大碎片。所以,人类太空垃圾清理的第一步,就选择了这块100千克重的大师伙。这块电子设备,来历于2013年欧洲发射的织女星火箭(Vaga),它是火箭二级推进器上利用的载荷适配器。这枚适配器外形简单、布局坚忍,很是适合作为第一次太空垃圾收受接管的试验品。说白了,就是不仅好抓,也不轻易被撞得稀碎。
▲ 织女星火箭,载荷适配器位于顶部卫星的下方,据ESA介绍,织女星火箭会完全坠回大气层,并燃烧殆尽,所以这枚适配器留在天上的原因,或许是一次掉误。图/ESA_Event,CC BY-SA 2.0
为了完当作这项使命,Clearspace-1卫星会慢慢接近这块垃圾,然后抓住它,再开启返回推进器,与它一路坠回地球,整个过程堪称一次“灭亡拥抱”。除了“灭亡拥抱”的方式外,科学家们为清理太空垃圾,还开过不少脑洞。他们曾经设想设计出一个带有捕获网的清理卫星,将轨道中的大碎片都“捞”回地球,对于那些因为太大而无法“捞”住的物体,则从卫星上发射一枚鱼叉叉住,然后再打开下降伞返回地球。可是,在太空中与这些高速飞翔的垃圾接触,十分考验手艺,若是操作掉败发生碰撞,很可能会制造更多的垃圾。
▲ 用网清理太空垃圾的模拟图。图/Real Engineering GSUI5051
为了做到不接触,也能清理垃圾,有的科学家还有提出了一些加倍疯狂的设法,好比在轨道上放上一块巨型磁铁,把飞过来的太空垃圾都......挤下去或挤得更远......高能量的激光长短接触型垃圾“清扫”中一种可行性很高的选择:激光足以使垃圾概况的材料融化,发生的推力可以使它的速度变慢,或加速轨道降低的速度。可是这种激光因为不仅能打垃圾,还能打此外国度的卫星,所以当一个国度研发这种手艺的时辰,其它的航天堂家城市感受芒刺在背。或许,此次Clearspace-1的使命经验,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清扫”灵感。
04.硬抗?遁藏?无奈的选择
2000年起头运营的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汗青上最大的航天工程。它的巨细,半斤八两于两个足球场,在垃圾遍布的低地轨道,国际空间站的确就是一个活靶子。
▲ 国际空间站。图/NASA
“当您在飞船上的时辰,您需要意识到,有一些工具会与飞船发生碰撞,”国际空间站前站长克里斯·哈菲尔德曾标的目的采访者坦言,“所以需要寻找一种与它共存的方式,我们的方式是,尽可能切确地去领会这件事,阐发统计数据,知晨风险,我们熟悉国际空间站的设计,也有应急预案。”
▲ 国际空间站的防护分布设计,红色区域为焦点区域,防护力度最强,焦点区域指的是:若是这些处所发生破损,有可能会危机到宇航员的生命平安。图/NASA
为了应对潜在的撞击,人类研发出了惠普尔护盾。这种护盾操纵了“物体在高速撞击时,会爆发出极高的能量,从而使物体自己破裂、蒸发”这一事实,采用了双层设计。小块的太空垃圾,在击穿第一层护盾时,就碎当作了粉末,粉末对第二层的威胁就很小了。在测试尝试中,欧航局用7.5毫米直径的铝制弹丸,以每秒7千米的速度(与太空垃圾的速度相似)射标的目的惠普尔护盾,固然护盾被直接射穿了,但内侧仅有3毫米厚的铝制装甲上,只留下了细小的灼烧陈迹。不外,惠普尔护盾再壮大,也只能承受小于1厘米碎片的撞击,当大碎片袭来的时辰,空间站会按照地面雷达站的警告采纳变轨办法,当然,每次的变轨都需要必然的当作本。
▲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为国际空间站供给预警的地面“干草堆”型雷达站。图/COO
地面批示站为国际空间站画出了一个长宽都是50千米、高度是0.75千米的虚拟平安盒子,在人类监测的22300块太空垃圾中,若是此中的任何一个将穿过这个区域,就会激发警报。假如碰撞概率大于万分之一,国际空间站就必需变轨。
▲国际空间站的“平安盒子”。图/Real Engineering GSUI5051
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变轨的损掉可不只是耗损一些燃料,对空间站的加快会影响微重力尝试的结果,甚至是让补给飞船错过发射窗口。
▲ 为国际空间站补给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图/Thegreenj
不但是国际空间站,人类为每一颗在轨卫星都赐与了充实的监测,若是它们即将发生碰撞,就会焚烧变轨。可是,卫星与国际空间站分歧,它们不克不及弥补燃料,若是因为变轨耗损过多的燃料,很可能导致在报废时无法返回地球,当作为一块巨型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数目大、速度快、处置难,威胁大,可是它们并不会永远留在太空。一个好的动静是,那些藐小的、人类临时无法处置的碎片,因为有更大的概况积质量比,所以更轻易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坠落得也就更快。
▲ 残骸坠落回地球。图/《地心引力》
当然,这并不料味着我们无需忌惮太空垃圾,若是这个问题跟着人类的航天勾当继续恶化,那么它将对愈发忙碌的地球轨道发生更多的影响。这倒不是因为国际空间站或者卫星有何等高的价值,而是因为您我身边的一切,从汽车导航到远洋德律风、从电视转播到气候预告,都无比依靠于我们头上的卫星。
- END -
文丨张雨晨
封图丨Real Engineering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