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肉细菌”是什么?

就在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之际,网上一条“吃人肉细菌肆虐”的消息又引起了人们对致病菌的恐慌。消息称“7月以来,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海岸一种致命细菌也在肆虐,已造成三人丧生,另有10人感染。一旦感染,患者体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将被细菌‘杀死和吃掉’”。

那么,这种看上去令人恐怖的细菌,到底是何方神圣?

事实上,故事的主角并非什么新型致病菌,而是一种早被人们所知的细菌,即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如果有人对病原微生物熟悉的话,可以一眼看出,它和人们所熟知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同属的微生物。

创伤弧菌有个别名,被称为海洋弧菌。这是因为它生活在含盐的水体中,热带、亚热带海洋以及河口地区是其经常出现的地带。不过严格来讲,海洋弧菌这一称呼包含多种对人体有害或无害的细菌,而创伤弧菌只是其中对人有危害的一种。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厌氧菌,意味着其可以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生活。同时创伤弧菌也喜欢有机物丰富的环境。因此在自然界中,除了分布于海水中,创伤弧菌还会出现于海洋动物,尤其是牡蛎等软体动物体内。创伤弧菌也是造成海洋动物致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

那么,创伤弧菌为何会被称为“吃人肉细菌”呢?

这是因为其嗜盐、兼性厌氧以及在有机物存在下繁殖迅速的特性,使其容易在人体组织内繁殖所致。人类感染创伤弧菌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食用被创伤弧菌感染的海洋动物。通常这种途径是因为取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牡蛎等海产品,导致创伤弧菌由消化道入侵人体。这种感染通常造成坏死性溃疡、原发性败血症等症状,致死率可高达50%。另一个途径是伤口暴露于含有创伤弧菌的海水中,使得创伤弧菌得以入侵伤口而发生感染。创伤弧菌感染发作十分迅速,可以很快造成水泡、皮肤组织坏死、蜂窝状组织炎乃至坏疽,最终可形成败血症而致命。通过伤口感染的致死率约为24%左右。由于被感染的组织会发生坏死和坏疽,“吃人肉细菌”的恶名由此而来。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创伤弧菌感染和致死相较其他微生物感染还是较为罕见的。如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自1988年到2007年间,美国报告感染创伤弧菌的人数为900余名。而台湾地区2003~2010年间报告感染病例约100例。虽然有被低估的可能,但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用“肆虐”二字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其感染后较高的致死率还是提醒我们应重视这种细菌感染。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被创伤弧菌感染呢?

首先,应该严格杜绝生食贝类。因为贝类被认为是创伤弧菌感染几率较大的动物。在食用时应充分加热,一般推荐加热标准为煮的时候,等水沸至贝壳张开后再煮5分钟,而蒸的话需等贝壳张开后再蒸9分钟,此外不能食用烹调后未张开的壳的贝类。

其次,对于伤口应给与充分的保护,不将伤口直接暴露于海水中。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游泳时避免吞咽海水,游完泳后应尽快用清水将身体冲洗干净。在捕捞虾、蟹及贝类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被尖锐的刺或锋利的边缘刺伤、划伤而造成感染。

第三,一些特定人群更容易感染创伤弧菌,因此这类人在食用海鲜及海边游玩时应特别注意。患有糖尿病、肾功能障碍,以及免疫机损伤,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人,是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创伤弧菌的概率可高达健康人的80倍。因此这些人应尤其注意饮食和伤口保护。

第四,应充分加强早期预警,不拖延治疗。在接触可能的致病源后,一旦发现疑似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进行救治,在感染还未发展前,及时的治疗通常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而当病情恶化后,必要时应采取切除甚至截肢等手段,阻止病菌进一步蔓延造成败血病等严重病症。

  • 发表于 2014-08-07 00:00
  • 阅读 ( 79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